?

商業銀行服務外包對經營績效影響研究

2018-08-19 09:26楊航
科學與財富 2018年23期
關鍵詞:外包金融服務商業銀行

楊航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我國的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外包的發展也不斷加快,已經有諸多金融機構將其后臺服務從系統當中分離出去,這也逐漸成為商業銀行提高盈利水平的重要方法。我國的商業銀行在金融服務外包的發展范圍愈來愈廣泛,通過從理論層面對金融服務外包加強研究,就能促進商業銀行在市場中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字:銀行績效金融外包商業銀行

一、背景

上個世紀的70年代開始,金融外包服務在全世界范圍內迅速發展起來,如大量商業銀行將低附加值或沒有優勢的業務轉報給一些專業的各作企業,可以使自己專注于自身的優勢業務,并與之形成穩定的業務合作關系,長期來看極大減少了銀行成本,增加了經營效率,因此可以說金融服務外包是金融界的一大創新舉措。我國的金融外包興起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最早的外包業務是關于信息技術的外包,之后在各個業務范圍興起了外包2006年9月,神州數碼與寧夏農村信用社簽署合同,成為中國本土金融服務外包第一例。近幾年來,由于08年經濟危機造成的恐慌和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銀行等金融機構同時面臨著嚴峻的競爭壓力。由此,我國服務外包產業開始迅猛發展,當前金融服務外包企業已逐漸的從主要提供軟件信息和客戶支持等中后臺服務,向提供營銷創意、大數據分析和系統及產品研發等領域轉變。

二、金融外包概述

金融外包是指金融企業持續地利用外包服務商來完成自身的某些業務活動。外包包括信息技術外包(ITO)、業務流程外包(BPO)和知識處理外包(KPO)。

ITO是指發包企業與接包企業簽訂合同,要求接包方對發包方提供連續的信息計算支持。

BPO是指企業將其一些非核心業務外包出去,與ITP相比,BPO中的接包方可以根據自己公司狀況對其所接業務進行重組。

KPO是指發包企業將其更加核心且需要科學分析決策的一些業務委托給其他企業來完成的一種模式。

三、理論簡介

1、分工比較優勢理論

古典著名經濟學亞當?斯密(Adam Smith)在其1776年出版的《國富論》中第一次明確提出分工勞動的觀點。他認為隨著社會發展,因為人們的天賦和所處環境的不同,人們的工作會逐漸分化,人們為了生存會在自己擅長的工作領域繼續鉆研并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化程度。這樣一來,人們僅需花費時間去從事自己所擅長的專業,降低了社會學習成本,大幅度提升了社會生產效率。

2、核心競爭力理論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爾于1990年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了《公司核心競爭力》。該文指出:“核心能力是組織中的積累性學識,特別是協調不同的生產技能和有機結合多種技術流派的學識?!本唧w來講,一家企業能夠在這個競爭主導的市場上生存,必須所擁有的某些具有獨特性且不易被別人所模仿的核心業務,而這些業務必須同時從滿足客戶的實際需求出發。

四、商業銀行服務外包影響銀行績效的路徑

1、對成本效率影響

銀行想要滿足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就得廣泛吸納各種人才并支付昂貴的培訓費用,但是如果將這些附加值低的非核心業務外包出去,可以極大的精簡銀行人員,減少學習成本,同時也減少了時間成本。

2、對盈利能力影響

由于銀行必然會面臨資金和時間資源的稀缺性,所以只能將其有限的資源配置在可產生高附加值的核心業務發展上。此時若將非核心業務外包,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優質的服務來完成業務。

3、對安全穩定性影響

當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銀行時刻面臨各種入侵可能性,但是可能由于內部經營制度不夠完善導致處理問題能力滯后。所以將非核心業務外包出去,,借助接包方的豐富經驗和規模優勢來保證銀行系統的安全性。

五、國內金融服務外包現狀

2016年8月8日,國務院發布《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中明確提出要“促進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增強國家科技金融產品創新等中心任務,這使得金融科技產業正式成為國家政策引導方向。據商務部的統計,2016年全年新簽服務外包合同額10213億元人民幣,增長20.1%;執行金額7385億元,同比增長了17.6%。例如我國國家開發銀行將核心IT系統外包給文思科技有限公司,中國民生銀行也將其銀行卡業務外包給銀聯數據等。

六、結論與政策

1、結論

(1)伴隨著外包系列相關文件的不斷出臺,未來的服務外包市場將繼續壯大。

(2)金融服務外包可以在大幅度降低銀行的經營成本的同時極大提升其經營效率,同時還可以增加銀行資本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3)我國金融外包市場存在規模和結構問題。外包規模仍然不大,同時接包方多為外資企業,而且業務較少涉及高端級業務。

七、政策建議

(1)績效擴大商業銀行服務外包規模和范圍。目前我國銀行和接包商大多是合作關系,有必要從長遠角度出發,適度增強對接包方的信任度,建立互利的戰略關系。同時我國銀行外包業務大多局限于IT,信用卡等附加值低的業務,應該逐漸向更高級的KPO過渡,最大程度配置好資源,實現利益的最大。

(2)為防范和及時處理外包損失,商業銀自身應建立外包風險管理制度。由于可能我國商業外包決策不當、接包方水平有限或市場政策等原因,銀行面臨著損失的風險,所以商行應成立外包風險控制委員會,建立適合本行的風險評級制度,并建立外包風險預警機制,有效防范和妥善處理。同時銀行提取一定的準備金,以防出現風險時及時彌補。

(3)培養和引進人才。我國外包人才極度短缺,政府應積極引導和培養外包人才,鼓勵人才進行外包服務創業。同時銀行也應當重視外包重要性,可用重金引進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杜智剛,金融領域外包業務的興起[J].國際金融研究,2000.02:41-44

[2]陳菲.服務外包動因、對象及企業績效之互動關系研究[J].經濟師,2007(1):212-214

[3]曾康霖,余保福.金融服務外包的風險控制及其監管研究[J].金融論壇,2006(6):20-25

[4]陳平.淺談金融IT的自我服務與外包[J].中國金融電腦,2003(2),59-61

猜你喜歡
外包金融服務商業銀行
“三農”和普惠金融服務再上新臺階
讓金融服務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協力推進金融服務鄉村振興
商業銀行資金管理的探索與思考
前海自貿區:金融服務實體
論“互聯網+”時代檔案服務外包的問題與策略
關于加強控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探討
我國商業銀行海外并購績效的實證研究
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研究
業務外包在“慕課”中運用的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