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福水善云龍韻

2018-08-30 09:10張繼強
北極光 2018年4期
關鍵詞:云龍縣太極圖炮臺

張繼強

云南是個被山水切割分塊,卻又被山水揉和在一起的高原。因此在云南有“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特殊時空現象。這種地理、氣候構架特點,讓有心人尋找到一種現實穿越感覺。

我生長并生活在云南的永平縣,與云南的云龍縣山水相連。云龍與永平都在云南大理州轄境,都處在三江并流區域,都有一樣的高山深谷。但每次到了云龍,我都會有一種莫名的陌生,感覺云龍的山水相較永平而言似乎是另外一個體系了,這是為什么呢?一次又一次的到云龍體驗和琢磨后,得到了一個還算滿意的答案:云龍被山水切割得比永平,或者說比任何一個地方都要更加徹底。這種大刀闊斧般地切割,只要用云龍的另外一個稱謂“世界橋梁博物館”,就可以做注解了,因為橋梁的存在足以說明這個地方需要連接的地方太多:如今的云龍交通條件日新月異,但卻依舊是一個藤橋、廊橋、鐵索橋、鋼構架橋、水泥鋼筋大橋共同存在的地方。

山、水、動植物、人們存在的群落板塊,以及狀態是何等的多元豐富就不言而喻了。

云龍位于橫斷山南段滇西瀾滄江縱谷區,怒山山脈、云嶺支脈,瀾滄江、瀾滄江主要支流沘江由北向南縱貫全境,怒江繞西部邊境而過。全縣最高點海拔3663米,最低海拔730米,一算相對高差竟然達2933米。穿行如此的山水間,要么在濕熱的江邊,穿著短褲、喝著冰鎮啤酒,仰看被云層壓得涼颼颼的高山風景;要么在冷涼的山巔,套著羽絨服打著冷顫俯瞰被陽光熱浪延伸成一條線縫的江河。這磅礴的山勢,湍急的水流,遠古意像中充斥著無盡的險惡,給予人們無盡的艱辛和貧瘠;但現在事實相反,這方水土,大山大水的大格局,從古至今都在昭示著某種道義與慈悲。

公元前109年,雄圖偉略的漢武大帝劉徹在云南古滇國地盤上施行“以夷制夷”戰略,頒發了“滇王之印”,建立了云南史上標志性政體益州郡時,居然就在古哀牢國屬地置建了云龍縣最早稱謂的“比蘇縣”,并轄屬益州郡。當時的益州郡郡治在晉寧一帶,離比蘇縣千里之遙。為什么云龍會成為云南第一批納入中原王朝在云南置建的縣治體呢?人類的歷史,可以從已知的向前衍伸到未知的;云南的人類歷史要比我們普遍認知的要早,比如已知的古滇國之前,云南就存在傳說中的哀牢古國?!氨忍K縣”遠離郡治所在地晉寧,地屬當時的哀牢古國。史料中,那時的哀牢古國沒有與大漢王朝有著往來,那么在哀牢古國屬地置建“比蘇縣”一定有一個明晰而充足的理由。早在公元前122年,漢武帝的尋路使者到達洱海一代,直接與這里的昆明族接觸,并了解了這里的情況,告知給漢武帝的是:這里的人善于水戰,這方土地不僅廣袤而且物產豐富?!拔锂a豐富”指的就是這里“宜五谷蠶?!?、“產銅鐵鉛錫鹽”等?!氨忍K”就是“出鹽地”的意思,“批江”就是“出鹽的河流”。鹽是生命之源,也是人類文明的源頭。大漢王朝第一次把云南納入中原版圖時,當然要從有發展優勢條件的地方著手經營管理,于是就先手占據鹽江、鹽地。

云龍前稱“比蘇縣”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置建了。漢武帝采取的這個扼腕要地的措施,為后來進一步開拓南方疆土打下了堅實基礎。

如今在“沘江”流域,云龍縣歷史文化積淀深厚的古村落寶豐、諾鄧其實就是兩個因鹽而生、因鹽而興的原始工業村落。如今村中因古鹽井的重要性帶來的繁華,已經被現代的工業及交通滌蕩而去;但隨著旅游消費時代的到來,一些歷史的追隨者、獵奇者和附庸者,以及真正歷史真相的探尋者和體驗著都尾隨而至。于是寶豐、諾鄧村落里隨鹽業興衰而發酵出來的諾鄧火腿一夜成名,在上海的環球港以“云品入滬”的形式,憑著樸實的鹽泥香味、低廉的價格PK了外來高貴的西班牙火腿,令其無地自容;同時,也使這里的古街舊房、老井炊煙似乎又有了欣欣向榮的生機。鹽巴的一切留痕,讓沘江再次成為云龍慈父善母一般的臂彎,溫暖而永恒。

“沘江”在云龍亙古隨意的游走,給云龍積淀了“沘”崇拜文化:人們的口語,只要三字成語,都喜歡加一個強調音“沘”——這是“鹽”源文化的原始留存;“沘江”還在不經意間流走到了“道義”的層面,讓這方山水隨著歷史的進程而升騰。在云龍縣城北面一公里處,“沘江”流出了一個完整的“太極圖”,這是一個時空的腳步,山水的契合。處于太極圖周圍的云嶺高山,常常云散云集。云霧散開時,一切通透明了,像個道士抖開太極圖,支起羅盤,看看卦象、掐掐時辰,算出個子鼠卯兔來;云霧聚滯時,一切玄乎其玄,像個道士收起太極圖,順著時間之軌,趕往了另一個法場,整得天地混沌一片。當然了,眼前最能讓人們著迷的是太極圖里的四季,四季里的莊稼、田野、村莊和人們。這些仿佛就是太極圖里的兩極、四象與八卦。莊稼的生長、村莊的變遷、人們生死演變的不就是世道的輪回互轉嗎?

在云龍,我們可以遐想和推測,誰看得懂太極圖,誰就知道了世界,誰就明白了自己。明白了屬于自己的宇宙,世界也就愈加清楚了。

要說鹽是“沘江”給云龍一個遠古的生命促動,那么太極圖這樣自然得很人文的景致,無疑又是“沘江”給云龍的現代實用助推器,能讓這里的一切與世界脈搏一起跳動。要說鹽是云龍的前世今身,“太極”則可能是云龍破繭成蝶的度化。

沘江是瀾滄江的支流,它所形成的地域文化特質多元、生動、實用。而瀾滄江作為國際河流縱貫云龍,它從云龍流過,也留下了許多“風流韻事”。在抗日戰爭期間,瀾滄江成為了滇西抗戰的第二防線,血線滇緬公路通過瀾滄江時架起了著名的“功果橋”。在“功果橋”橋上方陡然高起的山上修建了“鷹堆子炮臺”。橋和炮臺都在云龍境內。圍繞滇緬公路、功果橋、鷹堆子炮臺展開的故事傳奇而豐富。比如,最初的昌淦橋演變成功果橋、昌淦橋衍生出勝備橋、日本飛機轟炸功果橋情景、橋兩邊的便道開挖、炮臺公路的開鑿事跡、駐守炮臺的美國大兵的故事、瀾滄江上浮船浮橋巧運車輛的事實、日本電臺對于功果橋的荒唐報道等等,都是一些沉甸甸的血淚歷史。如今這些歷史故事,依然藏在深山溝壑、密林草叢中,幾乎不被外界知曉。我曾經幾次到鷹堆子炮臺遺址,那些炮臺位置、戰壕、營房格局還在樹林雜草中隱約呈現,而曾經的槍聲、炮聲、以及戰爭的雜亂和殘酷情景卻化作松濤駭浪,一次比一次清晰地侵襲了我的思緒。

瀾滄江給予整個流域的影響,總顯得有些抽象、迷幻。尤其在云龍體現特別明顯,比如“云龍”的來歷,云龍的山高路險與瀾滄江有關系。云龍轄境,瀾滄江流域博南山巔,呈現一塊平均海拔2400米的萬畝茶園,這塊茶地突破世界茶葉生長海拔極限高度,也成為了瀾滄江流域最北端的茶園。這塊常年云霧繚繞的茶園成就了一款云南高海拔有機綠茶典范——大栗樹茶。專家解釋,這片茶園的生長、這款茶葉的滋味完全得益于瀾滄江從南海輸送來的濕度與溫度。是瀾滄江與怒江兩條國際河流,把遙遠的海洋與云龍潛在地聯系到了一起,讓云龍的高山深箐氣候環境冷涼,卻不失溫潤。于是云龍縣有了像大栗樹茶一樣具備國家地理標識的六款產品。

遠古時期,沘江因為出鹽成就了“比蘇縣”成立,成就了遠在偏隅荒地的原始工業文明;而如今瀾滄江上,云龍境內修起了功果、苗尾兩座大中型電站。一個縣擁有兩個大中型電站,雖然在世界范圍內不是絕無僅有,卻也是橫斷山脈與一條大江之間的大觀景致。

瀾滄江于云龍,是一種造化;云龍于瀾滄江是一種切入;二者之間是一種亙古的緣分與宿命。

猜你喜歡
云龍縣太極圖炮臺
故宮藏三冊清代廣州炮臺圖識讀及其他
云南白族古鹽村的歷史變遷與文化遺產保護——基于大理州云龍縣順蕩村的田野調查
廣州大黃滘炮臺考論
南炮臺女民兵:無悔青春獻海防
虎門長洲要塞佚名炮臺考
話說太極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