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別迷失在“低頭人生”之中

2018-09-13 10:50郭探微
時代郵刊·下半月 2018年10期
關鍵詞:低頭智能手機

郭探微

曾有一則叫做《低頭人生》的動畫,雖然看起來有點夸張和荒誕,但卻讓所有看過的人都“心有戚戚焉”

繁華的都市街道上,自遠而近傳來了噼噼啪啪按手機的聲音,一名白領拎著提包,低頭投入地玩兒著手機,他和一位穿著連衣裙的女士擦肩而過,不小心扯下了對方的連衣裙,自己也一頭撞在了電線桿上。而那名女性也只顧低頭玩手機,絲毫沒發現自己是穿著內衣在大街上行走,她走進一家咖啡廳,坐在一把椅子上,椅子上原本有一只貓咪,被她一屁股壓死了……整座城市內,幾乎沒有一絲人聲,每個人都低著頭,手指飛快在屏幕上點來點去,因為癡迷于掌中的虛擬世界,醫生給病人扎錯了針,消防員沒有救下跳樓的人,妙齡女郎看到災難,第一反應不是幫忙或求助,而是掏出手機合照……多么奇怪的世界,人人都成為了手機的奴隸。

我曾因為一次出門時走得太急,忘了帶手機。在電梯里,我習慣性地將手伸入包包,來來回回“掃蕩”了好幾圈后,沮喪地發現,居然沒有帶手機。抬起手表看了一眼時間,又看了一眼不斷變幻的電梯數字,我知道,如果此時回去拿手機,上班肯定會遲到。

索性把牙一咬,不帶就不帶吧!一個大活人,一天沒有手機難道還會被憋死?該怎么形容最初發現沒有手機的感覺呢?整部電梯里,只有我一個人百無聊賴地盯著電梯數字發呆,其他人都握著手機,不斷刷新著新聞、朋友圈、短視頻,只有我成為了一座信息孤島,有一種被世界拋棄的感覺。

擠上地鐵,在擁擠沉悶的早高峰車廂內,我覺得日子更難熬了:從前我會利用這些碎片化的時間聽一聽知識付費的音頻欄目,刷一下訂閱的公眾號,或者瀏覽一下微博微信上有什么新鮮事,而今天,我只能百無聊賴地看著地鐵上的廣告打發時間。

好容易下了地鐵,我準備去便利店買早餐,付賬時突然發現,因為一直用手機支付,已經好久不帶現金了……餓著肚子從地鐵站出來,因為不能用手機“刷”開共享單車,我只好一路小跑趕到單位。

坐在辦公桌前,打開電腦,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錄QQ,然后修改個性簽名:“手機忘帶了,有事請QQ聯系?!苯洑v了半個多小時的坐立不安,覺得會錯過無數個重要電話的焦灼心情后,我終于平靜下來,開始處理工作。令人意外的是,今天的工作效率,似乎比從前要高一些。

到了下午,沒有手機的難受勁兒似乎過去一點了,我開始心平氣和地工作,不知不覺一抬表,就到了下班時間。臨走時,我帶上了一本買了許久但沒有翻開的紙質書,在地鐵上,在周邊“低頭族”們的簇擁下,我有些“鶴立雞群”地拿出書本,一頁一頁認真閱讀起來。

雖然心情已經差不多恢復了平靜,但回到家中,我連鞋都來不及換,先撲向茶幾,伸手握住了一天不見的手機。解鎖屏幕,我有些驚訝地發現,除了一個快遞小哥哥的電話,今天并沒有其他人聯系我。打開微信,發現除了一些工作群里發布了重要信息(一般而言,工作QQ群上會同時發布這些信息),其余的我并沒有錯過什么。我有些若有所失,原來我并沒有自己想象中那么重要,而手機,也并不是我的全部人生。

有了這次經歷后,在節假日或者休息日,我還會刻意給自己一些遠離手機的時間,這些時間里,我和家人之間的相處更加專心了,對周邊事物的感知也比平時敏銳了不少。不得不說,偶爾放下手機,全身心與真實的世界擁抱,那感覺真不賴。

其實,生活中像我這樣有“手機依賴癥”的人不在少數,很多人都分享過自己因為意外,沒有帶手機的真實感受。

石小姐是一家文化公司的企宣,由于工作的性質需要和外界頻繁聯系,手機便成為她形影不離的得力“助手”,她使用手機的頻率也遠遠高于他人。一天乘坐公交車時,石小姐的手機不慎摔壞,一向對工作熱情很高的石小姐,在那一整天里感到莫名焦慮,情緒低落,還經常把別人的手機鈴聲當成自己的手機在響,一整天都處于“游離”狀態?!皩τ谖叶?,失聯真是比失戀還可怕?!?/p>

在一所名牌大學讀大二的蘿蘿,最近也遇到了煩心事:這學期來了一位嚴厲的教授,上課第一件事情就是讓所有學生上交手機:“如果有人刷手機被抓住,也不用參加考試了,這門課直接重修?!碧}蘿很不理解,大部分老師對學生們在課堂上玩手機的行為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為什么這個教授如此較真?這讓自稱為“手機依賴癥重度患者”的蘿蘿,感覺45分鐘一節課的時間變得十分難熬?!拔铱倳乱庾R地想去看一眼手機,哪怕不玩兒,只是握在手上,就有了全世界盡在掌握之中的滿足感?!?/p>

網上曾流傳過一則測試:“打開你的包包,如果只能選擇拿一樣東西走,你會選擇什么?”“A手機B錢包 C對自己而言有紀念意義的物品”,幾乎80%以上的人都選擇了“A”。為什么手機會比錢包、對我們而言有重要價值或者意義的物品更難讓人割舍?無非有這樣幾個理由

手機的功能越強大,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越離不開它。

對于大部分人而言,現在只要懷揣一部手機,就能無憂走遍天下。智能手機的普及,讓手機除了具有最基礎的通訊功能之外,還擁有了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本事”。

我們可以在手機上購買喜歡的商品,在手機上追最熱門的劇,在手機上了解世界各地的新鮮事,在手機上預定心儀餐廳的好位置,通過手機導航找到不熟悉的目的地,用手機記錄下日常生活中發生的點滴趣事……

如果有一天,你沒帶手機,會覺得這些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都離你遠去,當然好像失去了整個世界那么難受。

智能手機的出現,讓人們能夠更高效、有更多選擇地利用碎片化時間。

公交站等車、在餐廳里等待上菜、在約定地點等朋友、在交通工具上漫長的一兩個小時……這些時間,都是碎片化的時間。還記得沒有智能手機的時候,你如何打發這些時間?大部分情況下會發發呆,用隨身攜帶的音樂播放器聽聽音樂,和身邊的人“尬聊”一陣,或者翻翻紙質讀物。不得不說,那時候,我們是用比較單一的方式在處理碎片化的時間。

如今,有了智能手機,我們的選擇一下子變得多了起來,我們可以利用手機處理工作,畢竟,在維基百科上對智能手機的一部分定義就是:“智能手機可以替代個人電腦處理辦公事務和其他事務,它能隨時與網絡保持連接,并且能與電腦等其他設備同步數據?!庇袛祿@示,超過80%的成年人在長途旅行途中利用手機處理工作。

小桃是一名淘寶店主,她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她要隨時隨地“在線”,最初,一個店鋪的所有工作都由她負責,進貨、解答賣家提出的問題、聯系快遞發貨、負責售后和客戶維護,幾乎所有這些工作,她都可以在手機上完成?!拔页鲩T一定要帶兩個充電寶,不然手機沒電了,心里會特別慌張?!逼鋵嵭√业牡赇佉呀洸饺胝?,也雇了新的員工,但走到哪里都打開手機看一眼小店的習慣,她一直保留了下來。

我們可以利用手機學習新的知識,不斷給自己“充電”?,F代人的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除了碎片化時間,似乎很難找到專門的時間來看書學習。有了手機,我們可以在上面訂閱知識付費欄目、閱讀電子書,高效利用碎片化時間。

我們還可以用手機進行社交或者娛樂。智能手機的出現,讓社交行為變得不再受時間和距離的約束,只要我們愿意,隨時隨地都可以點開某個社交軟件,找熟悉或者不那么熟悉的人聊幾句。更不要提種種吸引眼球的手機游戲、小程序,讓每個人的碎片化時間,都可以被填得滿滿當當。

智能手機強大的功能,讓人們在客觀上依賴它的同時,也對它產生了深深的情感上的依戀。

這樣的狀態似乎不能僅僅用“上癮”來定義了,智能手機此刻更像是一張“安全毯”。

國外的科研人員進行實驗研究后發現,那些在群體談話時被忽視的人,往往在你允許他擺弄自己的智能手機的情況下,其心理壓力會明顯降低。換句話說,智能手機的出現,平息了大家的負面情緒,讓他們擁有足夠的安全感來應對陌生環境。

大多數人在小的時候,都會依靠某種物品來獲得安全感,有部分人在長大后,也會佩戴護身符等物品給自己正向的心理暗示。只要這些物品在身邊,人們就會產生一種穩定的安全感。這類能給人們帶來安全穩定情緒的東西,被統稱為“安全毯”。

現在,很多人對智能手機也產生了這種心理和情感上的依賴。在你進入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或者一個陌生的社交圈,有些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時,如果能低頭刷一刷手機,和隔著屏幕的老朋友或者家人們聊上幾句,就可以緩解我們的緊張情緒。

我們每個人都很難離開手機,但任何事物的出現,都有其好的一面,也有不那么好的一面。智能手機在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生活體驗、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同時,也讓很多人患上了“手機病”。當我們拿起手機,開始“低頭人生”時,可能也放下了很多、失去了很多

長時間玩兒手機,會給身體帶來一系列“麻煩”。

很多人有晚上睡覺前刷手機的習慣,在較為黑暗的環境中,手機屏幕發出的強光會使眼部肌肉疲勞,也容易影響睡眠質量。長期保持著用一只手舉著手機,低頭看屏幕的姿勢,還容易導致頸椎病、腱鞘炎等多種疾病。據骨科醫生介紹,近年來,頸椎病患者逐漸出現了年輕化的趨勢,這與年輕人成天“機不離手”有很大的關系。

長時間玩手機的“低頭族”們更容易遭遇安全事故。

如果留心觀察,你可能會在電梯口、馬路邊等人流車流密集的地方發現一個新的標志:一個紅色的圈圈,一個斜杠,里面是一個人低頭玩手機的剪影。英國的一項研究表明,走路時發短信、聽音樂、打電話的人忽略紅綠燈的幾率比不看手機的人高4倍,開車打電話或發短信導致事故發生的風險也高出4倍。因為頻頻出現安全事故,很多國家甚至出臺了交通細則,禁止行人在過馬路時看手機。

而監護人因為低頭看手機,導致孩子溺水、車禍、墜樓等慘劇的新聞更是屢見不鮮。

長時間玩手機,會導致注意力障礙,影響人們尤其是孩子的創造力和學習力。

美國密歇根大學的一項研究分析發現:工作中,如果你分神去發短信,就有可能導致失誤增加。我們自己也有親身體會,在連續的工作中,如果時不時去“刷”一下手機,會導致工作效率降低。

玩手機的習慣對于青少年的影響力更大,手機會讓大腦持續處于“多任務”狀態,長此以往容易讓人患上“注意力障礙”癥,進而影響孩子的創造力和學習能力。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美國硅谷的很多高管,包括喬布斯在內,都會限制子女使用數碼產品的時間,比如禁止他們在非周末晚間使用數碼產品,并且周末允許使用數碼產品的時間也很有限。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7.88億,而青少年群體的“觸機”年齡也越來越小,甚至低于3歲。再看看我們周邊,一兩歲的小孩能夠熟練操作智能手機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很多家長習慣將手機當成“電子保姆”,對孩子而言,他們更容易沉迷于簡單、刺激、豐富的“虛擬世界”,但如果一個孩子的大部分認知都來源于虛擬世界,無疑是一件值得憂慮的事情。

關于過度依賴手機的“副作用”,相信每個“手機控”還能舉出更多點,但我們此刻的目光,更應該聚焦到如何合理地使用手機,不被手機“控制”上。我想,要保證自己不成為手機的“奴隸”,需要做好這兩點:

第一,積極去尋找手機的“替代品”,讓手機成為眾多生活工具之一,而不是你生活的唯一。

比如能夠和朋友們出來見面聊的時候,就別在微信上“聊得飛起”,在微信上說了無數次的“約啊約啊,一起出來聚”,是時候去見一見許久未見面的老朋友了,當你穿越了大半個城市,見到朋友的笑臉時,那種快樂是手機上發再多表情包也比不了的。

比如能夠深度閱讀紙質書的時候,就不要淺度閱讀電子書。研究發現,在數字閱讀、新媒體閱讀的過程中,人們獲得的知識、信息、認知都有碎片化、淺薄化的特點,而圖書閱讀是深度化、結構化、系統化的深閱讀,是人們獲取知識的必經路徑。

比如業余時間能夠走出家門,去戶外活動的時候,就不要窩在家里的沙發,捧著手機追劇、打游戲、刷短視頻。小小一部手機,能夠容納得了大千世界的精彩,但只有你走出去,才能感受到微風吹拂臉頰,感受到腳下泥土的松軟與潮濕,這些感觸雖然細微,但卻是你在手機世界里很難獲得的可貴的真實。

第二,定期給自己一個“無手機”時間,關掉手機,專注于完成一件事,你會體會到全心全意和自己、和世界相處的快樂。

在陪伴家人的時候,在處理重要工作的時候,在鼓起勇氣完成一項挑戰性任務的時候,給自己一個“無手機”時間吧,專注做好一件事,會讓你內心深處生出一種成就感與滿足感,這個世界太過于龐雜和喧囂,關掉手機,給自己一點“靜靜”的時間,給人生做做減法,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那些“低頭”的人們,請放下手機,讓我們一同抬起頭吧,去看看今天的天空是什么顏色,去用力擁抱愛我的和我愛的人,去用心體會每個快樂、痛苦、挫折、成功的生活瞬間,去更好面對真實的世界,真實的自我!

猜你喜歡
低頭智能手機
低頭有花香
抬頭看書
2018年Q4中國智能手機線上銷量創新高
An Evaluation of Chinese to English Translation in Light of Skopos Theory
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連續四個季度下滑緩
關于不做“低頭族”的建議
“低頭族”克星
智能手機今年拼什么?
低頭
新聞眼:低頭的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