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透時間的一盞光

2018-09-15 13:13周俊根
作文周刊·八年級版 2018年17期
關鍵詞:燈會花燈

周俊根

花燈,又名燈籠。燈籠是一種傳統民俗工藝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紙或絹作為燈籠的外皮,用竹或木條制作骨架,中間放上蠟燭或者燈泡,成為照明工具?;羰侵袊鴤鹘y農業時代的文化產物,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欣賞價值?,F代社會多于春節、元宵等節日懸掛花燈,為佳節喜日增光添彩,祈求平安。

每逢元宵佳節,古樸寧靜的仙居古鎮,家家戶戶都會點起一盞針刺無骨花燈,美得就像穿越了時光的隧道。仙居針刺無骨花燈源于唐朝,所以也稱“唐燈”,整體玲瓏剔透又典雅古樸。最讓人稱奇的是燈身無骨架,由各種花紋圖案的紙片粘貼而成。融繪畫、刺繡、建筑藝術于一體,十二道工序,上百個工時?;粼煨蛷碗s,寓意豐富,還凸顯了古人的幾何、力學等智慧。

北京宮燈,是一種純手工、純木制的獨特工藝美術品,過去是皇家專用,后來因皇帝賞賜朝臣才傳出宮外,流入民間。制作一盞北京宮燈,需要經過鎪、雕、刻、鏤、燙、畫等上百道工序,平均兩到三個月的時間才能完工,其煩瑣復雜可見一斑。

秀山花燈是中國西南地區花燈藝術中的一支重要流派,是集宗教、民俗、歌舞、雜技、紙扎藝術于一體的民間文化現象和民間表演藝術,是中國寶貴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產。以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的花燈藝術最具代表性,又稱跳花燈、?;?、花燈戲,是一種古老的民間歌舞說唱藝術。

芷溪每年正月十一鬧花燈,花燈少則十幾座,多則幾十座,甚至100多座?;舸蠖嘤?9個小花燈組成,有的106盞。每盞燈內裝琉璃杯,點的是純清的花生油或茶油,無煙明亮,渾身晶瑩剔透、熠熠生輝。寶蓋頂上有一紅線系在一根弓形竹竿上,供擎燈人握住。每座花燈添油后重達15公斤。由于是“紙包火”,故擎燈人擎燈時總是小心翼翼的。他們都經過嚴格的訓練,至少得“步伐穩”“燈不晃”才行。要是站在高處遠遠看去,那花燈首尾相接,明燭當空,燦爛輝煌,蔚為壯觀。

潮州最傳統的花燈就是屏燈,主要是呈現潮州最有名的歌冊《百屏燈》?!栋倨翢簟贩从车拇蠖嗍菓蚯恐薪浀涞膱鼍?。人物造型、臉譜、服裝、道具大多來自于戲劇原型。屏燈的布景、人物的服飾等又與雕塑、繪畫密切相關。比較高檔的人物服飾還會用到潮繡、金銀繡品。

清張春華《滬城歲時衢歌》里有一首詩歌這樣描繪道:“艷說年豐五谷登,龍蟠九節彩云蒸。瞥如聲涌驚濤沸,火樹千條搶滾燈?!遍_埠以前的上海只是一個中等的縣城,元宵的燈與蘇州、松江等大地方難以相比。不過,上海元宵燈節自有其特點,一種是制成有頭有尾的“龍燈”,由多人舞動。舞龍燈的隊伍由“燈牌”引導,燈牌上寫有“五谷豐登清民樂”。還有一種用竹篾編制的形如球狀的燈,叫作“滾燈”。

花 燈

正月里歡樂的高峰,無疑是上元佳節——也叫燈節。從初十就熱鬧起,一直到十五?;艨墒钦嬲乃囆g品。有圓的、方的、八角的;有誰都買得起的各色紙燈籠,也有絹的、紗的和玻璃的。有富麗堂皇的宮燈,也有仿各種動物的羊燈、獅子燈;羊燈通身糊著細白穗子,腦袋還會搖撼。另外有一種官府使用的大型紙燈,名字取得別致,叫“氣死風”。這種燈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別嚴實,風怎么也吹不滅,所以能把風氣死。

紐約第五街的霓虹燈倒也是五顏六色,有各種電子機關,變幻無窮,然而那只有商業上的宣傳,沒什么文化內容。北京的花燈上,就像頤和園長廊的雕梁畫棟,有成套的《三國》《水滸》和《紅樓》。有些戲人兒還會耍刀耍槍。我小時最喜歡看的是走馬燈。蠟燭一點,秫秸插的中軸就能轉起來。守在燈旁的一個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轉舞臺:一下子是孫猴,轉眼又出來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邊。至今我還記得一盞走馬燈里出現的一個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頭頂蠟針;旁邊站著個梳了抓髻的小腳女人,手舉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頭上打去。

(節選自蕭乾《北京城雜憶》)

◆心香一瓣

節日往往最能集中地表現一個民族的習俗和歡樂。蕭乾回憶童年時上元佳節賞花燈的情形,字里行間充滿了童趣與傳統文化色彩。第一段側重于描繪當時所見到的各式各樣的花燈,突出其“是真正的藝術品”;第二段將中國花燈與紐約第五街的霓虹燈進行比較,突出花燈的文化內涵,其中重點描繪走馬燈,表現出兒童的樂趣。

照亮游子人生之路的不滅明燈

按照家鄉傳統習俗,每年的正月十三,村里都由上一年新添男丁的家庭牽頭,集資制作花燈。不管物質條件如何,制作花燈的錢是不能省的,而且工藝比較講究,一般請當地能工巧匠就地取材,花色、結構獨特,體現福祿壽全。同時要準備酒菜,組織迎燈隊伍,敲鑼打鼓,到祠堂里升燈,祭拜祖先,掛上新燈后接上火種帶回住地,象征薪火相傳、代代興旺?;氐骄幼〉睾笤俳踊鹕裏?,祭拜先人后聚餐并舉行燈會。燈會時,各家各戶都會將最好的小吃拿到現場,給與會者品嘗。燈會上大家猜謎劃拳、敘鄉情商村事,屋外燃放煙花爆竹助興,近年又增加了樂隊表演,內容豐富,氣氛溫馨而熱烈,活動直至深夜。第二天早上,族人還要舉行暖燈儀式,給新燈添油,寓意香火綿綿不絕,然后共進早餐,整個活動才算圓滿結束。因此,年夜飯趕不及沒關系,回家賞燈卻是必須的。這一天,子孫后代無論工作生活在何方,都會趕回來,所以有賞燈大過年的說法。

(節選自李新耀《一盞花燈記春秋》,題目為編者加)

◆心香一瓣

作者回憶了老家每年正月十三都賞花燈的具體情形:集資制作花燈、組織迎燈、到祠堂里升燈、掛上新燈后接上火種帶回住地、回到居住地后再接火升燈舉行燈會。語言簡潔,從中,我們卻感受到隆重的儀式感。祭花燈習俗象征著薪火相傳,也寄托了一代又一代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表達了游子對家鄉的眷戀,延續著家族源源不斷的血脈。

猜你喜歡
燈會花燈
開平“泮村燈會”
花燈:正月里的一顆糖
宋朝的燈會
燈會
上元節慶燈會如約
找不同
賞花燈
花燈藝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