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辭》版本六大譜系的考索

2018-09-10 16:18龔紅林夏志強
三峽論壇 2018年4期
關鍵詞:楚辭

龔紅林 夏志強

摘 要:在追求“最全的”、“最真的”、“最好懂的”楚辭文獻集成研究之路上,《楚辭文獻叢考》在目前“最全的”《楚辭文獻叢刊》基礎上,考索出了“最真的”楚辭文獻?!秴部肌房傋謹导s計一百八十萬字,先有類別之“綜論”,后為各版刻之“分述”,提煉出了兩千余年來關于《楚辭》版本傳承的兩個軸心,考索了《楚辭》文獻版本六大譜系,同類文獻之繼承與變遷,明晰可辨。而對首次面世的日本、韓國及美國所藏《楚辭》孤本的版本考索,是彌足珍貴的楚辭域外所藏文獻的提要。因此,《叢考》可謂當前對《楚辭》版本譜系解讀最深細、最有體系性的考述。

關鍵詞:《楚辭文獻叢考》;黃靈庚;楚辭;版本譜系

中圖分類號: I22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332(2018)04-0075-04

楚辭之學萌發于秦末漢初,然彼時距離屈原生活時代已有百余年,諸多名物及意蘊已然不易讀懂,故漢武帝命淮南王劉安撰《離騷傳》;加之秦火,地上之參考文獻有限,致使漢人之間的《楚辭》文本闡釋及屈原品評等,已彼此矛盾不一。故,學者們至今仍孜孜不倦于楚辭“疑古”、“考證”與“經義”之學。

兩千多年的楚辭文獻學研究鑄就了《楚辭》刻印、校讀版本千馀種。面對卷秩浩繁的楚辭文獻,普通讀者很難于諸多版本中看出“門道”,亦難以一時之間遍覽全部古籍珍本,更不用說一睹域外收藏古代孤本之真容。于是,搜集“最全的”、“最真的”、“最好懂”楚辭文獻叢刊,成為當代學界的期盼與學人為之努力的方向。

一、周詳性

而要有“最好懂的”楚辭文獻,需要以“最全的”、“最真的”楚辭文獻為基礎。于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至今,學術界出現了各類楚辭文獻集成的成果。一時間,有關國內外《楚辭》文獻的版本叢考、影印編纂成果不斷涌現,已出版了“楚辭”六大文獻集成:(1)馬茂元主編《楚辭研究集成》(共5冊,含《楚辭要籍解題》、《楚辭注釋》、《楚辭研究論文選》、《楚辭資料海外編》、《楚辭評論資料選》)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2)杜松柏主編《楚辭匯編》臺灣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出版,全書十冊。(3)崔富章主編《楚辭學文庫》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該文庫共有《楚辭集校集釋》(上·下)、《楚辭評論集覽》、《楚辭著作提要》、《楚辭學通典》四卷五冊。(4)周殿富譯注《楚辭源流選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含《楚辭魂》、《楚辭論》、《楚辭源》、《楚辭流》、《楚辭余》五種。(5)吳平等主編《楚辭文獻集成》廣陵書社2008年。包括注釋類,收劉向、王逸、朱熹等諸家注釋楚辭之作,共七十四種;音義類,收錄有關研究楚辭的字音、字義、韻譜之作,共計十九種;評論類,收錄有關楚辭的論人、論世、論義、論文之作,共計二十種;考證類,收征實有關楚辭的人物、名物、制度、史事之作,共計二十一種;圖譜類,收有關楚辭的法書、圖畫、地圖之作,共十種;札記類,收錄諸家讀書札記中考論楚辭的文字,共計六種。(6)黃靈庚主編《楚辭文獻叢刊》,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4年出版。包含了中、日、韓所存《楚辭》重要版本、海內外孤本、研究文獻二〇〇馀種,以“章句”、“補注”、“文選”、“白文”、“集注”和“楚辭研究文獻”六類逐一影印,是至今最大、最齊全的楚辭文獻叢刊。

可以說,在追求“最全的”、“最真的”、“最好懂的”楚辭文獻集成的研究之路上,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楚辭文獻叢刊》(黃靈庚主編)提供了周詳的第一手楚辭文獻資料,帶給了研究者諸多方便。不僅如此,時隔三年,與《楚辭文獻叢刊》既相對獨立、又相輔相成的《楚辭文獻叢考》(下簡稱《叢考》)亦面世出版?!霸瓟M每書之首皆以‘考論,以其篇幅繁鉅,則抽出別為一書?!盵1]2《叢考》在目前“最全的”《楚辭文獻叢刊》基礎上,又呈現了“最真的”楚辭文獻。

二、譜系性

《叢考》總字數約計一百八十萬字,“考鏡源流,辯章學術”,先有類別之“綜論”,后有各版刻之“分述”,同類文獻之繼承與變遷明晰可辨??芍^當前對《楚辭》版本體系解讀最深、最有體系性的考述。

首先,“提煉”出了兩千余年來關于《楚辭》版本傳承的兩個軸心。

現存《楚辭》版本千余,但其源頭無外乎“叔師”與“考亭”。正所謂“今讀《騷》者,率祧叔師而躋考亭?!保魍翳ァ冻o集解序》)“叔師”“考亭”即王逸、朱熹。漢代之后的整個楚辭文獻體系可概括為“一祖二宗”?!耙蛔妗蹦送跻荨冻o章句》,所謂“《楚辭》不祧之祖”[2]、“叔師一箋,朦發萬古”(明汪瑗《楚辭集解序》)是也?!岸凇蹦撕榕d祖《楚辭補注》、朱熹《楚辭集注》。衛瑜章《離騷集釋》例言:“傳《楚辭》者,劉安而后,迄于隋唐,無慮數十百家,今多不傳。最通行者,惟王叔師、洪慶善、朱晦庵之注而已?!盵3]180按,洪興祖《楚辭補注》、朱熹《楚辭集注》各有擴展,但均以王逸《楚辭章句》為祖本,對后世影響深遠,可稱“二宗”。

黃靈庚主編的《楚辭文獻叢考》(2017年版)條分縷析地解讀考索了《楚辭文獻叢刊》(2014年版)中編纂出版的兩百馀種楚辭文獻,深度解讀了各個《楚辭》版本間的傳承體系,并凝煉為兩個軸心。其《后記》中說:“回顧兩千馀年的《楚辭》學術史,東漢王逸的《楚辭章句》與南宋的朱熹《楚辭集注》是兩種標志性的文獻著作?!冻o》文獻研究,南宋以前,基本上以《楚辭章句》為軸心,南宋以后至民國,基本上以《楚辭集注》為軸心?!盵4]1985按,漢、宋確實是楚辭學術史上的“軸心期”。后代學者,或遵循王逸《章句》之傳統,不斷加入自己的創作,如清王夫之《楚辭通釋》十四卷基本遵循此路,加入王夫之作《九昭》;或遵循朱熹《楚辭集注》,刪去《七諫》《九懷》《九嘆》《九思》,增加賈誼《吊屈原》《服賦》。如清人吳世尚、丁元正、鄭知同、李文炤等。本套《叢考》將眾多楚辭文獻研究的“源頭活水”歸屬于兩個軸心,形象傳達了《楚辭》版本的傳承譜系,與歷史上楚辭文獻體系“一祖二宗”之事實一脈相承。

其次,《叢考》分“章句”、“補注”、“文選”、“白文”、“集注”和“楚辭研究文獻”六類,考索了《楚辭》文獻版本六大譜系?!秴部肌吩诳妓鳌罢戮洹?、“補注”、“文選”、“白文”、“集注”和“楚辭研究文獻”六類版本之時,做了大量細致的校對工夫,十分注重比照彼此的關聯,理清了各版的因緣關系,據之可以了解目前最完整有關現存國內外207種《楚辭》版本的譜系。

以“章句”譜系看,王逸《楚辭章句》明代單刻本版本傳承的“祖本”仿宋痕跡明顯,有故意在皇帝避諱上“做文章”的情況以顯示是宋本翻刻。傳承下來的明代單刻本系統有二:明正德高第、黃省曾刊刻宋本(下文簡稱“正德本”)和明隆慶五年朱多煃刊刻宋本(善本,下文簡稱“隆慶本”);這兩個系統均曾傳播到日本,但已經不是原貌。正德本、隆慶本雖同是據宋本翻刻,但是二本也有差異,是否用同一祖本,很難斷定。其中,“正德本”之“明萬歷十四年俞初??瘫尽庇蛲鈧鞑ポ^廣,日本莊允益寬延安三年據之翻刻,且成為日本的幾種主要《楚辭》版本之一,如西村時彥楚辭考異稿本、楚辭疏證稿本、楚辭王注考異(謄稿本)、王注楚辭翼(日本董鷗洲謄稿本)均以俞初??瘫緸榈妆??!奥c本”之“明萬歷十四年丙戌馮紹祖觀妙齋??瘫尽眰鞑ヒ鄰V,如:明萬歷十六年金陵益軒唐氏修版重印本、明萬歷金陵王少塘補版重印本、四庫全書的《章句》抄本、明萬歷二十九年朱一夔、朱一龍刻本附西村時彥批校(翻刻本)、三樂齋書坊重印本、明萬歷十五年馮氏改刻本、明萬歷丁亥《楚辭句解評林》(托名馮夢龍,實為觀妙齋翻刻本)、明毛晉汲古閣觀妙齋翻刻本該??瘫?,均是以之為底本;亦傳播到了日本。

在詳述了各版本情況時,《叢考》的有些結論也顛復了傳統的說法。如,“日本國莊允益寬延三年刻本”的底本是“明萬歷十四年俞初??瘫尽?,絕非如學者(竹治貞夫、崔富章、饒宗頤等)所稱是“夫容館翻宋本”,即隆慶本。莊氏參校了朱一夔、朱一龍刻本、《補注》、《文選》等,和“明萬歷十四年俞初??瘫尽彪m有差異文字,但是整體上脫不盡其原貌。還有一些文字,是莊氏無版本依據而妄意增刪的結果,因此,這個本子最不可信,非如學者所鼓吹那樣“精善之本”。這個結論,顛復了有關“日本國莊允益寬延安三年刻本”的傳統說法。

“補注”、“文選”、“白文”、“集注”和“楚辭研究文獻”其他五類《楚辭》文獻版本的譜系,均可從《叢考》中讀出。且均指明了文獻原本所藏地點,便于檢索,惠澤學人,推動楚辭學之功,不言而喻。

《叢考》詳細考述了日本、韓國及美國所藏《楚辭》版本,其中,許多還是首次面世的楚辭孤本的版本考索。

《叢考》解讀了日本藏十七種《楚辭》文獻,囊括了日本國現存文獻的精華,非常珍貴。具體是:明萬歷朱刻本附西村時彥批校、日本莊允益刻本、楚辭疏證稿本、西村時彥楚辭考異稿本、楚辭王注考異、日本國翻刻楚辭箋注、金陵書局刊本附西村時彥楚辭集釋手稿等。這些版本選自于日本明治漢學家西村時彥所購的《楚辭》類典籍百馀種,《叢刊》編纂中復制了十七種,《叢考》對其一一加以考異批校。對每一本文獻流傳之來龍去脈逐一考索,大致反映了現存日本大阪大學圖書館《楚辭》文獻版本的譜系。如,明萬歷朱刻本附西村時彥批校本《楚辭章句》,現藏日本大阪大學圖書館,經考索,該本原為明萬歷朱燮元、朱一龍二氏??瘫?,傳日本西村時彥有朱筆批校,其刊刻祖本為明“隆慶本”譜系之“明萬歷十四年丙戌馮紹祖觀妙齋??瘫尽?,文字有參洪興祖《補注》校改,雖比不上隆慶原本,但仍是不可多見的明代單刻王注《楚辭章句》本。這些成果也是作者和日本著名學者石川三佐男長期合作的成果。

作者在具體考證這些域外文獻時,十分注意國內學者和域外學者的學術作風的差異。如辨別董鷗洲《王注楚辭翼》時,發現其征引文獻不甚規范,竟用明末袁黃《歷史綱鑒》來作為考證歲星紀年的依據,這在清代作者身上是絕可能發生的。由此,《叢考》作者注意到董鷗洲的地望“北越”,發現竟是日本的古地名,董鷗洲實際是日本人。這個結論糾正了以往誤認為清朝越人[5]332的結論。

三、創新性

歷代書目著錄《楚辭》,但對版本彼此的關聯考論仍不完善。

有關《楚辭》版本體系的梳理,湯炳正先生《楚辭編撰者及其成書年代的探索》一文中描述了早期《楚辭》版本的承序:“《楚辭》一書,既非出于一人之手,也不出于一個時代,它是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人們逐漸纂輯增補而成的?!盵3]4湯炳正先生的觀點是,早期《楚辭》成書經過了宋玉、劉安之編輯,此后才成劉向《楚辭》之面貌。這一觀點得到了學界諸多認同及引用。但有關《楚辭》成書之后的版本譜系,雖多有《楚辭》書目提要或要籍提要的編撰,鮮有系統精微的文本比較與有意識地版本傳承關系的梳理,究其原因主要是文獻實物的參照難度及卷帙浩繁。

文獻記載,最早的《楚辭》總集始于西漢劉向編《楚辭》十六卷(佚)?!端膸烊珪偰俊芬话偎氖恕ぜ恳弧冻o類》提要稱:“裒屈宋諸賦,定名《楚辭》,自劉向始也?!眲⑾蚓帯冻o》十六卷輯錄的作品有:《離騷》、《九歌》、《天問》、《九章》、《遠游》、《卜居》、《漁父》、《九辯》、《招魂》、《大招》、《惜誓》、《招隱士》、《七諫》、《哀時命》、《九懷》、《九嘆》。但這個版本已經不存在。

現存最早的楚辭集是東漢王逸(約公元89-158年)的《楚辭章句》,作品選錄中增王逸自作《九思》而為十七卷。姜亮夫:“若以劉安之附《招隱士》例之,則劉向續輯十六卷,有其自作之《九嘆》,其事理至順適,則王逸以十六卷本為劉向所定,為不誣?!盵3]3-4這個版本比較復雜,異文多達六千多條。

此后歷代書目均著錄“楚辭”,梁阮孝緒《七錄》始列“楚辭”類目[6]43,其后,《隋書·經籍志》等歷代書目因之?!啊端逯尽芳恳猿o別為一門,歷代因之!蓋漢魏以下,賦體既變,無全集皆作此體者。他集不與楚辭類,楚辭亦不與他集類,體例既異,理不得不分著也?!保ā端膸烊珪偰烤硪话偎氖恕ぜ恳弧こo類》)《宋史·藝文志》集部四類,“楚辭”居首:“集類四:一曰楚辭類,二曰別集類,三曰總集類,四曰文史類?!薄肚迨犯濉に囄闹尽ぜ俊ば颉芳吭鰹槲孱?,“楚辭”仍為首:“集部五類:一曰《楚辭》類,二曰別集類,三曰總集類,四曰詩文評類,五曰詞曲類?!?/p>

可見,要想讀到“最真的”楚辭文獻,必須是實物文獻為參照的基礎上,依據版本考索,方能找到最可靠的善本。今細讀黃靈庚先生主編《楚辭文獻叢考》時發現,如此有難度的課題已有了基本的答案與眉目。

注 釋:

[1] 黃靈庚:《楚辭文獻叢考·凡例》,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7年。

[2] 姜亮夫:《楚辭通故·敘目》,齊魯書社,1985年。

[3] 崔福章:《楚辭書目五種續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4] 黃靈庚:《楚辭文獻叢考·后記》,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7年。

[5] 饒宗頤引西村時彥輯本:“《楚辭翼》,清董鷗洲撰,鷗洲,北越人?!鞭D引自姜亮夫編著《楚辭書目五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6] 熊良智:“言《隋志》別立“楚辭”一門,又不察阮孝緒《七錄》之先?!币娦芰贾恰度钚⒕w<七錄>楚辭分類著錄的學理背景》,《文學評論》,2007年第6期。

責任編輯:楊軍會

文字校對:趙 穎

猜你喜歡
楚辭
一部科學、全面、精審的杰作
目錄學在楚辭研究中的作用
《詩經》到《楚辭》樂風的嬗變
愛過的人會殊途同歸
古詩詞英譯研究與文化傳播
先秦審美精神演變
朝華已披 夕秀方振
以《詩》釋《騷》
詩與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