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天軍工成果轉化模式探索與實踐

2018-08-21 10:49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靳展
衛星應用 2018年7期
關鍵詞:航天技術軍民軍工

● 文 |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 靳展

一、引言

2015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修訂實施,掀起了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的新一輪熱潮;2015年12月,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頒布《國防科工局關于促進國防科技工業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意見》,為軍工企業建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制定成果轉化管理辦法提供了指導和依據;2017年,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建立,在第二次會議中指出“國防科技工業是軍民融合發展的重要領域,是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11月,國務院頒布《關于推動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意見》,提出以航天為重點突破領域,進一步推動軍工科技成果轉化。在一系列強力政策的推動下,各軍工集團積極開展軍工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二、國內軍民融合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及問題

我國軍民融合科技成果的轉化工作主要由各級成果轉化機構負責開展。根據轉化機構的主導方不同,可分為三種組建模式,如表1所示。

表1 軍民融合科技成果轉化機構組建方式

目前,我國軍工企業的科技成果轉化主要以前兩種模式為主,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上述傳統成果轉化模式,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水土不服”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1.以市場為導向的技術成果轉化運用機制尚未建立

我國缺乏以市場為導向的航天技術成果轉化運用機制,在資源共享、需求對接、價值評估和利益分配等方面難以與市場接軌。成果轉化模式缺乏整體性和統籌性,主攻方向過于發散,突破點不夠聚焦,成果轉化集群化程度偏低。

2.技術成果資源分散,無法形成合力

我國目前國防技術成果主要掌握在各大軍工集團手中,而軍工科技成果的轉化又以各研究院下屬研究所自行轉化為主,技術成果資源分散,尚未形成合力。同時,我國軍民分立、條塊分割的國防軍工體制問題也尚未解決,導致相關資源和技術難以有效整合、數據共享困難、行業應用不均衡、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等問題,束縛了我國軍工技術成果的轉化和應用。

3.成果轉化渠道單一,中介平臺作用尚未發揮

與各軍工科研院所自行轉化形式相矛盾的是,傳統的軍工技術成果轉化渠道上主要由政府或軍工集團主導,渠道閉塞、選擇單一,各級軍工技術成果轉化機構的轉化模式靈活性不足,未能充分發揮作用。我國軍工技術成果轉化面臨渠道少、選擇少的問題,急需專業化的媒介平臺,將科研院所的科技語言轉化為產業化的市場語言。

三、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科技成果轉化探索與實踐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近年來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成立了院航天生產力促進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作為開展航天產學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轉化的專門機構。經過近年來的不斷探索,總結出一條適合航天軍工企業特點的、多模式相結合的軍民融合科技成果轉化理論模型。

圖1 “交叉融合摩天輪”理論模型

如圖1所示,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探索創立的“交叉融合摩天輪”理論模型,以政府引導、共建地方軍民融合發展中心的形式,將區域、行業、企業、協會、媒介、高校及科研院所等統一納入軍民融合體系。中心依托航天優勢技術和創新資源,針對地方企業的需求,實現技術與項目的精確對接;在良好的對接與合作基礎上,固化雙方成果轉化合作成果,進一步實現航天與地方的合作共贏;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立航天-地方軍民融合發展中心或技術轉移工作站,實現長期、穩定的軍民融合和雙向成果轉化。

與傳統成果轉化模式相比,該模型具有以下優勢:

①通過與地方政府的緊密聯系,保證了開展成果轉化工作中的資源優勢和政策優勢;

②通過依托中心的中介服務優勢,能夠充分掌握自身和地方企業需求,精準對接,迅速促進合作項目的落地;

③合作共建的航天-地方軍民融合發展中心受地方政府和軍工企業雙重指導,在合作機制模式的協調上具有一定優勢,能夠根據成果轉化的實際情況設計相應的合作方式,具備較高的靈活性和多樣性;

④通過形成長期、穩定的成果轉化服務平臺,能夠持續推動航天技術向國民經濟的輸出與轉化,并牽引、擴大軍民融合的輻射范圍,實現國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依托上述理論模型,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與國內多個省市開展軍民融合交流與合作,實現了成果轉化項目的對接與落地。其中,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嘉興軍民融合發展中心、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福建)技術轉移中心和安陽軍民融合航天技術推廣中心的建立最為典型。

1.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嘉興軍民融合發展中心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以嘉興市作為地方區域合作試點,踐行成果轉化理論模型。2016年,由嘉興市政府、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嘉興科技城管理委員會共同發起建立“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嘉興軍民融合產業發展中心”。其理事會包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下屬重要業務板塊研究所、嘉興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科技局、財政局、嘉興科技城等單位負責人,確保院下屬科研院所與嘉興市政府和產業園區的快速、有效溝通。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嘉興軍民融合產業發展中心下設衛星應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分中心,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與嘉興市合作落地項目公司及核心團隊支撐。

以軍民融合發展中心為樞紐,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與地方政府、區域、行業、企業、高校、協會等緊密結合起來。由于地方政府的參與和指導,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得到了嘉興市政府和嘉興科技城專門政策的支持;通過組織開展地方重點發展產業領域前瞻性研究,實現了對區域產業鏈技術需求的精準對接;通過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機器人、綠色太陽能分布式能源站建設等方面開展示范試點和成果推廣,快速推進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在浙江各行業的成果轉化工作;通過引導航天先進技術在當地企業的合作轉化、與當地企業共建各級實驗室和各類創新中心等,深入推進與院下屬單位與地方企業的點對點合作;通過建設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軍民兩用技術成果展示廳和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技術應用項目庫,建立起將政府、企事業單位、高校、行業協會以及各類中介機構廣泛參與的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網絡體系;同時,通過探索建立航天投資引導基金與地方基金的對接機制,為合作項目的落地提供資金保障。

2.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福建)技術轉移中心

具有實效的轉化模式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理論模型建立的早期,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便開始進行相關模式的嘗試與摸索。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下屬數家單位“先行先試”,以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承擔項目等方式,與福建省地方政府和企業實現了對接,推動航天技術轉移落戶福建。

在與地方開展合作的過程中,政府、行業協會、科研院所、民營公司、中介機構幾方在軍工成果轉化中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以合作站點為牽引,暢通各方信息渠道,促進互利共贏的思路逐漸清晰起來。

2016年3月,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福建)技術轉移中心正式入駐福建國家技術轉移海峽中心。建立地方技術轉移中心以后,雙方的交流更加密切,合作方向也由轉化對接拓展到專項合作等領域。2016年6月,中心成功對接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某所與泉州市地方企業聯合申報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重大專項,成為泉州地區當年獲省重大專項唯一一個項目支持。而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技術成果轉化模式的理論模型,也在實踐中逐漸成型,為后來“交叉融合摩天輪”的創立奠定了基礎。

3.安陽軍民融合航天技術推廣中心

2018年5月25日,中心與安陽市共同建設的“安陽軍民融合航天技術推廣中心”正式揭牌,揭牌儀式如圖2所示。安陽市力求借力航天之翼,搭建航天技術應用與安陽高新區、航天企業與安陽市地方行業及公司開展技術交流和合作的綜合性開放創新平臺,促進航天文化與地方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航天技術與地方高新企業合作落地。

以該中心建設為基礎,安陽市人民政府將依托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在新材料、智能裝備、控制、3D打印、大數據應用、航天文化創意等方面的技術優勢及產業化能力,推動以上技術在安陽的轉移轉化,最終實現軍民技術、項目、資本、人才等多方面深入融合,更好地發揮航天高新科技的引領作用,助推安陽地區產業升級轉型。

四、展望

隨著國家政策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相關政策的出臺,我國軍工科技成果轉化的爆發期即將來臨。上述成果轉化模式的探索,僅僅是實踐軍民融合科技成果轉化的一小步。各軍工集團如何響應國家軍民融合發展的號召和國企轉制改革的契機,籌劃建立符合我國軍工企業現狀的成果轉化中心、制定相關成果轉化管理辦法,研究軍工特色的成果轉化機制模式,充分發揮軍工集團的整體優勢,將成為未來的重要工作。

圖2 安陽軍民融合航天技術推廣中心揭牌儀式

猜你喜歡
航天技術軍民軍工
航天技術應用產業質量管理創新方法探究
新形勢下軍民融合防救體系建設探索
軍工文化的內涵與外延分析
三張捐款收據見證軍民魚水情
在新時期加強航天技術轉化應用的思考
淺談推進網信軍民一體化發展
美軍在武器裝備采辦領域推行軍民協同發展的主要做法及啟示(上)
研發支出政策在軍工科研企業的應用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43項最新成果震撼亮相
世界五百強:中國軍工風云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