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區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與服務區合并設置方案的探討

2018-09-05 05:45
四川水泥 2018年8期
關鍵詞:合流交通流匝道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0 引言

如何合理的將互通式立交與服務區合并設置,成為山區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服務區建設的關鍵。

本文結合某山區高速公路設計案例,深入研究了立交與服務區的復合設計方案,為山區高速公路合并設置立交與服務區提供了參考依據。

1 立交與服務區合建的交通流特性及交通誘導需求分析

當立交、服務區合建時,在分、合流區交通流由2股變為為3股,與立交、服務區單獨設置相比,交通流向復雜,沖突點較多,因此駕駛員所需的交通導向需求比進入單一的立交或服務區時的交通導向需求更強烈。

立交與服務區復合設置時,根據駕駛員行駛目的需求,在高速公路上會形成分流、合流計合、分流三種情況。

1)分流情況

分流區交通流向示意圖

分流區交通流的構成主要由:主線進入立交區、主線進入服務區及主線直行3股交通流組成。主線進入立交區與主線進入服務區的車輛均需先通過減速車道駛出主線,駕駛員再根據行駛目的在匝道上進行分流,進入立交區或服務區。

駕駛員駛出主線后需判斷立交、服務區分流位置,增加了立交、服務區分流交通誘導。主線預告標志應由單一的立交或服務區出口預告標志變更為立交與服務區出口預告標志,匝道上也應設置立交區與服務區的分流提示標志。

2)合流情況

合流區交通流向示意圖

合流區交通流的構成主要由:立交區進入主線、服務區進入主線及主線直行3股交通流組成。立交區進入主線與服務區進入主線的車輛均需先通過匝道合流后經加速車道進行二次合流后駛入主線。

駕駛員駛出立交區(服務區)后需與服務區(立交區)增加一次合流的交通誘導需求。因此,在服務區與立交匝道合流前應增設相應的合流誘導標志、標線。

3)合、分流情況

合、分流區交通流向示意圖

當立交、服務區最小間距不滿足規范要求時,立交與服務區應采用輔助車道形式合建。

合、分流區交通流的構成主要由:立交區進入主線、主線進入服務區及主線直行3股交通流組成。在立交區進入主線和主線進入服務區處存在合、分流情況,立交區進入主線的車輛應先在輔助車道上行駛,然后再從輔助車道進入主線;主線進入服務區的車輛應先從主線進入輔助車道,然后再沿著輔助車道進入服務區。

主線進入服務區的車輛會受到從立交區進入主線的車輛干擾,駕駛員的交通誘導需求有以下兩種情況:

(1)從主線進入服務區的駕駛員應注意駛出主線進入服務區的位置預告需求和立交區進入主線車輛的提示預告需求;

(2)從立交區進入主線的駕駛員應注意主線進入服務區車輛的提示預告需求。

3 立交與服務區合建設計注意事項

(1)以滿足高速公路服務需求為基礎,安全、合理、經濟、美觀。

(2)為確保駕駛員能快速安全的駛出(駛入)高速公路,分(合)流區匝道長度、斷面形式應能滿足二次分(合)流及設置預告標志的需求,并提供充足的誘導信息。

(3)駛出或駛入高速公路的交通流較單獨設置時更大,組織更復雜,為確保行駛安全,減小對直行交通流的干擾,分、合流區應設置在視野開闊處,不應存在遮擋物,保證分、合流鼻端前的通視三角區。

(4)互通式立交和服務區在主線上的出、入口宜合并為單一的出、入口,當客觀條件不允許時應采用輔助車道、集散車道的形式設置為復合式立交、服務區。

4 立交、服務區合建設計方案實例

某高速公路設計需在2.8km的路線范圍內布設主線站、立交、服務區各一處,由于受村鎮民房及臺地與河灘高差較大等條件的影響,不具備單獨布設的客觀條件。為滿足高速公路服務需求,節約工程造價,根據現場調查情況,提出了互通式立交與服務區合建的三個設計方案:半幅服務區與立交匝道合并建設方案;簡易立交與服務區整體建設方案;服務區與立交復合建設方案。

4.1 半幅服務區與立交匝道合并建設方案

方案一采用單喇叭形式(A型),匝道上跨主線,主線站與立交采用輔助車道復合,服務區右幅利用輔助車道與立交右側加速車道復合,服務區左幅與立交匝道合建。主線進入立交區、服務區的車輛必須從同一出口駛出主線后在輔助車道上再進行分流;從立交區和服務區駛入主線的車輛需先在輔助車道上合流后,再通過加速車道駛入主線。

4.2 菱形立交與服務區整體建設方案

方案二采用菱形立交,服務區左、右幅對稱布設。立交、服務區采用同一加、減速車道進出主線,利用主線上跨服務區通道、立交匝道聯通服務區左右兩側,并實現交通轉換。

4.3 方案比較及總結

方案一:優點是立交與服務區合建,運營安全性較高。缺點是服務區左、右幅距離遠,運營管理難度大;工程規模較大,造價略高。

方案二:優點是服務區左、右側對稱設置,運營管理方便;立交為菱形,工程規模小,造價低。缺點是進出立交區的車輛均需要通過左、右兩側服務區進行交通轉換,交通量大時服務區內交通沖突點多,存在安全隱患。

綜上所述,方案一適合本項目采用。方案二適合交通量小,交通轉換需求小的一、二級公路建設使用。

5 結束語

(1)根據對立交、服務區合建時交通流特性分析,其交通組織復雜,交通沖突較多,交通誘導需求強烈。設計應加強交通提示、誘導標志的設置,注重二次分、合流時匝道的最小長度要求。若不能滿足匝道最小長度要求時,可采取設置輔助車道、集散車道等方式進行服務區與立交復合設計,以滿足行車安全需求。

(2)本文研究成果可為山區高速公路立交與服務區合并設計提供技術支持,豐富設計方案的多樣性,但各項目仍需根據實際地形、建設條件、交通需求等因素進行具體研究。

[1]吳濤.山區互通式立交與服務區合并設置方案探討.華東公路,2011(02)

[2]張凌濤.營松路互通立交與服務區合并設置設計.山東交通科技,2010(01)

猜你喜歡
合流交通流匝道
山東首套ETC匝道準自由流預交易系統正式運行
高速公路合流區信號燈限流策略優化與仿真——以虎門大橋為例
高速公路出入口匝道控制系統研究
昭君戲中王昭君與劉文龍故事合流現象研究
基于加權組合模型的短時交通流預測研究
一種平穩化短時交通流預測方法
淺談匝道ETC自由流應用
快速路合流區加速車道長度計算方法
交通流隨機行為的研究進展
路內停車對交通流延誤影響的定量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