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減烏梅丸提高泄瀉病臨床療效的研究

2018-09-12 12:56張海鄭永剛
現代養生·下半月 2018年6期

張海 鄭永剛

【摘要】目的:研究加減烏梅丸提高治療泄瀉病的臨床效果。方法:病例來源: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0月門診接受治療的74例慢性泄瀉病患者。采取擲硬幣法,將74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個組別。對照組口服烏梅丸原方湯劑,治療組口服加減烏梅丸湯劑。觀察指標:從治療后4周的療效判定,進行比較。

【關鍵詞】加減烏梅丸;泄瀉?。函熜зY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病例來源:根據2011年國家中醫藥管理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T001.1-94)中有關泄瀉的診斷分型標準,將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0月門診接受治療病程至少在三個月或以上,具有起病緩慢,病程較長,反復發作,時輕時重特征的泄瀉病患者,由至少兩名副主任中醫師收集四診資料,進行辨證分型。將辨證分型結果一致均屬寒熱錯雜型者作為觀察對象,共85例。采取擲硬幣法進行隨機分組。85例患者分為治療組42例和對照組43例,由于各種原因,兩個組別分別有4例和7例患者脫落,沒有完成實驗。74例完成實驗的患者中,治療組38例,對照組36例。

38例治療組患者中:年齡低至26歲,高至61歲,年齡中位數(41.14±2.24)歲。病程短至3個月,長至21個月,病程中位數(6.67±0.32)個月。其中經過西醫結腸鏡,X鋇餐,病理,實驗室等相關檢查,診斷特發性潰瘍性結腸炎18例,腸易激綜合征17例,原發性小腸吸收不良綜合征2例,克隆病1例。

36例對照組患者中:年齡低至31歲,高至63歲,年齡中位數(42.46±2.92)歲。病程短至3個月,長至22個月,病程中位數(6.78±0.28)個月。其中西醫診斷屬特發性潰瘍性結腸炎20例,腸易激綜合征16例。

1.1.1 排除標準

對所納入的病例進行辨證分型,不符合入組證型者:西醫確診為腸道惡性腫瘤者,腸結核者;合并心衰、呼衰,以及合并抑嚴重精神癥狀者或既往有精神障礙者;治療期間,對任何與泄瀉病相關的藥物過敏者。

1.1.2 剔除標準

治療過程中癥狀,舌苔脈象發生變化,己不屬于入選證型者:收集泄瀉病患者資料以及治療的過程中,患者不與配合或中途退出者。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如上述,P>0.05,研究有較強的可行性。

1.2 方法

在無禁忌癥的情況下治療組采取口服自擬加減烏梅丸湯劑,對照組口服烏梅丸原方。加減烏梅丸即去掉烏梅丸中的當歸10g,加白芍15g。

(1)加減烏梅丸組成:烏梅15g附子10g 蜀椒10g 細辛3g 桂枝10g干姜10g 黨參 白芍分別15g 黃連,黃柏各10g。

(2)烏梅丸組成:烏梅15g 附子10g 蜀椒10g 細辛3g 桂枝10g 干姜10g黨參15g 當歸10g 黃連,黃柏各10g。

兩組均做湯劑水煎服,每次巧Oml,日兩次,連服4周后觀察療效。

1.3 觀察指標、評價標準

治療4周后,根據2011年國家中醫藥管理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T001.1-94)中有關泄瀉的療效判定標準,將兩組患者進行比較。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大便正常,其他癥狀消失,臨床檢驗正常;好轉:大便次數明顯減少,其他癥狀改善。未愈:癥狀未見改善

1.4 統計學處理方法

兩組患者研究數據統計軟件為SPSS19.0軟件;治愈,好轉及總有效率以%形式表示,計數資料采取X2檢驗。結果顯示:患者治療結果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標準:P<0.05。

2 結果

治療前與治療4周后兩組統計學比較有差異,如表1所示。

結果顯示:經過四周治療,治療組患者的治愈率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X2統計處理有顯著差異,P<0.05。表明加減烏梅丸能夠明顯提高泄瀉病患者的臨床療效。

3 討論

烏梅丸用于上熱下寒,蛔蟲內擾的蛔厥以及寒熱錯雜的久利。出自《傷寒論》338條:“蛔厥者,其人當吐蛔。今病者靜而復時煩者,此為臟寒?;咨先肫涓?,故煩,須臾復止,得食則嘔,又煩者,蛔聞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棕收?,烏梅丸主之。又主久利?!?/p>

由于膽道蛔蟲癥己不屬于常見病,故今人多用于治療慢性痢疾、慢性腸胃炎、結腸炎等以泄瀉為主的病證,因其方配伍嚴謹,療效卓著,為歷代醫家推崇。但筆者在臨床運用該方時發現,在同為寒熱錯雜型的泄瀉患者時,有的療效并不盡如人意。故而進行探討。

從組方來看:烏梅丸重用烏梅以酸澀止利,配細辛、干姜、桂枝、附子、川椒辛熱之品以溫臟驅寒;黃連、黃柏苦寒之品以清熱;以人參補氣、當歸養血,諸藥相合,酸苦辛并進,寒熱并用,邪正兼顧??梢姰敋w在烏梅丸中的作用是養血,配合補氣的人參,以顧正氣之不足。當歸為補血活血要藥,其性甘、辛、溫,歸肝、心、脾經,因其中含有揮發油成分,尚有潤燥滑腸之功,與久利病有相悖之處。因此筆者認為當歸是影響烏梅丸的療效之因。

然烏梅丸創立千年,其卓越的療效己被歷史驗證,為何在筆者這里出現效驗不符?

首先,仲景所制烏梅丸而非烏梅湯,經過搗篩,米蒸,飯熟搗泥,并納臼中蜜杵為丸,其藥效己大為和緩。其次,換算到現在,烏梅丸十種藥物組10g蜀椒10g桂枝10g人參15g黃柏10g。當歸與蜀椒在其中劑量最小,僅為0g。被制成梧桐之大小,每服僅十丸,稍加至20丸,當歸通便之弊幾可忽略。而今人為求療效迅捷,換丸為湯,又忽略其中的劑量配比,當歸用量幾與它藥相當,其滑腸之性因人而異,從而影響療效。

因此筆者以白芍替代當歸。白芍味酸苦,性微寒,其性柔和,善養血而緩急止痛、柔肝安脾,尚有一定的止瀉作用,與黨參相伍,既補益氣血而扶正,又防當歸通便滑腸之弊。與諸藥相合,共奏寒熱并用,邪正兼顧之功,因而得以提高療效。

參考文獻

[1]楊發均.針灸治療泄瀉臨床30例[A].中國中醫藥學會基層中醫藥會議??痆C].1997年

[2]謝衛平.民間驗方治療泄瀉舉隅[A].第四次全國民間傳統診療技術與驗方整理研究學術會論文集[C].2011.

[3]張萍,包雪杰.泄瀉的辯證施護[A].全國中醫、中西醫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8.

[4]董幼祺.嬰幼兒泄瀉的診治[A].劉弼臣教授從醫六十五周年學術思想研討會暨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與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兒科分會全國學術交流大會論文匯編[C].2004.

[5]朱偉寧,王北京,路廣晁.路廣晁教授治療泄瀉經驗輯要[A].中華中醫藥學會第二十二屆全國脾胃病學術交流會暨2010年脾胃病診療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10.

[6]趙宏偉.針灸治療泄瀉112例臨床觀察[A].中國針灸學會全國中青年針灸推拿學術經驗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

[7]歷飛,艾華.試析《癥因脈治》論泄瀉[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0(04).

[8]王翠芳,李峰,王玉光.淺談泄瀉與臟腑的關系[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1(09).

[9]于凌,淺議“泄瀉從心論治”[J].北京中醫藥,2011(07).

[10]高尚社.國醫大師顏德馨教授治療泄瀉驗案賞析[7].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15).

[11]黃雅慧,鄧枉杰.泄瀉五臟論治文獻再評價[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11(04).

[12]王翠芳,李峰,王玉光.淺談泄瀉的名稱及分類[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1(05).

[13]張蒼,健脾補腎止瀉湯治療慢性泄瀉69例[J].內蒙古中醫藥,2010(1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