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漢名碑注譯
——封龍山頌

2018-08-29 00:57
老年教育 2018年8期
關鍵詞:刻石國富分體

【概 述】

《封龍山頌》,也稱《元氏封龍山頌》,東漢桓帝延熹七年(公元164年)刻。碑高160厘米,寬93厘米,無碑額,亦無穿。碑文隸書15行,每行26字。此碑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河北元氏知縣、著名學者劉寶楠在該縣王村山下訪得。運工在運至城內文清書院時,嫌其太重,擅自破而為二。雖經嵌合,但裂痕猶存。

此碑碑文述說常山相蔡□、長史沐乘等修祠祭祀封龍山,以求國富年豐之事。

清人對《封龍山頌》的書法藝術多有贊許:方朔《枕經堂金石書畫題跋》中說:“字體方正古健,有孔廟之《乙瑛碑》氣魄,文尤雅飭,確是東京人手筆?!睏钍鼐丛凇镀奖洝分性u道:“雄偉勁健,《魯峻碑》尚不及也。漢隸氣魄之大,無逾于此?!笨涤袨樵f:“駿爽則有《景君》《封龍山》?!?/p>

總之,《封龍山頌》書法線條圓實,筆力遒勁,波磔不甚明顯,立體感強,有篆籀筆意??v筆揮灑,有犀利勁健之氣。結體宏闊,博大雄偉,氣象宏大,豪放中見凝重。寬博豪邁,氣勢之大,漢碑幾無可匹敵者,為漢碑中的上品,不可多得的精品。

【碑 文】

說明:□,表示殘缺字;( ),表示殘缺字據文意補之;〔 〕,表示異體字以現代規范寫法改之。

元氏封龍山之頌。

惟封龍山者,北岳之英援,三條之別神,分體異處,在于邦內。磊硌吐名,與天同〔耀〕。能云興雨,與三公、靈山,協德齊勛。國舊秩而祭之,以為三望。遭亡新之際,失其典祀。

延熹七年,歲貞執徐,月紀豕韋,常山相汝南富波蔡□,長史甘陵、廣川沐乘,敬天之休,虔恭明祀。上陳德潤,加于百姓,宜蒙璧,七牲法食,□酒□□,……圣朝克明,靡神不舉。戊寅詔書,應時聽許。允敕大吏郎巽等,與義民修繕故祠。遂采嘉石,造立觀闕,黍稷既馨,犧牲博碩。神歆感射,三靈合化,品物流形。農實嘉谷,粟至三錢,天應玉燭。于是紀功刊勒,以〔照〕令問。

其辭曰:

天作高山,實惟封龍。平地特起,靈亮上通。嵯峨〔竦〕峻,高麗無雙。神〔耀〕赫赫,理物含光。贊天休命,德合無疆?;荽税钣?,以綏四方。國富年豐,穡民用章??淌o銘,令德不忘。

□□□□□元氏郎巽,平棘李音,史九門張瑋,靈壽趙穎,縣令南陽□□□□□□□□韓林□□縱□石師□□趙□張□絳□王□。

【譯 文】

元氏封龍山之頌。

封龍山為北岳恒山所延伸,是三條山以外的神山。封龍山雖與恒山、三條山分體異地,但都在元氏縣境內。它以山勢雄偉高大而出名,可與天地同輝。封龍山能興云降雨,與三公山、靈山皆對百姓有功德。按照常規對它祭祀,屬于三望之列。王莽政時期,祭祀停止。

東漢桓帝延熹七年(公元164年),歲在甲辰,孟春正月,常山相汝南郡富波縣人蔡□、甘陵長史廣川縣人沐乘,敬仰天地之美善,虔誠地進行隆重的祭祀。贊揚上天德澤,施惠于百姓,謹以璧以及牲畜酒類等食品致祭。

圣朝英明,無神不祭。正月初六日,遵照皇帝詔書,大吏郎巽等官員,與善民修繕故祠,又采掘嘉石,建造觀闕。祭祀用的五谷馨香,祭神用的豬牛羊體大膘肥,神靈享用感到稱心如意。天地人相合而養育萬物,萬物各自成其形體。五谷豐登,糧食充裕,米價不貴。感應上天,四時氣候調和。于是刻石記之,使善譽播聞天下。

頌辭如下:

天作高山,幸有封龍。

平地突起,神靈上通。

華美無雙,雄偉高聳。

神靈炫赫,為民德隆。

助天行令,聚德萬重。

惠及疆內,四方和融。

國富年豐,民無騷動。

刻石記載,永久傳誦。

(最后為立碑人及石工姓名,因文字多模糊不清,故略。)

猜你喜歡
刻石國富分體
Investigation on pulsed discharge mode in SF6-C2H6 mixtures
ZME080-A型分體組焊彈性架懸式構架技術方案研究
走進綠水青山 聚焦退耕還林
從音響性往音樂性的轉變Esoteric(第一極品)Grandioso P1X/Grandioso D1X分體SACD/CD機
談秦七刻石
海中刻石 拙中取意
秦始皇刻石還剩多少
這是誰的照片
萬有引力重點知識梳理和分析
無邊框全面屏 樂視發布高端Unique分體電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