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饋贈

2018-09-17 07:25王海川
青年文學家 2018年20期
關鍵詞:箱子正方體機器

作者簡介:王海川,17歲,男,漢族,安徽蒙城人,上海星河灣雙語學校學生。

我小學到初中一直在景德鎮讀書,在初二,也就是接觸物理的那一年我讀到了三體。作為我讀的第一本科幻小說,這本著作給我帶來的震撼和影響也是后來的其他作品所不能及的。它引起了我對物理宇宙的好奇。這份好奇驅動著我不斷探究物理世界的奧妙和宇宙的本質,物理也成為了我選定的人生道路,實現自己的意義就是我的目標。同時我也被科幻小說所吸引,在三體后讀了很多著作,也有一些小短篇,一直想自己也嘗試著寫一篇。某日,回家的路上,我開始思考物理有沒有盡頭,人們常說未知就是恐怖,但如果再也沒有了未知的領域又會是什么樣的景象呢?從而獲得了靈感,寫下這篇科幻小小說,展示自己的設想。

他成了神。

任何一種語言的任何一種字詞組合都不能完全形容他的感受。一切過往,一切欲望都在飛速遠去,他曾經堅持的觀念和人生在這全能全知的至偉力量之下如易拉罐之于太陽一般微不足道。絕對的超然,它真真切切觸摸到了“道”。

熟透的橘子擺脫了樹梢。它現身在一個四十平米的老屋里,一位老婦躺在沙發上休憩。表面裹著黃色油漬的白熾燈亮著,她的胸口微微起伏。老人的手垂在沙發扶手一側,手背上紙般薄弱的皮膚貼在沙發漏出來的海綿。它看見她每一縷白發,她微微振動的眼瞼,她肺部忙碌的白細胞。母親。她生育得晚,把自己最后的一塊青春榨成汁水給孩子沐浴,他卻不爭氣,高考一塌糊涂,混完大學,隨意當了個電影院服務生,現在也僅能養活自己。他有過追求,有過夢想,也記得母親的恩情,但也就這樣了。站在母親面前,它已經不是人了,它應當為此感到極致的悲傷。感情要像溫暖的土壤把他埋葬,再擠壓成碎片。但它已經不是人了,它感受不到,什么感情都沒有,然后這又給他帶來了另一種他感受不到的極致哀傷。在老人的一聲輕咳中,它走了。

蜂鳥拍動了四次翅膀。它現身在雨中,一位女子身旁。屋檐下,女子低頭看著手機,臉上帶著若有若無的微笑,幾縷濕發輕貼額頭。雨打在屋頂,被瓦片聚集成小水流,然后在極慢的時間流逝中化作豆大的水滴緩緩下落,水滴變換著形狀,反射出天光。她很漂亮,他曾認為她的眼睛給人帶來寧靜,如一汪清泉,所以他愛她。此刻,神看著她掛著一粒水珠的睫毛,看著她伴隨心跳而沖刺的紅細胞,她衣服上不小心撒上的湯汁。它輕輕用手拍散了他們眼眸之間的一滴水,上前。在唇與唇之間還有十個碳原子的距離時,它離開了。女子感覺到了那剎那的陰影,抬頭看,只有過路的行人。

工人把釘子敲進木頭。彈片貫穿了一位士兵的頭顱。應酬間一名男子笑著喝下了杯子里最后一口紅酒。它去了很多地方,不止地表,也有地底,天空,不止地球,也有木星,太陽,甚至其他星系,它知道了很多事實,但并不告訴人類。它能看到時間的盡頭,感受整個宇宙走向死亡,也能看到微觀的剎那。剎那和永恒沒有區別。最后它凝視著地球,做出了決定。

它結束了自己的存在。他給人類留下了禮物。

格林威治時間凌晨4時左右,非洲一塊沒有任何國家管轄的荒蕪之地上出現了一個正方體,伴隨著劇烈的閃光和一陣強烈的規則電磁信號,它被全世界注意到了。電磁信號很容易解讀,傳輸的信息和正方體前的一塊大理石碑上的信息一致。巨大的的碑上用四千兩百余種文字寫著同樣的短語:“贈予人類文明”。當然,有些文字一時半會兒并沒有被辨認出來是什么文,而排列似乎是以誕生的時間為順序。全國各地的學者都把目光投向了這個本來只有小蜥蜴在乎的土地。

正方體呈絕對的1:1:1比例,高約十米,令人驚訝的是,它是石制的。全球社會大體的猜測方向是這是外星人給他們留下的友好的禮物,也有些人懷疑這是某個無聊的組織搞的吸引眼球的工程。一個英國科學家用手敲了一下這個正方體,聽到了其中傳來的回聲,他斷定這個正方體是中空的。從而,說這是外星人帶給地球人的禮物的論調更多了。既然這是一個大盒子,那么就應該打開它。小心翼翼的人類沒有用錘子把它砸開,而是用鋒利的切割輪在上面鋸了一個口子。用手電筒往里面照,看到了盒子里擺放著的東西,是三臺機器。人類小心翼翼得把機器從盒子里移了出來,同時世界各地科學家組成了一個小組,迫不及待地要去探究這個這些機器傳遞的信息。這幾個機器看上去僅由鐵制成,沒有電能,有的僅是機械。機器很簡單,這群全世界頂尖的學者們稍作觀察,就得知了這些機器的運行方式,并立刻啟動了它們。第一個機器上有十排槽,各個槽中有一樣大的鐵質小球,而互相大小不同,只要扳下機器上的杠桿,就可以讓所有槽同時放出小球,并同時落在下面的平面上。第二個機器大家都十分熟悉,是一個牛頓擺,五個小球掛在一根橫桿上,而且這臺機器在被搬出來之前就已經被啟動,“噠噠……”的碰撞聲很悅耳。除了這些,第二臺機器上二十厘米高的牛頓擺下面還有一個五米長的軌道,軌道盡頭是一個滑輪組,用一個小鐵塊拖動牛頓擺在軌道上移動,而小球提供的重力與牛頓擺和軌道之間的摩擦力十分相近,只有擺動略微影響了摩擦力。第三臺機器也是實驗器材。一個金屬桌面上有六條上過潤滑油的等長軌道,軌道盡頭也就是桌面的邊緣有一個滑輪,六根繩子連接了六條軌道上六個一模一樣的小鐵塊,掛著的六個不一樣大的鐵質正方體,然后搭在滑輪上,每個滑輪旁還有一個秒表。操作時,可以通過一個按鈕同時釋放六個在軌道上的小鐵塊,并且啟動每個秒表當每個小鐵塊被拉著移動同樣的距離撞擊滑輪的時候,滑輪下面的機械裝置使秒表停止,從而測出每個小鐵塊運行同樣距離耗費的時間。

很顯然,第一個機器可以展示十個質量不同的小球同時落地,第二個機器展示動能的傳遞與守恒,也可以通過軌道初步展示一個系統的運動規律,第三個機器展示力、質量、時間、距離之間的關系,算出加速度后也就是牛頓第二定律。

人類科學家不知所措。這是什么意思?展示物理規律?如果是外星來客,為什么要展示人類三百多年前就掌握了的物理規律呢?他們相信這個大石板箱子出現在這塊無人管轄的區域是有意而為之的,那么贈送者就不可能不知道人類現在的科技水平。就在大家對此萬分不解的時候,突然間這個巨大的石箱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小些的正方體金屬箱子。

沒有一個人看見石箱子是怎么被換成金屬箱子的,這次替換恰恰出現在所有人同時看向別處的一瞬間。人類文明起了一身雞皮疙瘩。在長達二十秒的集體呆滯之后,科學家團體炸開了鍋,消息半小時內登上了全球各大媒體,傳到了醒著的所有政治家耳朵里。毫無疑問了,這不是人類能做到的。

世界沸騰了。

通過敲擊可以聽到這層金屬板并不厚,但為了不傷害到箱子里的物體,科學家們決定使用水刀進行切割。十個小時后,箱子被打開了,金屬板厚度僅僅只有兩厘米,化學實驗得出其材質為錳鐵合金。箱子內的機器這次更加令人一目了然了:非常簡單的發電機和電動機。只要拉動一根繩子,發電機就能打出電弧,把發電機和電動機相連,就可以讓電動機上的線圈部分旋轉。

人們明白了:這是在教導人類物理定律和技術。箱子越來越堅固,需要人類提升技術來打開它,然后它再教導人類下一步的技術。為什么要從牛頓定律開始教?大家對這個問題并沒有多大興趣,都死死盯著這個箱子,等著下一個箱子的出現。各個媒體的攝影部隊和記者都來了,上億觀眾都緊緊盯著電視機。夜已經深了,但上千盞燈照把這里照成了白晝,箱子光滑的金屬壁反射出周遭的一切,如另一個世界。而科學家們的小組被命名為“開箱者”,很直接的名字。

同時各國政府都有了一定的動作,特別是幾個大國,在這個盒子的意義被推測出來后他們很明白這個箱子意味著什么。這個箱子就是人類科技進步的路,是科學命脈。如果哪個國家掌控了這個盒子,它就會先于其他所有國家獲得超前的科技理念。雖然石碑上明文說明了這個盒子是屬于全人類的,但是沒有哪個有能力爭奪的國家會選擇放棄這個機會。各國代表在快速聚集,奔向臨時會議場所。

兩個小時過去了,東方已經漸白,氣溫逐漸升高。幾只小蜥蜴曬著太陽,驚疑不定地看著這個里三層外三層的臨時建筑包圍圈??盏蔫F箱子還沒有消失,但大家還堅信著會有新的箱子出現。直到有人提出,聯系到上一次箱子的更換,也許這個過程不能被人見到。很有道理,于是所有人約定好視線一致離開這個箱子,包括攝像機。盡管有幾個媒體組織并不想挪開攝像機,但最終還是妥協于群體意志。

新的箱子出現了。黝黑的立方體,大約五米高。但這次箱子上不是光滑的了。箱子的朝東面上有十一幅圖,每幅圖上都是三十一個小點,每個小點上延伸出來一個細細的箭頭,箭頭長度并不相同,方向也不一樣。有一幅圖在最上方,并且被框起來。每幅圖像相差并不是很大,并且對應位置的一個小點被加粗。箱子的朝西面上刻有一個更為巨大的圖:一個小點沿著著一個軌道以一個圓盤為中心旋轉,并且旁邊寫上了“*200”的字樣。就在現場的科研人員陷入沉思的時候,后方傳來消息,聯合國宣布接手這個地方,并且禁止任何組織任何個人在沒有聯合國允許的情況下禁止進入這片荒蕪區。當然,這只是一個消息,維護這條規則的部隊在尚未起飛的飛機上,聞訊到達此地的感興趣的人愈來愈多,營地里十分嘈雜,甚至有人已經把隨身攜帶的墊子鋪到地上,露天躺了下來。

黑箱子上面的信息并不算難以理解。有人細細觀察后懷疑西面的圖畫上軌道并不是精確的圓。用卷尺進行初步測量了這個橢圓的各方向直徑并計算了偏心率之后,懂天文學的學者們立刻判斷出這是地球繞太陽運行的圖像而不是什么氫原子之類的微觀圖像。那么這個“*200”可能就是表示地球旋轉兩百圈的時間。朝東面的圖八成也和天文學有關,加粗的點估計便是太陽系了。三十一顆恒星是以太陽系為中心半徑十五光年以內的恒星數量,想必這些圖像就是這么一組恒星某個方向上的視圖?!伴_箱者”成員達成了共識,就如同前面兩個箱子,這個箱子表面的圖像也是在考驗人類的科技水平。最上面一幅圖畫畫的是現在的恒星群視圖和各個恒星的運動矢量,而人類需要展現他們觀星的能力和計算機的模擬能力在下面的十幅圖像中選出兩百年后的恒星群運動景象。

這道難題就不是現場可以解決的了,他們需要精確的專項測量,再用超級計算機進行模擬,力求精度最大化。誰也不知道如果選錯了會怎么樣。

但人們也沒有離開,而是聚成了一個個小組開始討論。地球上,已經沒什么人在乎那些大商人的決策和新專輯的發布了,整個互聯網充滿了對“箱子”“外星人給人類的禮物”的討論。大量的人在揣測贈送者的意圖究竟是什么,是幫助人類科技進步建立友好的關系?還是這根本就是一個陷阱?人類的科技進步對外星人又怎么可能會有好處?

傍晚,聯合國秘書長親自帶著一眾工作人員和部隊來到此地,宣布對此地的管轄,并聲明這個箱子里的財富將屬于全人類,將被整個人類文明共享。

十八天后,美國的泰坦號計算機率先算出準確的模擬圖像,這得歸功于美國尖端的觀星能力。接下來的五天里,各國交換觀測數據和計算結果減小誤差。實際上并沒有很大的必要,因為箱子上的圖像是被刻在上面的,人為測量精度本來就不是特別高。同時在這段時間里,聯合國嘗試過轉移這個五米高的箱子,卻發現無論能提供多大力量的機械都無法移動這個箱子哪怕一絲一毫,并且箱子的材料也非常非常堅硬,是某種納米材料。

當代最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戴爾·杰克遜,代表人類來到了箱子前,爬上了一個小梯子,轉過頭對著三十多臺攝像機露出微笑,然后把手放在了其中一個圖像上,說:“根據我們的計算,這就是兩百年后的景象?!鄙鲜畠|觀眾盯著屏幕屏氣凝神,但是箱子并沒有做出任何反饋。戴爾·杰克遜開始用手摸索那個圖像并按壓,終于在他的手指碰到代表太陽的那個小點上時,整個圖像亮了起來,戴爾·杰克遜布滿皺紋的臉表現出極度激動的笑,把他本來就小的眼睛擠壓得要消失不見。兩秒后他開始慌張,因為畫有圖像的這一面正在緩緩勻速倒下,而他還站在長長的簡陋梯子上。沒等他做出反應,梯子的角度已經越過九十度,帶著他摔向地面。所幸他站的高度僅有兩米,摔在在地上之后連滾帶爬逃離了那個正方形的危險區域。這尷尬的一幕引得大家發笑,也緩解了這所有人大氣都不敢出的氣氛。圍繞這個正方體建的超高大棚內的燈光照進正方體,這次里面的東西更簡單,卻更直接——接近一寸厚的一摞紙。戴爾·杰克遜緩緩走進箱子,用手電筒把紙上的內容照得更加清晰。這一摞紙是有封面的,而封面上是一個由直線、曲線和點構成的奇怪圖像。戴爾·杰克遜瞪大了眼睛,手顫抖著,下巴也不自覺地張合,開始翻看里面的內容。攝影師們一窩蜂擠過來給他和這份禮物特寫,旁邊幾十名在現場觀看的科研人員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盯著他的背影。

戴爾·杰克遜停止了觀看,喃喃著:“哦天啊,我的神,哈哈……主啊……”

“里面是什么?”記者提出了問題,并把話筒湊上去。

“教程??煽睾司圩兊慕坛?,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他大笑起來,跪倒在地上。

旁觀席發出震耳欲聾的歡呼,久久不能散去。

四十年一晃而過,人類終于有了能力打開這個薄薄的固態外殼包裹的正方體,并且從其中取出了幾張插畫,兩年后,理論物理學家約翰·貝爾解讀插畫并通過計算得出真空零點能的激發方法和激發率,為后世的真空能動力飛船提供了理論基礎,得到了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一代傳奇。同時在實施轉化真空零點能的試驗過程中,人類找到了量產超固態材料的方法。人類通過達到光速五分之一的飛船開始星際遨游,并第一次落足比鄰星-半人馬座α。八十五年后,在重新煥發了生機而綠意盎然的地球上,人類利用最新的超高激發率的真空能切割刀割開了足足五毫米厚的強相互作用力材料,拿到了內部的強相互作用力發生器,并且通過研究發生器完善了量子引力學的最后一塊拼圖。這次留下的不再是箱子了,而是一塊待在原地不動,也就是隨著地球運動而運動的空間扭曲。這塊空間扭曲極其復雜,想要得到這塊扭曲的內部具體信息更是難上加難,同時也涉及到了維度方面的知識,而人類在維度上的建樹并不突出。人類花了足足三百零二年才解開了這串密碼。此時的地球上的人類痕跡只剩下維修了不知道多少次的古跡,人類的經濟命脈和文化傳承要么落根于其他星球,要么正在隨著曲率飛船以接近光的速度飛向遠方。盡管“反樸運動”以犧牲了四分之一人口的星球大戰為代價使人類保存了血肉之軀和欲望之腦,但人類文明還是在超科技化的邊緣搖搖欲墜。這串密碼帶來的是緯度上更深層次的奧秘,和一句很短的話話: “你們是孤獨的?!?/p>

兩百年后,可控的人工智能運用其一棟大廈那么高的處理器模擬出了全物理學家夢寐以求的圖景——大一統。至此,宇宙的所有奧秘,所有微觀粒子的所有奇妙行為都可以被物理和數學解釋。一個古老的問題是這樣的:物理有沒有盡頭?答案是有,而且現在握在人類手中。這盡頭是一堵白墻,人類站在這堵看不到邊際的白墻前不知所措。墻后有什么?人類并不想承認:什么也沒有。并且,經過對整個銀河星系群的信息搜索,可以知道人類是這塊區域內的唯一文明,甚至地球是唯一的生命發源地。人們體會到了那句話的意思,他們的確是孤獨的。隨著物理學垂垂老矣,神學和哲學可能也會開始像癲癇病患者一樣抽搐著走向死亡。

但人類還有追求,那一塊空間扭曲被解出來后,四百多年前那位神明還是留下了最后的饋贈:一塊一立方米的黑色正方體。它不顯質量,但是絕對不可摧毀。一切科學儀器對它的測量猶如用酸堿檢測儀測量星星的數量一般毫無作用,甚至它的硬度是會變的。它依舊不可移動,就這樣一直停留在地球上,在空間中穿梭。

這就是最后的未知了,是白墻上的一個小孔。誰留下了這些盒子?這最后的方塊又是什么?它能夠被打開然后展示人類一塊從來沒有探索的天地嗎?所幸,沒人知道。

到最后,未知竟也成了慰藉。

猜你喜歡
箱子正方體機器
機器狗
機器狗
給正方體涂色
多少個小正方體
數小正方體
拼正方體
未來機器城
一模一樣的箱子
箱子
薄箱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