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治經濟學探討

2018-09-04 14:08李珞珈
西部論叢 2018年9期
關鍵詞:政治經濟學結構性供給

李珞珈

摘 要:在目前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全面進入發展“新常態”的形勢之下,對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進行研究,為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策略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持是目前經濟學界所肩負著的一項重要任務。在相關經濟學理論的研究過程中,對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解釋出現了一些不同方向的解讀理論,都沒能夠抓住問題的本質所在,所以在此背景之下通過本文再次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進行討論分析,希望對這一政策的實施在理論上進一步作出貢獻。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政治經濟學

1 引言

目前經濟學界對于為國家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尋找科學理論依據方面,在經過一段時期的百家爭鳴以后,在理論探討上出現了不同方向的爭辯。有些研究學者將供給側改革理論的基礎簡單的歸結為里根經濟學、結構主義、凱恩斯主義等各種西方理論流派方面;還有一些將其歸結到了枯燥的教條理論批判范疇中,忘記了對科學理論體系的構建。因此,究竟應該如何科學理解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我們當下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

2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要義

通過綜述各種文獻資料和收聽各位經濟學家在相關會議上所做的發言報告,筆者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目前基于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具體實際進行的一次集成性的創新,是我國經濟和經濟發展模式在新常態經濟發展階段做出的相關產業轉型升級的改革調整工作,所以對于該項重大舉措,不能單純的從過往歷史經濟發展理論中尋找理論基礎來提供支持。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思想和其理論基礎來說,首先其應該和世界經濟發展的總潮流亦步亦趨,能夠相應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期間的重要使命性號召,是深深植根于現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實踐的發展要以之中,能夠為未來政治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各種難題提供一個可供解決問題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來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新常態經濟之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對世界經濟發展大環境和我國目前所處經濟發展階段表現出來的特征的基礎上,凝聚全國上下人民智慧不斷實踐探索到的理論結晶。為此,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吸收各種國內外、現代先進的經濟學理論成果,解決目前中國經濟發展中出現的難題,進一步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原理進行發展創新,形成以新常態理論為主要內容的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與供給側改革實踐

在中國漫長而又曲折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歷史的重要集成結晶?;仡櫄v史我們可知,早在推進社會主義進行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時候,供給側改革就已經初現萌芽。

3.1就社會經濟發展生產要素領域進行的供給側改革實踐

(1)土地要素。我國的在土地領域進行的改革主要是通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土地轉讓、流轉形式進行的,改革開放初期探索農村承包土地制度,進行了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后來陸續出臺各種穩定承包關系的法律文件對其進行鞏固,大大提高了農民當家做主的積極性。

(2)勞動力要素。我國對于勞動力這一要素進行的改革,措施重點在于放松計劃經濟時期對勞動力的控制,發揮勞動力要素在資源配置當中的作用,提高勞動者的福利保障?,F如今已經建立了比較全面的勞動力社會保障制度,并進一步完善了對社會人員的再就業培訓等工作,健全了勞動力市場機制。

(3)技術要素和資產要素??萍际堑谝簧a力,國家目前著力創新基本制度環境構建,大力促進科學技術產業化并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在資產要素方面,主要集中在利率市場化上,目的在于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

3.2就生產企業進行的供給側改革實踐

(1)國企深化改革。在2013年出臺《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后,國企改革把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和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到國企混改當中,就安全企業的管理制度和建立相關規章規則做出了供給側改革方面的安排。

(2)企業所得稅改革。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稅率改革是一個大的重點工作。稅率統一和降低所得稅負擔能夠鼓舞外商投資熱情,比如從2011年開始于交通運輸行業和現代服務業當中的營改增政策,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稅務負擔,目前已經推廣到了全國其他行業當中。

4 梳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4.1正確處理“三去一降一補”中的政府和市場關系

實行去產能、去杠桿、去庫存的本義是要實現市場供求平衡,推進新舊產能發展轉換。所以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運用市場手段和法治手段推動不同領域中實現優勝劣汰,進一步推動企業間的兼并重組,防止產能過剩。在職責分工上,政府要履行好降成本、補短板和減稅、降費等方面的職責,抓緊實施企業自主登記制度,取消企業一般投資項目備案制,彌補人口城鎮化短板。

4.2協調好國企改革中的政府市場關系

加強資本管理是國有企業做大做強的重要條件,因此建議政府要積極從管企業轉變為管資本,積極研究出臺各項國有資本投資和運營方案,形成國有資本管理新機制,向社會資本推出一大批壟斷性項目,加快社會主義建設重點領域的發展。

4.3處理好農村土地改革中的政府市場關系

以落實農村土地財產權為重點推進城鄉關系深化改革,進一步盤活農村經濟,釋放經濟紅利,是對農業供給側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對此建議在嚴格用途和規劃管制的前提之下充分發揮市場在農村土地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實現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和國有同等入市、同權同價制度,對相關法律進行修訂,實現城鄉資本和住宅市場的互動聯通。

5 結語

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運動規律進行的研究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主要理論分析框架,在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就國家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手進行對適合我國現階段發展國情的政治經濟學理論和相關措施進行探討具有重要意義,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但要對社會生產各個要素進行改革,還要協調好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關系,發揮好“兩只手”的作用,為社會主義經濟穩定增長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 丁任重.關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治經濟學分析[J]. 經濟學家,2016, 3(3):13-15.

[2] 石玉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治經濟學分析[J]. 未來與發展,2016(11):62-68.

猜你喜歡
政治經濟學結構性供給
我國宏觀杠桿率的結構性特征
資產結構性盈利能力分析
拉薩市公共就業服務供給現狀研究
拉薩市公共就業服務供給現狀研究
結構性理財和結構性存款有哪些聯系及區別?
結構性存款變局與出路
“供給側”何以流行
許小年:供給側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一圖讀懂供給側改革
政治經濟學式微了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