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Ⅰ型變態反應疾病中特異性IgE變應原引起的單一致敏和多重致敏的變應原分布特征研究*

2018-08-22 04:53沈紅艷鄧演超李全雙
現代檢驗醫學雜志 2018年4期
關鍵詞:變應原塵螨霉菌

沈紅艷,鄧演超,徐 湛,劉 虹,李全雙

(徐州市醫學科學研究所/徐州市中心醫院檢驗科,江蘇徐州 221006)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變態反應性疾病的發生率明顯升高,Ⅰ型變態反應疾病在臨床上最常見,患者既可表現為單一致敏(對一種變應原過敏),還可表現為多重致敏(對兩種及以上變應原過敏)。研究發現,多重致敏與多重病癥和疾病的嚴重程度相關[1]。多重致敏不但會增加患者發病機會,也為疾病的防治帶來困難。目前國內外對引起Ⅰ型變態反應疾病的變應原種類主要是從總體上研究,對于Ⅰ型變態反應疾病中單一致敏和多重致敏的變應原種類和特征還不清楚。本文主要分析Ⅰ型變態反應疾病中19種sIgE變應原在單一致敏和多重致敏中的陽性率及分布特征,為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14年10月~2017年9月徐州市醫學科學研究所變態反應科診斷的Ⅰ型變態反應疾病患者共767例,臨床上以蕁麻疹、濕疹、皮炎、鼻炎、哮喘、胃腸道等癥狀為主,并以皮膚病變患者為主要人群,男性381人,年齡1~95歲,平均年齡31.8±21.7歲;女性386人,2歲~92歲,平均年齡37.1±17.8歲。

1.2 試劑和儀器 變應原特異性IgE抗體檢測試劑盒(免疫印跡法)及AllergyScreenTM變應原定量檢測系統(德國)。

1.3 方法 采取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3000 r/min離心5 min分離血清,采用變應原特異性IgE抗體檢測試劑盒(免疫印跡法)檢測血清中19種變應原sIgE抗體(半定量)。按照試劑說明書進行操作,每個檢測板都設有陽性質控,顯色條帶通過變應原檢測系統檢測,軟件評估條帶顏色的深淺,sIgE<0.35 IU/ml判為陰性,sIgE≥0.35 IU/ml判為陽性。19種變應原包括:莧、樹花粉、腰果、混合草、桑樹、芒果、菠蘿、戶塵螨、狗毛皮屑、蟑螂、牛奶、蝦、蟹、貓毛皮屑、雞蛋、牛羊肉、貝、混合霉菌和屋塵。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分析處理,兩樣本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767例Ⅰ型變態反應疾病中單一致敏和多重致敏分布 見表1。在767例變應原sIgE呈現陽性反應的的患者中,單一致敏和多重致敏分別為414例(45%)和353例(46%),多重致敏中變應原數量最多可達到14種。

表1 767例sIgE變應原陽性患者的分布

2.2 19種sIgE變應原在單一致敏和多重致敏中的分布及陽性率 767例變應原sIgE陽性患者中,總陽性率較高的為戶塵螨(71.3%)、混合霉菌(22.8%)、屋塵(14.8%)、狗毛皮屑(14.5%)、蟑螂(13.8%)、牛奶(9.5%)和蝦(9.4%),陽性率較低的為菠蘿(1.4%)和貝(1.0%),但是變應原在單一致敏和多重致敏中的分布存在很大差異:戶塵螨和混合霉菌在單一致敏和多重致敏中分布接近,戶塵螨為49.0%vs 51.0%,混合霉菌為43.4%vs 56.6%,其余17種變應原75%~100%分布在多重致敏中。各變應原在單一致敏和多重致敏中的陽性率見圖1A,1B,單一致敏最主要變應原為戶塵螨(64.8%)、混合霉菌(19.0%),兩者占單一致敏總數的83.8%,其次是牛奶(3.9%)和蟑螂(2.2%),其他變應原陽性率均很低,多重致敏中各變應原陽性率均高于單一致敏,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5.598~137.2,均P<0.05)。

圖1 19種sIgE變應原在單一致敏和多重致敏患者中的陽性率

2.3 19種sIgE變應原在不同多重致敏中分布特征 在2~14種變應原致敏的多重致敏疾病中,戶塵螨陽性率始終較高(75.5%~100%),混合霉菌陽性率在2~8種變應原致敏疾病中穩定在17.1%~33.4%之間,在9種及以上致敏疾病中未見陽性,其它17種變應原陽性率有隨變應原致敏種類增多而增加的趨勢,見圖2A~2C。值得注意的是,戶塵螨、狗毛皮屑、蟑螂、牛奶、蝦等動物源性變應原之間呈現出頻率較高的同時陽性現象,莧、芒果、樹花粉、混合草等植物源性變應原在2~5種變應原致敏疾病中陽性率較低1%~22%,在6種以上變應原致敏的多重致敏中陽性率顯著增高14%~100%,并呈現出高頻率的同時陽性現象。

圖2 19種sIgE變應原在不同多重致敏中陽性率

3 討論Ⅰ型變態反應性疾病是指已致敏的機體再次接觸或食入相同變應原后在數分鐘內所發生的以IgE介導的疾病,主要表現為皮膚癥狀、呼吸道癥狀、胃腸道癥狀等,隨著發作次數的增加,患者可伴多重病癥。確定變應原,避免接觸變應原和采用脫敏治療是疾病的有效防治方法。在我們研究的767例Ⅰ型變態反應性疾病患者中,多重致敏占46%,多重致敏在不同病種中和不同病程中存在著差異[1,2]。在檢測的 19種 sIgE 變應原中,戶塵螨和混合霉菌的高陽性率及其在單一致敏和多重致敏中的分布特征,提示戶塵螨和混合霉菌是引起本地區過敏的主要變應原,兩者共同引起的致敏為共致敏(Co-sensitization),共致敏為同時存在可以結合到變應原的不同的IgE,這些變應原不需要共同的結構特征。其他17種變應原75%~100%分布在多重致敏中,種屬相近的變應原之間呈現出的高頻率的同時陽性現象,均提示多重致敏中不但存在共致敏,更可能存在廣泛的交叉致敏(Cross-sensitization),即相同的IgE結合到具有共同結構特征的不同變應原上引起的致敏。交叉反應經常發生在種屬相近的變應原分子或不同種屬有相似功能的非常保守的分子,屬于同一蛋白家族。螨蟲是變態反應疾病的最主要變應原[2,3],也是最早研究的變應原,原肌球蛋白、精氨酸酶等被鑒定出是戶塵螨參與蝦、昆蟲等其他無脊椎動物起交叉反應的主要變應原[4,5],文獻還報道,植物源性變應原之間的交叉反應碳水化合物決定族(cross-reactive carbohydrate determinants,CCDs)能誘導產生高交叉反應 IgE[6,7],這與我們發現的植物源性變應原多出現在6種以上的多重致敏中可能有一定關系。免疫療法是治療變態反應疾病的有效方法。目前,針對多重致敏的免疫療法,歐洲使用一種或兩種臨床相關變應原,美國使用所有臨床相關變應原[8],國內邢瓊波等[9]報道,舌下含服粉塵螨滴劑對單一致敏和多重致敏的變應性鼻炎伴哮喘具有相似療效,并且療效顯著。交叉致敏現象的存在是否提示對于多重致敏疾病的治療不需要采用多種相關變應原的免疫療法?這還需要更多的數據支持。

總之,我們研究的結果顯示,Ⅰ型變態反應疾病中sIgE變應原在單一致敏和多重致敏的分布差異顯著,多重致敏即可能是兩種以上變應原的共致敏引起,更多的可能是交叉致敏引起。

猜你喜歡
變應原塵螨霉菌
面對小小塵螨,我們該怎么辦
變應性鼻炎患者食物變應原分布特點分析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過程
廣州地區不同性別變應性鼻炎吸入性及食入性變應原譜特征分析
變應性鼻炎的變應原組分診斷
跟螨蟲在家做伴
如何除螨才有效
舌下免疫治療塵螨變應性鼻炎的療效觀察
探析小兒過敏性疾病變應原脫敏治療效果與護理對策
早期霉變紙幣霉菌分離與鑒定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