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山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學齡前兒童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2018-09-04 14:08李樹翠
西部論叢 2018年9期
關鍵詞:學齡前兒童問題對策

摘 要:本文通過對金廠民族小學學齡前兒童教育現狀開展調查,了解學齡前兒童教育的現實狀況,探索學齡前兒童教育的發展規律,挖掘學齡前兒童教育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具體可行的解決策略,為邊疆民族地區發展教育事業貢獻盡一份微博之力,為邊疆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學齡前兒童;問題 ;對策

馬關縣金廠鎮民族小學是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兩所省定民族小學之一。金廠民族小學始建于1952年,1980年被云南省定為云南省金廠民族小學,位于對越自衛還擊戰主戰場之一的羅家坪大山下下金廠村,距新金廠街1公里左右。在全校師生多年的努力下,于2007年被馬關縣委、縣人民政府評為“綠色學?!?。金廠本身的地理壞境比較特殊,雖然風景優美,但山高坡陡,歷史上戰爭頻繁,當地人民的生活十分艱苦,家里主要靠青壯年外出打工來維持家庭生活。由于馬關縣金廠鎮地處屬于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當地環境惡劣、學校條件的欠缺、學生家庭條件的限制等各種原因,導致金廠民族小學在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是舉步維艱,要把金廠民族小學學齡前兒童的教育教學質量搞好,更是任道重遠。

現金廠民族小學共有21名教師,其中男教師占15人,女教師6人,在21名教師中,有18名是少數民族教師。全校有學生400多人,共分成11個班,2個幼兒班,一年級2個班,二年級2個班,三年級2個班,四年級3個班。金廠屬于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所以全校有95℅以上的學生都是少數名族,其中苗族學生就占93℅以上。從幼兒班到三年級,都是一名教師包一個班,即一個班的學生生活、學習等各項工作就由一名教師全權負責。

一、金廠民族小學學前班的基本概況

學前班共有學生55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7人;苗族學生就有50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4人;其余的壯族男生女生各2人,只有一名是漢族學生,而且這個漢族學生還不是本地區的,是外省的隨母親來外公家住的,所以說其實本地區的學生全是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中以苗族為主要居住名族。全班不會說、聽不懂漢語的學生至少有十個,大部分的學生生活無法自理,他們不會隨著天氣的變化而增減衣服,往往是大熱天的穿著厚厚的衣服、球鞋,而大冬天的他們也會穿著涼鞋,這種情況在整個學校的學生身上都能見到。

二、學齡前兒童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家長對學齡前兒童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1、缺乏全面的家庭教育

自然環境的惡劣導致民族地區的貧困與落后,而家庭的貧窮又導致孩子無法到校接受學校教育,最終導致現在的爺爺奶奶、父母一輩大部分都還是文盲或半文盲,簡單地說很多父母就連他們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連漢話都不會說,他們只能用他們自己的名族語言和孩子交流。這首先就導致他們不可能對孩子進行有效的家庭教育和輔導,特別是在孩子進入學校之前的語言的轉化上。其次就是,他們無法和教師進行有效的溝通,盡管學校極大部分的教師都是少數民族,但民族之間的語言卻不是通用的,所以在與家長進行溝通時最常用的還是漢語。

2、缺乏對學齡前兒童教育的關心

很多家長本身沒有接受過義務教育,也談不上講授學前教育,這對他們來說是陌生的。所以家長理解的學齡前教育就是,把孩子送到學校給老師幫忙管教,孩子由教師全權負責,甚至有的家長還認為學齡前教育的教師只是帶著孩子們玩玩混日子。反正孩子還小也學不到什么知識,這就又從另一方面反應出,家長所謂的學到東西就是要一把孩子送到學校,孩子就要學會寫字、會數數、會做題等等。

3、忽略學齡前兒童教育的重要性

在當地,迫于生活,很多年輕的家長幾乎都外出打工,只留孩子跟老人在家,于是留守兒童的問題普遍存在,老人一方面是無法及時地給予孩子有效地指導,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另一方面是老人忙于農活,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質量的提高。

4、家長的教育修養不夠

由于很多家長都沒接受過小學教育,所以他們掙的都是苦力錢,而金廠當地的教師和公務員工資也一般,甚至沒有家長外出打工掙的多,所以家長對教育對知識的認識淺薄,在部分家長中還流傳著:“早成家就能早立業更能早掙錢”的思想。這些家長會通過當地苗族踩花、歌會、廟會等民族活動堂而皇之的讓還在接受義務教育的兒女成婚并退學。這就導致金廠小鎮的教育陷入義務教育的僵局,惡性循環導致學齡前兒童教育更加困難實施。受“讀再多的書,最后還不是要給人家打工”這種社會上消極觀念的影響,家長更不會注重學校的教育,而家長的不配合給學校的教學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

5、家長的誤解打擊了教師的積極性

家長對現代教學的不了解,當他們看到教師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更多的家長就誤以為我們教師在放動畫片給孩子看,認為教師什么都不會,整天就是放電視給學生看。這樣的評價和言論,無形中給教師很大的壓力,教師的努力和付出,不但得不到肯定還反到被誤解和壓制,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打擊了教師對學齡前兒童教育的積極性。

(二)教師學歷偏低且不穩定

金廠民族小學共有教師21名,只有3名具有本科學歷,其余有的是大專學歷,有的是中專學歷,還有的是高中學歷。從整個教師隊伍來看,教師學歷偏低,現代學齡前教育相關知識匱乏,教師之間缺少交流更缺乏合理的培訓。上級主管部門的送課下鄉又太單一,各科目之間的教學聯系匱乏,并缺少對歷年考試的總結和研究。學校領導的凝聚力不夠,工作不夠團結導致很多教育信息不能及時傳遞和下達。多種原因造就了金廠落后的教育條件。教師隊伍的不穩定主要表現為教師流動頻繁,由于教學條件的艱苦和生存環境的惡劣,每年都有教師通過考試、調動、升遷等到其他地方工作,甚至有的教師改行、辭職創業等,這種不穩定性,無法凝聚學校的師資力量,也無法形成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教育教學模式,也就無法有效地提高學校的教學水平。

(三)學校硬件建設不完善

金產民族小學只有一棟教學樓,共有12間教室,但由于有的被用做實驗室、計算機室等,所以能用做教室的就只有8間,而現在學校共有班級11個,顯而易見學校的教室是不夠用的。因此,兩個學前班只能搬到原本是用來給學生就餐的地方上課,三年級二班就只能搬到女生宿舍里騰出的“教室”。學前班共有55名學生,但只有21張課桌,并且是小課桌,最多也就只能坐2名學生,而學生有的三個人坐一張課桌,有的四個人坐一張,三個人靜靜地坐著都顯得擁擠,更何況還要他們學習、寫字,而往往學生也因為寫字擁擠而鬧矛盾,甚至是出手打架,這嚴重影響了教師的教學。然而有一部分學生干脆跑到講臺前,趴在地上寫字,幼兒正處于身心都快速發展的關鍵期,這樣就阻礙了幼兒的身心發展;當然,這種趴在地上寫字的情景要是被其他教師或上級領導看到,他們的評價更多的是:學前班的教師什么都不會,整天就只會帶著學生玩,連最起碼的課堂紀律都搞不好,那個教室整天鬧喳喳的,真不知道他們是來干什么的。如果是做和不做一樣,做好和做壞一樣,那這些評價不可能提高我們教師的積極性,而只會消減我們教師的積極性,更嚴重的可能會影響教師對整個教育事業的自信心,那么教師的心態也就會變成混一天算一天,反正怎么做都一樣。

(四)師資的配備極其不合理

首先學校招聘教師時專業不對口,很多教師上的都不是自己所學的專業,往往到學校后都是教其他專業,多數人都認為小學的課程應該是誰都會上,當然小學課程誰都會上這并不假。但想想,上自己最熟悉、最精通的課和上一門自己不熟悉的勉強能上的課,它們的效果會是一樣的嗎?其次是學校教師的數量不足導致教師教學工作的繁重,除四年級以外,其他的每個班級都是由一名教師全包,從學生的日常生活起居到學生的學習生活,教師可謂是面面俱到。金廠族小學學前班,一共開設了五門課程,全部由一個老師上,老師每天都是上五節課,還要守學生吃飯,中午還要守學生午休。守完午休接著上下午的課,老師常常感覺到整個人都是渾渾噩噩的,甚至有時感覺站著上課都要睡著了,可想而知,這樣的教學能有多理想。

三、解決學齡前兒童教育的有效對策

(一)當地政府應加大對學齡前兒童教育重要性的宣傳力度

各種事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宣傳的力量,尤其在今天信息高速發達的世界里,只有通過合理有效的宣傳手段才能讓教育植入千家萬戶的思想里,才能真正讓教育的根基穩穩扎進邊疆的土壤。讓各族群眾切實感受到教育的重要作用,讓群眾感受到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不是做與不做是一樣的,讓群眾看到是教育改變了他們的生活狀態,是教育讓他們一步步奔向幸福人生。邊疆民族地區由于歷史、交通等自然條件的限制,社會發展處于欠發達狀態,教育發展滯后、人才短缺是制約邊疆民族地區發展的重要原因。

(二)積極探索多種渠道改善辦學條件

加大資金投入,在能夠滿足學?;A教學的條件下建立與學習相結合的娛樂設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快享受樂的過程。加大教師的培養力度,讓更多的教師有機會外出培訓、進修、學習,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引進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積極探索適合邊疆民族地區學齡前兒童教育的模式。

(三)設立家長委員會

家長委員會的建立,最基本的作用就是讓家長一起和學校參與教育,并且加強了家長和學校的溝通和聯系,同時也能對學校的教育工作起到監督作用,防止教育傾斜。讓更多的家長也能夠接受到教育,讓家長切身的去感受、體會教育帶給他們的無窮魅力,同時也彌補了他們當年因家庭條件的欠缺而造成的遺憾,改變家長對教育存在的很多誤解,轉而支持教師、支持學校的教學工作,從而促進家校合作,促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學校教育不是十全十美,相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學齡前兒童教育才剛剛起步,學校要聯手家長一起努力發展、一起創造屬于邊疆少數民族的特別的學齡前兒童教育,有了家長學校的輔助,工作的信心和態度都會堅定,更能為學生創造美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總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學齡前兒童教育存在很多問題,這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這些問題亟待當地上級主管部門重視和解決。解決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學齡前兒童教育問題需要社會全方位共同努力,尤其是當地政府、學校領導、教師、家長要積極探索具有當地民族特色的學齡前兒童教育模式。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學齡前兒童教育問題關乎著家庭的未來,關系著邊疆的穩定發展。要解決這些問題也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徹底解決的,這是一段艱苦而漫長的過程,但我們應堅信,只要我們共同攜手并進,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學齡前教育的狀況會得到相應的改善。

參考文獻:

[1] 龐麗娟、胡娟、洪秀敏.論學前教育的價值[J].學前教育研究,2003

[2] 嚴冷、馮小霞.學前教育作為人力資本投入的啟示[J].中國教育學刊,2009

[3] 汪東梅.農村學期教育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

[4] 繆周芬.兒童同伴關系研究[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8

[5] 郭蕓蕓.發展西部農村學前教育的思考[J].教育與管理,2003

作者簡介:李樹翠,1977年,女,彝族,云南元謀,講師,研究方向:民族教育、社會學、教育學

猜你喜歡
學齡前兒童問題對策
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策探討
“深度偽造”中個人隱私的保護:風險與對策
走,找對策去!
我國貨幣錯配的現狀及對策
學齡前兒童家具設計與應用研究
學齡前兒童肥胖的綜合干預研究
心理護理干預在學齡前兒童靜脈輸液中的應用效果探析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學齡前兒童第一恒磨牙應用窩溝封閉劑預防窩溝齲的臨床效果分析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