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人才培養模式在高職臨床醫學專業課程中的應用效果

2018-09-17 06:45李紅月孫志偉金衛華鄧惠芳
衛生職業教育 2018年17期
關鍵詞:學年考試成績病歷

李紅月,孫志偉,金衛華,鄧惠芳

(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0)

近年來我國衛生事業飛速發展,但城鄉和區域資源配置還不盡合理。根據近3年《我國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的數據,基層醫生隊伍匱乏問題在全國各地普遍存在。但是隨著新醫改的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任務更加復雜繁重,除診斷和處理城鄉社區的常見病、多發病外,還承擔著社區健康教育、慢性疾病和傳染病以及地方病預防控制、健康檔案信息管理、特殊人群保健、計劃生育指導等多項公共衛生服務工作[1]。因此,如何適應基層衛生服務的新定位,為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已成為當前醫學類高職院校急需認真研究和解決的重要課題[2]。我院臨床醫學專業于2015年開始招生,近3年招生情況良好。為提高教學質量,我院同宜昌市夷陵醫院及秭歸縣人民醫院開展深度合作,進行現代學徒制教育試點,開展“1+1+1”人才培養模式。學生第一學年在學校學習基礎知識,第二學年在臨床醫院以現代學徒制形式學習專業知識,第三學年在醫院實習。這也是我院根據《21世紀醫學教育展望報告》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對臨床醫學專業教學做出的重要改革,可以為提高我院臨床醫學教學水平打好基礎,還可以加強醫院和高職院校之間的合作。為探討該模式是否優于傳統“2+1”人才培養模式(2年學校教育和1年醫院實習),本課題將通過一系列指標進行研究,力求客觀評價“1+1+1”人才培養模式在高職院校臨床醫學專業課程中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5級選擇臨床醫學專業1、4班為試驗組(共99人),5、8班為對照組(共99人);2016級選擇臨床醫學專業2、3班為試驗組(110人),4、5班為對照組(108人)。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入學成績、學習態度、已修課程等方面差異無顯著性。

1.2 教學方法

試驗組實施“1+1+1”人才培養模式,對照組實施傳統“2+1”人才培養模式。第二學年的基礎課程,兩組均在校由學校臨床醫學教研室教師統一授課,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學習理論知識。第二學年的專業課程,試驗組采用院校結合模式,進入教學醫院由臨床醫師進行專業課教學,除理論學習外,還有每周不少于8學時的臨床見習。每次見習前,臨床醫師選取典型病例,讓學生自行詢問病史,教師指導學生進行體格檢查,并對患者病情展開交流討論。對照組在校采用傳統講授式教學模式,實踐操作通過模擬人和手術錄像進行[3]。第三學年兩組均進入醫院實習,由臨床醫師統一帶領值班并管理患者,完成查房、書寫病歷、給患者進行體檢和參與會診等工作。

1.3 評價指標

1.3.1 “1+1+1”人才培養模式對學生理論學習的作用 在每學期專業課程教學結束后,采用相同的期末考卷對兩組進行理論知識考試。試題要求:根據見習內容以及教學大綱的要求統一命題、監考、集體閱卷,以百分制計分;題型包括選擇題(40%)、填空題(10%)、是非題(10%)、簡答題(20%)、綜合病例分析(20%);難易適度方面基本題、中難度題、高難度題比例為5∶4∶1??荚囈螅洪]卷考試,考試時間90 min,確保成績真實可靠??荚嚱Y束后教師按照標準答案及評分標準統一閱卷[4]。通過統計2015級學生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診斷學考試成績和2016級學生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考試成績,分析“1+1+1”培養模式對學生專業課程理論學習的作用。

1.3.2 “1+1+1”人才培養模式對學生操作能力提升的作用 在診斷學教學結束后,由我院教師和臨床醫師共同在教學醫院選取一個住院患者,患者自述病情,臨床醫師進行問診和體格檢查,兩組學生針對病情書寫病歷。要求:時間控制在60 min內,字跡清晰工整,客觀、真實地反映患者病情,符合最新病歷書寫標準,有規范的醫務人員簽名和日期[5]。待學生上交后,教師和臨床醫師按統一標準對每一份病歷進行評分。第二學年第一學期教學結束后,組織學生以班級為單位到社區或鄉鎮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給居民提供測量體溫、脈搏、血壓、血糖以及心肺聽診、病情咨詢等服務,并請居民對每次服務進行評價。專業課任課教師和學生代表根據學生服務人數、質量統一打分。在第三學年學生參加實習后,由醫學院和教學醫院聯合舉行臨床技能競賽。競賽分為問診技術、體格檢查、病案討論3項,教師和臨床醫師按統一標準對每位選手的表現逐項進行評分[6]。分值分配:問診技術30分,體格檢查30分,病例討論40分,總分100分。最后,統計兩組病歷書寫、社會實踐、技能競賽成績,進而分析“1+1+1”培養模式對學生操作能力的影響。

1.3.3 學生對人才培養模式的評價 技能競賽結束一周后,統一在教室發放調查問卷,采用統一指導語,由兩組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無記名填寫,現場發放,現場收回。問卷內容:你認為教學方法是否能激發學習興趣?你認為教學方法是否有助于提高溝通能力?你認為教學方法是否能促進臨床思維?你認為教學方法是否有助于培養團隊合作精神?你認為教學方法是否有利于提高綜合素質[7]?問卷收回后,由任課教師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兩組對人才培養模式的評價。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Excel軟件輸入原始數據,應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8]。

2 結果

2.1 兩組專業課程理論考試成績比較

2015級兩組學生診斷學、兒科學兩門課程理論考試成績差異無顯著性(P>0.05);試驗組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3門課程理論考試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2016級試驗組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3門課程理論考試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果詳見表 1、2。

表1 2015級兩組學生專業課程理論考試成績比較(±s,分)

表1 2015級兩組學生專業課程理論考試成績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P<0.01,下同

?

表2 2016級兩組學生專業課程理論考試成績比較(±s,分)

表2 2016級兩組學生專業課程理論考試成績比較(±s,分)

?

2.2 兩組操作能力比較

兩組學生病歷書寫成績差異無顯著性(P>0.05);2015級試驗組社會實踐與技能比賽成績高于對照組,2016級試驗組社會實踐成績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3、4)。

2.3 兩組學生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滿意度

2015級對照組共發放問卷 99份,收回有效問卷95份,有效回收率96.0%;實驗組共發放問卷99份,收回有效問卷97份,有效回收率98.0%。2016級對照組共發放問卷108份,收回有效問卷103份,有效回收率95.4%;實驗組共發放問卷110份,收回有效問卷104份,有效回收率94.5%。結果顯示,試驗組在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溝通能力、促進臨床思維、培養團隊合作精神、提高綜合素質各方面的評價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5、6)。

表3 2015級兩組學生病歷書寫、社會實踐、技能競賽成績比較(±s,分)

表3 2015級兩組學生病歷書寫、社會實踐、技能競賽成績比較(±s,分)

?

表4 2016級兩組學生病歷書寫、社會實踐成績比較(±s,分)

表4 2016級兩組學生病歷書寫、社會實踐成績比較(±s,分)

?

表5 2015級兩組學生對人才培養模式的評價比較(±s,分)

表5 2015級兩組學生對人才培養模式的評價比較(±s,分)

?

表6 2016級兩組學生對人才培養模式的評價比較(±s,分)

表6 2016級兩組學生對人才培養模式的評價比較(±s,分)

?

3 討論

目前“1+1+1”人才培養模式尚未在臨床醫學專業廣泛推行。但從本研究結果來看,該模式能夠充分利用學校和醫院兩種不同的教學環境與教育資源,讓學生在醫院實踐的時間延長1學年,從而對自己的職業產生更濃厚的興趣,也帶動了臨床醫師教學的積極性,實現高職院校與醫院的深度合作辦學。同時,該模式在學生專業課學習、實踐能力培養及滿意度方面均能夠發揮一定的積極作用,比傳統“2+1”人才培養模式具有更好的教學效果。這與一些醫藥衛生學校的研究相吻合[9-10],有一定的參考意義。我們期望通過本研究帶動高職院校臨床醫學專業的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為基層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依據,為三峽地區基層醫生隊伍建設貢獻力量。

但是我院臨床醫學專業于2015年才開始招生,至今還未有畢業生,無法調查兩組在醫師執業資格考試(助理)通過率方面的差異。另外,2016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目前只學習了診斷學、外科學、內科學3門專業課程,也沒有機會參加臨床技能競賽,2017級學生尚未開始專業課程學習,研究對象不充足。因此,本課題組成員今后將鍥而不舍地努力,把研究對象擴大到2015—2017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并且增加觀察指標,使研究工作更客觀細致,以求為探討新的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打下堅實基礎。

猜你喜歡
學年考試成績病歷
強迫癥病歷簿
“大數的認識”的診斷病歷
“全國第17屆可拓學年會”征文啟事
第二屆星火學年
楊浦區老年大學舉辦2015
——2016學年期末匯報演出
為何要公開全部病歷?
跳過去
斯詩私塾
村醫未寫病歷,誰之過?
現在告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