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看會計及其發展

2018-08-28 08:26陳小燕
中國管理信息化 2018年11期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會計發展

陳小燕

[摘 要] 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對會計科學中的會計理論、會計假設、會計原則、會計制度等方面進行解讀,旨在探尋會計存在的哲學基礎,及運用哲學的理論探索會計未來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 馬克思主義哲學;會計;發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11. 010

[中圖分類號] F23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8)11- 0024- 02

0 前 言

“自有天下之經濟,便有天下之會計”,會計是與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息息相關的。作為一門科學,會計科學的發展必須具備及遵循一定的哲學規律。我國的會計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自然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相聯系。會計的每一個部分,不僅按照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原理存在,并且按照一定的哲學原理發生著與時俱進的變化。

1 馬克思主義與會計理論

1.1 物質性與會計客觀性

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具有客觀性,而會計中的客觀性原則正是世界物質性原理在會計中的首要體現。比如《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企業的會計核算應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如實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陀^性原則要求企業的一切會計記錄、計算、直至編制會計報表都應以核實后的合法憑證為依據,從而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可靠性和可驗性。

1.2 運動觀與企業資金運動規律

世界不僅是物質的,而且是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會計的資金流運動也反映了這個原理,有會計,就必須有資金的運動,有資金的運動,企業才得以經營。表現為如下:一是企業為了生產,通過不同渠道籌集的資金從外部進入企業,不僅在供應部門、生產部門和銷售部門之間流動,而且沿著“貨幣資金—儲備資金—生產資金—商品資金—貨幣資金”這條路徑反復循環。二是市場的變化、經營管理的需要的技術的進步都會導致資金的來源和占用發生結構上的變化。三是企業生產經營發生必然伴隨著資金增減??傊?,只要企業在持續,企業資金就處于不斷地運動之中。

2 馬克思主義與會計假設

2.1 會計主體假設與空間觀

空間是運動著的物質的伸張性和廣延性,它是人類生存和實踐的場所,是物質運動的存在方式。任何事物在空間上都有自己的界限。會計上空間觀最突出的體現就是會計主體。會計主體是對會計對象及會計工作的空間范圍所做的限定。會計只應是計量、記錄和報告特定的會計主體的價值運動和結果。一個單位要想運用會計為之服務,就必須成為一個會計主體。由于會計核算的內容不同,各會計主體有著不同的范圍界限,如企業會計的會計主體是具有特定經營活動的企業;責任會計的會計主體是企業內部各個環節、各個部門;合并報表的會計主體是整個企業集團。

2.2 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假設與時間觀

時間是物質運動的持續性和順序性,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它的持續性表明時間是不可窮盡、無始無終的,即時間的無限性;它的順序性表明一事物與另一事物,一運動過程與另一運動過程依次出現的先后順序,即時間在具體事物上的有限性。所以,它是有限性和無限性的統一。(1)會計上的持續經營假設體現了時間的無限性。只要沒有明確的反證,在可預見的將來,企業將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地削減業務,它的經營活動是無限期的。(2)會計分期假設是對時間有限性的體現。會計分期指企業將持續經營時間人為地劃分的片段。會計信息使用者需要一個較短時間的企業經濟信息,以滿足決策需要。要獲取這些定期及時的信息,就可以利用時間的有限性,將無限期的經營時間人為地劃分為若干等份的片段,這每一個片段就是一個會計期間。

3 馬克思主義與會計原則

3.1 實質重于形式原則與本質觀

本質是事物的根本性質和事物基本要素的內在聯系。它深藏于內,是深刻的,要靠理性思維才能把握。會計原則中本質觀的運用體現在實質重于 形式原則上。這里的形式指的是外在的法律形式,實質是指經濟交易的本來面目?,F實中,經濟業務的外在法律形式有時并不能真實反映其實質內容,再加上會計語言存在一定的局限 性,符合會計形式邏輯性的方法有時并不一定反映經濟業務的實質。為了真實反映企業的 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會計人員必須借助于相關知識、其他信息以及咨詢服務的幫助,運用職業判斷的理性思維,挖掘出各項交易的內在聯系,去偽存真。這樣才能對日益復雜的交易事項進行適當的會計處理。

3.2 會計原則的沖突與矛盾觀

矛盾是普遍的,它存在于一切事物及其全部發展過程中,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都有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矛盾雙方有主要與次要之分,其主要方面規定事物的性質。認清事物要特別注意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時也不能忽視矛盾的次要方 面,即要堅持重點觀與兩點觀的統一。會計原則本身作為一個大系統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內部矛盾和沖突,如相關性原則與客觀性原則,謹慎性原則與配比性原則等等。這些沖突與矛盾都使會計準則的制定與實務工作中的職業判斷陷入了兩難的境地,那么如何解決、協調這些矛盾,走出這種尷尬的兩難境地呢?這就需要運用重點觀與兩點觀原理,分清不同環境下不同的信息需求,確定出各原則的主次位置,并以此來選擇側重于不同會計原則的會計政策與會計處理方法。但也不能顧此失彼,忽視了其他相對次要的會計原則,比如說,如果會計信息使用者主要是為了滿足決策需要,就要選擇一些相關程度較高的會計政策與會計處理方法,但在滿足相關性的同時,也要盡量滿足客觀性的要求,因為喪失了客觀性的信息,它的相關性也會大打折扣。

4 馬克思主義與會計制度

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會計制度更迭的內在根源。對立統一規律揭示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矛盾著的統一體,矛盾的對立面既統一又矛盾,對立的統一是有條件的、暫時的,因而是相對的;對立的斗爭則是無條件的、絕對的,由此推動了事物的運動和變化發展。會計制度的每一次修訂、更迭,正是對立統一規律作用的結果。例如,1956年、1962年、1966年、1974 年、1981年、1989年、1993年、2001年等歷次會計制度改革,分別反映了全面學習前蘇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對內搞活、對外開放”等不同時期會計制度上的矛盾,反映了外界環境變化與現有會計制度的矛盾性及其解決結果,合理運用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普遍性和特殊性,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基本滿足了不同時期經濟發展對會計制度的要求。當然,同紛繁復雜、富于活力的會計實踐比較,會計制度的規范是相 對滯后的,也正是這一矛盾及其適時解決,推動了會計制度的改革,提高了會計制度與會計實踐的符合度,那種認為會計制度應該保持不變、一勞永逸的觀點是不符合客觀實際的,違背了對立統一規律。實際上,沒有任何國家(地區)的會計規范是永恒的、一成不變的。

5 馬克思主義與會計發展

發展觀揭示了未來會計發展趨勢的哲學理論。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觀強調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性,指出人的自覺活動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把兩個方面辯證地統一起來,會計作為人類社會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具有其發展的客觀性與必要性,而且人在會計發展中起到核心的作用,現代“人本會計”、“人本審計”等會計分支的出現就是如此;發展觀還強調要正確處理人和自然的關系,促進人和自然的協調發展,習近平同志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也就是說,自然環境才是人類發展的價值連城的資產,它是可以創造價值的,如何衡量資產價值、如何運用這種資本創造價值,便涉及會計的領域了,因此,“綠色會計”日益被人們所提倡,人們面對的不僅是賬簿上的數字,也要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發展觀從世界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觀點出發,把社會看作是一個由各個要素或子系統組成的社會有機整體,就對會計的國際化與綜合化提供了哲學基礎,我國會計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重視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否則無法實現經濟一體化,綜合化則要求會計的發展不能僅局限于自身學科領域,必須與其他學科相融合,例如與數理經濟、企業管理、甚至心理學的融合,都是必然。相信,有了哲學的基礎,有助于去探尋會計的發展趨勢并找到相應的方法論。

主要參考文獻

[1]于玉林.現代會計哲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2]閆素梅,馬慧知.關于會計假設、原則的思考[J].財會通訊,2002(9): 13-14.

[3]宋英慧.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視野中的會計學[J].當代經濟研究,2009(6):7-10.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哲學會計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五大發展理念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研究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基本原則與推進路徑
市場經濟背景下的會計統計發展探究
會計與統計的比較研究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