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對輕量型并繼竿的看法

2018-09-10 08:22周宇杰
垂釣 2018年6期
關鍵詞:輕量竿子釣友

周宇杰

不知道釣友們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輕量并繼竿大多色彩絢麗,富有現代感。其實,這很好理解,既然要做到盡可能輕量,那么除了碳布本身的重量外,減少漆水是最簡單有效的辦法。這個思路與國內近幾年流行的裸竿做法類似,但輕量型并繼竿由于竿壁本身很薄,為了保護那薄如蟬翼的竿壁,一般不會直接做成裸竿,而是采用“總凃”涂裝,漆水很薄,也沒有段卷等多余裝飾,在起到必要的保護作用的同時又可以使竿子擁有一個漂亮的外表,令人愛不釋手。

輕量竿的強度問題

有些釣友認為,輕量竿這么輕,強度肯定很差。記得“翼”剛面市時,不少釣友都說它只能釣釣小鯽魚,甚至有釣友用“一次性產品”來形容這款竿子。但事實上,自從2009年上市以來,經過近十年的實踐證明,“翼”這款竿子是比較耐用的,而且沒出過什么問題。其實,如果把“翼”的漆水做成非輕量竿那么厚重,那么它的自重與那些非輕量竿相差無幾。如此看來,“翼”這么多年有這樣優秀的表現也就不難理解了。

至于輕量竿的強度有多大?我個人認為,0.6號子線基本是沒問題的,有些膽大的釣友會用得更大。對此,我倒也不建議??傊?,我的子線使用范圍是0.2號~0.6號,用“閃光”時可能還會減小到0.5號。并繼竿比較韌,長尺的控魚余地更大。所以,盡管子線用得較細,但仍不乏使用長尺輕量竿釣獲大魚的例子,10斤左右的還是比較多的。而且據我了解,并繼竿釣獲最大的魚恰恰來自非輕量竿:無錫釣友使用24尺“達億瓦黑炎”,配1.2號子線,在冬季釣獲體重達40斤的原塘青魚;再如釣友口中壁薄如紙的禧瑪諾“閃光R18尺”,也有釣友在冬天用它配0.6號子線釣起過15斤重的青魚,在夏天配1號子線釣起過12斤重的野鯉。當然,我們不能將這些視作常態,要清醒地認識風險,看清僥幸的成分。不過,這也確實從側面反映出輕量并繼竿絕非一些人臆想得那么不堪一擊、弱不禁風。

說到強度,自然就要扯上腰力?!把?,對并繼竿來說是一個永恒的基本概念,很多釣友在評價“閃光”“烈火”這類輕量型并繼竿時,都會提到“死腰”的問題。與“枯法師”這類非輕量竿比起來,輕量型并繼竿在釣體型較大的魚時,確實會有一種腰身“發死”的感覺。于是,“輕量型并繼竿沒什么意思”之類的說法也就流傳開來。對于這種說法,我個人認為雖然不能稱之為錯誤,但對輕量竿本身來說難免有失公允。要知道,為了盡可能做到輕挺,輕量竿必須盡可能減小竿壁厚度、提高含碳率,也就是說,樹脂的比例非常之少。極薄的竿壁和極低的樹脂含量,注定了輕量型并繼竿在調性上沒有太多的發揮空間。此外,所謂的“腰力差”也只是相對的概念,因為輕量竿的腰力對鯽魚,尤其是對中國土鯽來說是完全夠用的,而且除了操作輕快之外,中魚后的樂趣也非常美妙。拿“閃光”來說,用“閃光”中魚后傳到釣者手心的掙扎感非常強烈,清晰度非常高,仿佛能感受到魚兒在水中的動作和姿態,給人一種人魚互動的樂趣。我玩過很多并繼竿,但就釣1斤以內的土鯽來說,手感比“閃光”好的非輕量并繼竿實在寥寥無幾。

其實,輕量竿最害怕的是磕碰。

輕量竿給人強度低的錯覺是因為其漆水很薄,導致自重大大減輕,但強度仍然有保障。注意,這話絕對不是說漆水除了裝飾以外就沒實際作用。厚重的漆水,不僅能對竿體起到較好的保護作用,而且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提高竿子的強度,這就好像一張油畫布,沒涂顏料之前很軟,畫好晾干之后就比較硬了,這也是各家的旗艦款為何都是漆水厚重的非輕量竿的原因之一。輕量竿由于漆水薄,與硬物相碰時,薄薄的漆水幾乎起不到緩沖和保護作用,因此釣者在使用時要避免碰撞,尤其在大風天作釣時要格外小心,避免竿子被風吹落,掉在石頭或者其他硬物上,否則要么當場斷竿,要么內傷嚴重,往往在下一次起竿或受力時就會斷竿。

輕量并繼竿,到底什么尺寸是值得買的?

大多數釣友會說:“18尺開始才有輕量型并繼竿的用武之地,中短尺則完全沒有必要,因為這個尺寸的非輕量并繼竿對體力的要求不是非常高?!蔽矣X得這部分釣友所表達的意思是,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圍內,盡量把強度放在第一位。與之相對應的,另一部分釣友會說:“并繼竿都頭重,到了21尺,就只能玩輕量竿了,非輕量竿需要麒麟臂才能玩得動?!睆哪撤N角度上說,這些釣友說得都有一定道理,但是對老玩家來說,這種觀點肯定不會被完全認同。在15尺、18尺、21尺這三個常用尺寸中,我既有輕量竿又有非輕量竿,拿15尺為例,在釣小鯽魚時,我肯定首選“翼”,而不會選擇名氣更大的“普天元大我”。為啥?肯定不是因為我承受不了85克的15尺“大我”。要知道,我在水庫甚至用過126克的21尺“飛翔天”釣過白鰷。簡單來說就是:不是使用“大我”有多累,而是使用“翼”更舒服。這種舒適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用“翼”無論打多高的頻率,一天下來手腕一點都不累,抓口只需輕輕一抖手腕。另外,“翼”的調性在釣小鯽魚時也更加富有樂趣。相比之下,使用“大我”就會累一些,雖然也在可承受的范圍之內,但差距就在那里,確確實實地存在著。

再來說21尺。這個尺寸對釣者的體力來說的確是一個分水嶺,有些釣友能承受“飛翔天”這類非輕量竿,有些釣友卻承受不了,所以這些體力敏感的釣友會說21尺肯定選輕量竿。實際上,這些釣友玩竿的經驗可能欠缺一些,在大風天氣作釣的經驗少一些。在大風天釣過魚的玩家都知道,輕量竿受風阻的影響非常大,拋投非常困難,如果風力達到4級以上,那簡直會讓人崩潰。這種情況下,自重較大的非輕量竿,反而可以借助其自身的慣性優勢平衡掉一些風阻,讓拋投變得容易。此外,長尺釣深釣遠,遇到大個體魚的幾率也大,搏魚時也會更從容。

中國是海洋季風性氣候,大部分地區冬季都是大風天,所以非輕量長尺并繼竿的適用性相對更廣。當然,在風力不大的日子里,使用輕量竿無疑會更輕松。所以,在21尺釣竿的選擇上,我的觀點是:在自己體力所能承受的范圍內,輕量和非輕量都要有,它們誰都不能完全替代誰。

18尺左右的竿子,一般來說輕量和非輕量都能被承受。這時,爭論的焦點就變成了“輕量竿打頻率舒服”VS“非輕量竿比輕量竿更有內涵”了。18尺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尺寸,也是使用率最高的一個尺寸。關于有沒有內涵這個說法,我的觀點是,釣純鯽魚或者小型魚時,輕量竿玩著更舒服更輕快,一些釣友口中所謂的“內涵”無非就是遇到體型大一點的魚時,非輕量竿腰力更雄厚,把握更大罷了。其實,即使存在內涵,也不在于竿子本身,而在于根據不同魚情合理選擇竿子的釣者。如果釣半斤上下的鯽魚,你不能說“閃光”沒有“普天元”有內涵,不是嗎?你覺得使用哪支竿子舒服,那支竿就有內涵。

如果到了24尺以上,由于其自重和杠桿原理,一般人都會感覺無法承受了,而且最近幾年,日本也不生產21尺以上的非輕量竿了。因此,輕量竿似乎成了唯一的選擇。不過,需要注意的是,21尺以上的輕量并繼竿,跟一般人想象中的有著很大不同。比如24尺與21尺,21尺與18尺,雖然都相差3尺,但這3尺所帶來的感受差別,前者比后者要大得多,無論是持感還是拋投方式,24尺與21尺比起來都稱得上天壤之別,釣友們在選擇24尺或者更長尺寸的并繼竿時,一定要非常慎重,務必要有足夠水深的釣場以及足夠過硬的基本功才能愉快使用。這么說吧,21尺輕量竿,通常有一定經驗的釣友都能輕松玩耍,而24尺以上的并繼竿,真的只有高手才能駕馭。

關于輕量竿斷手把的問題

關于輕量竿斷把,很多釣友和商家都說是竿梢插水太深,水阻大造成的,我覺得水阻確實有一定影響,但不是主因,最主要的原因是釣友抓口時寸勁過大,且沒有泄力手法,竿子被自身慣性撅斷,包括風阻——相比竿梢入水的水阻,水面上的竿體與空氣接觸面積要大得多,錯誤手法發力刺魚時速度很快,瞬間的風阻會很大,只不過不會像冬季大風時那樣可以明顯感受到。

關于長尺輕量竿的起竿手法,我的觀點是起竿要有向前或者側前方推送的動作,盡量減少垂直方向的力道。并沒有人教過我這個辦法,我是看了幾次日本廠商的宣傳視頻明白的,其實釣魚這件事,主要是看你自己的感覺怎么樣。

并繼竿的保值問題

說完了上面三個關于輕量并繼竿的爭論點——強度、舒適度、斷手把的問題,我再說一說與用竿并無直接聯系的問題——保值問題。

我購買第一支并繼竿“閃光R18尺”的時候,花了5000多元人民幣,作為一個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應屆畢業生來說,下單真的是需要足夠勇氣的。但是在今年,我購買第二支“閃光R18尺”時,只花了當初一半的錢。不光“閃光”如此,當年的超級明星“老烈火”也是差不多的命運。這么多年玩下來,我發現一個規律——輕量型并繼竿,在產時售價很高,大概只比旗艦竿略低一點,可是一旦停產就大幅貶值。原因何在?因為輕量竿斷竿的風險比非輕量竿大很多,很多釣友因為害怕斷竿后沒有售后而不敢入手,這就造成了輕量竿在停產后的貶值?!伴W光”這類輕量型并繼竿,更新換代的周期并不長,一般五年左右,所以如果釣友們購買,一定要考慮這個問題,想想在這五年內大概會用多少次?斷竿的概率有多大?準不準備出二手?如果準備經常使用,那購買在產的確實有意義;但如果你像我一樣竿子很多,一年下來用不上幾次,就得考慮一下使用成本了。實際上,正常操作的話,輕量竿斷竿的概率要比想象的低很多。從某種程度上講,購買二手竿的性價比更高;反過來講,如果在產時高價購入,停產后再出,那就要有割肉的心理準備。

簡而言之,在我眼里,長尺輕量型并繼竿的唯一缺點只是在大風天不好拋投,操作輕快、手感好是它的最大優點,只要控制好子線,正常操作是不會出問題的。

至于強度、腰力等指標,我們要辯證看待,這兩項跟輕量化本就是一對矛盾的存在。試想一下,假如“閃光”“烈火”的強度和腰力能夠達到“普天元”“枯法師”一樣的境地,還有誰會買這些旗艦竿(事實上永遠也不可能達到,強度一樣,重量不一樣的竿子,用起來也一定是兩種感覺)?正所謂存在即合理,“不懂竿的人才選擇輕量竿”“長尺并繼竿持感壓手,只能玩輕量竿”的說法都是半吊子言論,針對不同的魚情和水情合理地選擇適用的釣竿才是一名合格的并繼玩家應該做的事情。

以上就是我對輕量型并繼竿的一些個人理解和看法,僅供釣友們參考。下期開始,我將和大家聊聊“普天元”“枯法師”等非輕量竿,敬請期待!

猜你喜歡
輕量竿子釣友
空軍訓練營
我目睹的經歷
短竿用途知多少
VICTOR輕量設計: 一支超輕球拍可以有多輕?
釣友的表情包
夏末秋初
釣輕口魚的方法論
一個輕量高效跨平臺日志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外出的最“重量”武器是最“輕量”化妝包
“順時針”的由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