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費的升級與降級

2018-09-10 00:06
愛你·心靈讀本 2018年8期

伴隨著中國游客在國外不斷增長的消費能力和各個跨境電商平臺的活躍,這幾年興起了“消費升級”這個詞,好像中國人舍得花錢買外國貨就是“消費升級”。最近又流行起“消費降級”,與之伴隨的是“佛系青年”“國貨”等關鍵詞。套用我看到過的一個標題:如何優雅地形容窮?消費降級。

按照這個邏輯,消費的升級和降級全看買什么價格的東西。如此說來,我到日本之后的行為就是不折不扣的消費降級了:名牌包包不買了,護膚品都在藥妝店購買,衣柜里的基本款全是優衣庫的,出行通通搭地鐵和電車。買任何東西都三思而后行,日用品能少買則少買。這樣生活的不只是我,絕大多數的日本人都是這樣。

國內不少媒體套用日本作家寫的一本書的書名,把日本社會稱為“低欲望社會”,話里話外透著貶低的意思。但是,在這樣的“低欲望社會”里,我過著真正的消費升級的生活,感覺到自己收獲了更多的輕松和快樂。

真正的消費升級是把錢花在需要的地方,而不是想要的地方。為自己消費,而不是為別人。我認真檢視自己,找出生活中那些對我重要的東西,根據重要性來分配消費的額度。我依然花最多的錢在鞋子上,但并不是為了品牌,而是為了自己的舒適。知道自己要什么,才不會什么都想要,甚至陷入“別人什么都有而我什么都要不到的矛盾之中”。

真正的消費升級還在于對現金流的控制。這是現在很多人面臨的問題,也是我在工作中發現幾乎所有的創業公司都存在的問題?,F金流的控制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一,不要把大額開支突然放到一起支付;二,對自己的開支心里要有數,預留資金,不要猝不及防。

而我最反對的就是把“消費降級”和“買便宜貨”劃等號。多少人敢說自己在“雙11”買的全是必需品?多少人因為低價的誘惑買了超出預算的商品?買三五件便宜貨其實可以買一件高性價比的產品了。這些便宜貨買來之后被迅速淘汰,既浪費錢又浪費資源。

一時全民“消費升級”,一時又集體“消費降級”,這樣的不穩定正折射出大多數人缺乏理性、獨立的思考能力,只知道眼睛看著別人。今日頭條創始人反復講述的一個概念讓我受益良多:延遲滿足。我發現太多人的痛苦與焦慮并不是得不到,而是“不能馬上得到”。

權威報告說,中國奢侈品消費者的平均年齡是29歲,全球最低,這并不是值得驕傲的“消費升級”,相反,我認為這是非常不理性的“消費降級”。為什么25歲就一定要背Prada、LV?為什么28歲就必須買車和買房?買到的就是人生贏家,買不到的則仿佛人生無望,難道生命的價值就如此輕易地用價格和購買時間來確定嗎?

我的大學同學最近開始在朋友圈賣東西。當年好歹在我們寢室也屬于頗聰明的一位,現在天天刷屏說自己賣的保健品包治百病。我去向其他昔日室友抱怨,得到的回答是:人家生了一兒一女,還在當地買了兩套房子,妥妥的人生贏家,賣保健品實在是無傷大雅。我看她在朋友圈穿插著炫耀美好生活,看她的女兒坐在塑料小板凳上學習“淑女教育”,大概這也是“消費升級”的標準樣板吧。

消費可以升級,或者降級,但智商不應該升升降降啊。(摘自《財經天下周刊》2018年第9期 圖/千圖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