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節鏡聯合腓骨截骨和微骨折技術治療內翻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2018-09-12 13:37趙士好
現代養生·下半月 2018年7期
關鍵詞:關節鏡

趙士好

【摘要】目的:探討關節鏡、腓骨截骨和微骨折技術聯合治療內翻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內翻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0病例,對照組行關節鏡手術,觀察組行關節鏡聯合腓骨截骨和微骨折手術。使用視覺模擬評分(VAS)評估患者患肢疼痛改善情況、膝關節HSS評分評估患肢功膝關節功能康復情況、骨性關節炎指數評分WOMAC,膝關節綜合評分表記錄術前和術后的治療效果。結果:術后隨訪2年兩組患者術后VAS疼痛評分、HSS評分、WOMAC評分、膝關節綜合評分均比術前改善,P<0.05;觀察組術后的VAS疼痛評分、HSS評分、WOMAC評分、膝關節綜合評分結果顯示術后臨床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內翻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選擇關節鏡聯合腓骨截骨和微骨折手術治療的效果較好,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關鍵詞】關節鏡;腓骨截骨;微骨折技術;內翻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又稱為膝關節增生性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和骨關節病等?;颊呦リP節軟骨變性和骨質增生誘發的一種骨關節疾病[1]。作為骨科的常見病,臨床治療方案較多,常以關節鏡清理術作為主要治療方案,配合腓骨截骨、康復理療、關節融合等手術治療方法,雖然有一定的臨床效果,但不僅滿意。本文選擇我院在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內翻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關節鏡聯合定腓骨截骨和微骨折技術進行治療,臨床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擇我院在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內翻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25例,女性35例,共66膝。最小年齡22歲,最大年齡74歲,平均年齡(55.4±3.1)歲。將參與研究的60例內翻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0病例,觀察組30病,共30膝。對照組30病例,共36膝。對照組行關節鏡手術,觀察組行關節鏡聯合腓骨截骨和微骨折手術。兩組病例均隨訪6~24個月,平均(20.1±2.1)月。所有病例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所有病例均使用關節鏡下關節清理微骨折技術進行治療。①采用全麻或者腰硬聯合麻醉,患者仰臥位,大腿根部置止血帶,消毒鋪巾和無菌防水單;②膝關節鏡采用定髖韌帶內外側入路,行關節清理術,將膝關節內增生充血水腫的滑膜進行清除,對關節內游離體、碎屑清除,對松軟剝脫的關節軟骨進行邊緣修整。③根據術前MRI檢查結果來對軟骨缺損面積≤4,并且有明顯股骨或股骨平臺水腫、軟骨下骨為塌陷的患者進行微骨折手術,徹底清除軟骨碎屑和瘢痕組織,去除鈣化軟骨層,使用骨錐在軟骨缺損區域開孔,深度約為2~4mm,在關節鏡下看觀察骨髓內的脂肪小滴和血液是否流出骨洞,完成手術后使用0.9%氯化鈉溶液沖洗關節腔。

1.2.2 觀察組

觀察組的所有病例在關節鏡下關節清理微骨折技術的基礎上,增加腓骨截骨手術。觀察組的病例所實施的關節鏡下關節清理微骨折技術與對照組相同,在完成關節內手術后實行腓骨截骨術,于腓骨頸下方6cm處,延腓骨長軸開4cm的切口,通過肌間隙進入腓骨骨面,將骨膜剝離后,用線鋸截除1.5~2.0cm腓骨,并且使用骨蠟封堵髓腔,最后逐層縫合,完成整臺手術。

1.3 療效評估

使用視覺模擬評分WAS)評估患者患肢疼痛改善情況、膝關節HSS評分評估患肢功膝關節功能康復情況、骨性關節炎指數評分WOMAC、膝關節綜合評分表記錄術前和術后的治療效果,優:0~3分;良:4~6分;中7~12分;差1318分。

1.4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數據分析結果以(x±s)表示,兩組間均數比較采用檢驗和秩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2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VAS評分情況

兩組患者手術前VAS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隨訪2年兩組患者術后VAS疼痛評分均比術前改善,P<0.05;觀察組術后的VAS改善較為明顯,觀察組術后2年的VAS疼痛評分優干對照組,P<0.05。

2.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HSS評分情況

兩組患者手術前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隨訪2年兩組患者術后HSS評分均比術前改善,P<0.05;觀察組術后的膝關節功能改善較為明顯,觀察組術后2年的HSS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

2.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WOMAC評分情況

兩組患者手術前WOMAC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隨訪2年兩組患者術后WOMAC評分均比術前改善,P<0.05;觀察組術后的骨性炎癥改善較為明顯,觀察組術后2年的WOMAC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

2.4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膝關節綜合評分情況

兩組患者手術前膝關節綜合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隨訪2年兩組患者術后膝關節綜合評分均比術前改善,P<0.05;觀察組術后2年的膝關節綜合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如不及時接受治療,其病情發展較快,并嚴重影響患者膝關節活動能力,嚴重者不能屈膝、行走時大腿無力、關節交鎖[2]。關節鏡下清理術將關節清理術和關節鏡技術緊密的結合到一起,在關節鏡的指引下對病變的關節面軟骨進行刨削,取出創面、骨屑和肥厚滑膜,有助于減輕因游離體導致的器械源性疼痛,改善患者膝關節活動障礙的現狀。

微骨折技術主要應用于急性創傷后的軟骨缺損修復,手術利用骨髓間充值干細胞的體內自我誘導來形成新的軟骨,起到修復軟骨缺損部位,彌補軟骨無法自我修復和關節鏡清理術無法修復軟骨的弊端[3]?;颊咴谖⒐钦凼中g后能明顯的感覺到患處疼痛感減輕,配合都適當的康復功能訓練,能促進軟骨組織的盡快恢復。

生物力學的臨床研究結果證明,隨著人們年齡的不斷增長,骨質疏松的情況也會逐步增多,在重力負荷的影響下,人體各個關節所承受的壓力不斷增加,膝關節成為負重最大的關節,脛骨平臺周圍沒有堅韌的軟組織支撐,只有腓骨在外側支撐,內外側在負重不同的情況下,脛骨平臺的重心向內側偏移,導致下肢力線異常。腓骨截骨能進一步改善脛骨平臺重心偏移的情況,矯正下肢力線,使膝關節負重點趨于平衡。

綜上所述,本研究顯示針對內翻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實施關節鏡聯合腓骨截骨和微骨折技術,能對膝關節損傷部位進行必要的清理,除去游離體和骨贅,通過關節鏡的反復灌洗來減少膝關節腔內的炎癥因子,修復軟骨組織后聯合腓骨截骨,可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膝關節重心不平衡情況,在減輕負荷、修復軟骨后患者膝關節疼痛得到明顯改善,促進了膝關節功能恢復,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呂欣,孫智文,張愛民,楊朝君,郭峰,張志峰.脛骨高位截骨聯合關節鏡下微骨折術治療膝關節內側單間室骨性關節炎[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7,12(06):454-458.

[2]韋東磊,馮文宇,陸梅凡,鄒林,韋蘇怡,姚軍.關節鏡下膝關節清理聯合腓骨截骨術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7,34(10):1456-1459.

[3]朱成明,石展英,胡居正,李理,丁華文.關節鏡下清理聯合腓骨近端截骨治療中老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J].骨科,2017,8(05):365-369.

猜你喜歡
關節鏡
中醫輔助對退行性骨關節病關節鏡術后康復的治療效果
關節鏡下肩袖修補術后聯合針灸治療肩袖撕裂的效果分析
關節鏡微創技術治療膝關節骨創傷的臨床效果觀察
物理療法合康復訓練對老年膝關節炎關節鏡術后關節腫痛的效果評價
關節鏡下射頻消融系統對急性膝關節損傷臨床治療效果評價
創傷關節鏡下手術治療脛骨后側平臺骨折的療效分析
關節鏡技術在膝關節炎診治中的應用
關節鏡下規避骺板“8”字法縫線固定治療急性兒童前交叉韌帶脛骨止點撕脫性骨折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行關節鏡治療中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
關節鏡在膝關節滑膜軟骨瘤病診治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