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客戶重要性與審計質量之間關系的理論依據

2018-09-10 07:22劉勛
環球市場 2018年26期
關鍵詞:理論依據審計質量

劉勛

摘要:本文從理論分析角度論述客戶重要性與審計質量的關系。

關鍵詞:客戶重要性;審計質量;理論依據

一、尋租理論

尋租活動是指在當前資本市場中,如果政府部門這張“無形的手”對市場參與者的活動進行干預,部分享有特殊權利的人就會因此取得超過固定成本的利潤,也就是所謂的超額準租行為,這樣原本有秩序的經濟與社會經濟活動會遭到一定的損壞。進一步講,在市場經濟中有一部分占據優勢地位的群體為了獲取這樣的超額利潤而實施的一系列行為就可以稱作尋租活動。與此同時,這在這些經濟活動中也會伴隨一系列的抽租、護租和創租行為。

尋租理論也可以相應的用來解釋審計行業中一些列活動,通過深入研究后,不難發現會計師事務所與CPA的審計活動都有尋租行為。在所審計的客戶的管理層或者董事會中,他們根據需要來選擇自己偏好的事務所或者CPA來進行審計,同樣也有解聘審計人員的權力,也就是說被審單位管理層希望找到的是對其言聽計從的審計人員,這就是被審單位的尋租行為。同樣的道理,客戶在選取了自己信任的審計機構之后,會計師事務所的鑒證服務便由此展開,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可以接觸到被審單位的內部機密信息,這些比較關鍵的有價值的內部信息會成為審計人員的籌碼,這就是審計人員的尋租活動。這樣一來,審計單位的獨立性可能會因為二者之間存在的尋租活動受到嚴重損害,那么鑒證結果的可靠程度也將難以確保。

二、博弈論

受外界環境影響,當下現實生活中人們彼此之間的聯系與交往更加緊密,利益相互交織十分復雜。我們能夠取得的利益不僅受自身活動的影響,更受到他人的影響。那么,在這種魚龍混雜的情境下就需要進行調解并探尋一個均衡點,達到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博弈論研究的就是當各個主體的行為相互影響時,各自應如何做出最有效的應對措施,并且找到采取這一措施的均衡點。博弈論在本質上是研究決策問題與均衡問題,個體參與者在做出自己的應對措施時必定會考慮對方的決策,同樣個體介入人作出的決策也會對相對另一方產生影響。

在審計人員提供的鑒證服務中,很多行為同樣可以用這一理論來解釋,其實提供鑒證服務的主體與客戶兩者間始終處于一種抗衡的狀態。那么,提供鑒證服務的人員能否在審計過程中遵守獨立原則取決于二者之間地均衡狀態決定的。在這場博弈活動中,購買審計服務的被審單位如何為滿足自身利益而向審計人員施壓以及審計人員如何應對這些壓力,二者之間的抗衡與對峙便是對博弈論淋漓盡致的表現。那么二者之間究竟是勢均力敵還是你強我弱的關系呢,正是本文所探討的問題。被審單位明顯是處于有利地位,當他對審計人員施加壓力時,審計人員究或許會選擇遵守職業道德,維護自身聲譽而拒絕向被審單位妥協,保持鑒證活動的客觀公正與真實可靠;或許會維護既得利益而犧牲獨立性,屈從于被審單位。以上分析就是根據博弈論的原理,對鑒證活動中有關執業人員是否會堅持獨立原則而進行的理論解釋。

三、審計聲譽維護機制

注冊會計師公開披露的審計鑒定書是該項鑒證服務的最終產品,但鑒證服務的優劣不能直接觀察,因此在審計市場中就有很多審計單位鉆空子,向被審單位提供低質量的審計產品,企圖以最低的成本獲取最高額的利潤,長期以來必將損害審計市場的良性運轉。與此同時,在審計市場上也自動形成了機制來識別這種以次充好的惡性競爭行為。在這一系列機制中,獨立聲譽維護機制是效果最好的機制。聲譽機制可以發揮信號傳遞的作用,并且有效的節約了社會成本。除此之外,聲譽越好的事務所越能迎來品質高端質量較高的客戶,由此給事務所帶來更高的收益,這一點在國際四大事務所中得到的很好的印證。但是,想要建立好的聲譽非常不易,而毀壞聲譽就在舉手之間,一不小心便會毀于旦夕。這就要求品質與聲譽較好的事務所與注冊會計師無時無刻都要小心謹慎,自始至終都要堅守獨立性,充分發揮專業勝任能力,決不允許審計失敗,決不給事務所帶來任何損失,因為一旦被查出所提供的審計服務有不到位或是審計報告虛假,那么該事務所多年辛苦建立的聲譽便一去不復返。因此,聲譽機制又被稱作自動懲罰機制,在聲譽機制的維護下,審計質量便會提升。

四、“深口袋”理論

深口袋是一種形象的表述,深口袋理論指由于注冊會計師的失誤,投資者誤信了被審單位的財務報告而造成了經濟損失,在被審單位已經破產或沒有任何償債能力,此時預期信息使用者無論理由正當與否通常會將所有的責任指向注冊會計師,以期從事務所中得到經濟補償。

作為理性的“經濟人”,由于存在以上風險,會計師事務所或相關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就會更加警惕與謹慎,在面對客戶的威逼利誘時會稍加注意,不會輕易向其妥協,不能因小失大。因為大家都心知肚明一旦發生審計失敗事件將意味著什么,這在社會上的影響是巨大深刻的。稍輕一點是經濟上的損失或在一定年限期間禁止再從事審計工作,稍重一點則會受到刑事處罰甚至會牽連到該審計人員所在的單位,進而造成單位與個人的名聲落地?,F實中這樣的事件屢屢發生,值得有關審計單位與執業人員深刻反思。根據這一理論的分析,既然審計單位與相關提供鑒證服務的人員在投資人員決策失誤時,會被指作罪魁禍首,那么信譽較高的世界前四大所與國內八大所,就更加堪稱“深口袋”效應的最先受害者。由此一來,聲譽越好的事務所在依賴客戶的同時,也不忘審視客戶潛在的風險,在對重要客戶進行審計時,時刻保持高水平的謹慎與獨立,盡可能的避免對重要客戶的依賴,確保審計服務的質量才能維護自身所建立的聲譽,因而深口袋理論在一定程度上與聲譽機制也有異曲同工之處。

猜你喜歡
理論依據審計質量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講授法簡析
淺談高中英語閱讀課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
受控主體合法預期保護的理論依據研究
關于降低審計風險以提高審計質量的研究
審計服務收費放開,審計市場績效將何去何從?
獨立審計、債務融資成本和信號傳遞
我國審計收費對審計質量影響的探討
某車載信號源的熱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