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論中國創作小說》談沈從文的小說創作

2018-09-17 07:25王云龍
青年文學家 2018年20期
關鍵詞:小說創作沈從文

摘 要:沈從文在《論中國創作小說》這篇文學評論中,梳理中國現代小說十余年的發展歷程,論述了在小說創作之中的觀點,而在自己的小說創作過程中,完成了小說人性主題的復歸。

關鍵詞:《論中國創作小說》;沈從文;小說創作

作者簡介:王云龍(1994-),山東聊城人,青島大學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0-0-01

沈從文以他的創作而聞名于世,其小說創作代表了中國現代小說三十年代的最高峰,無論是小說文本質量還是小說架構,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作為一個批評家的沈從文較少的被我們關注。如果說湘西滋養了沈從文小說的風物,那么對于中國新小說的研究與解讀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沈從文的創作手法?!墩撝袊鴦撟餍≌f》發表于1931年,沈從文借這篇文章對現代小說十余年的發展做了一個基本的梳理,反思了五四以來小說創作中的諸多問題。

沈從文的文學批評不僅著眼于分析作家作品,“十年來有些什么作者……這作者的作品的得失如何”[1],而且積極引導讀者接受和閱讀,“我告你們是明白那些已經買來的書,值得如何用不同的態度去認識,去理解,去賞鑒……較從容的選擇一下”[2]?!墩撝袊鴦撟餍≌f》不僅僅是單方面的作家作品評論,更重要的是爭取構建起作者和讀者之間的橋梁。文學活動有四大要素,即世界、作品、作家和讀者,在早期的中國現代文學批評文本中,沈從文不僅關注作家的創作困境,還將批評活動的關注點集中到了讀者身上,沈從文以關注文學閱讀行為和效果代替了關注文本自身,通過讀者的視角來分析和介紹新小說中優秀的作品。如批評一些作者的文本只注意自己的作品而忽視了讀者,認為魯迅的作品的成就是在作品與讀者之間成立一種友誼等。

對于文學創作的歷時性考查,站在歷史的眼光去評判。早期的小說創作,很多時候都是處于艱難的摸索階段,小說理論和創作方法還不夠成熟,作品亦有很多不完善之處。但是這些作家的探索意識和可貴的反思精神,為現代小說第二個十年的創作奠定了基礎?!拔膶W是一種力,為對習慣制度推翻建設,或糾正的意義而產生存在?!盵3]……對中國新小說的第一個十年來說,雖然幼稚,但卻明朗健康,便是第一期文學努力所完成的高點。

直觀印象式的文學批評。沈從文的文學批評并不借助于過多的文學理論和批評技巧,而是從讀者閱讀的直觀感覺出發,來對小說的創作進行評判。1922年沈從文從湘西來到北京,住在“窄而霉小齋”里,開始了自己真正的文學閱讀和創作之路。相比于正統的受過系統文學理論、美學哲學教育的批評家,沈從文的文學評論較少有艱澀難懂的理論建構,而更多從直觀的“興味”、“趣味”、“感動”等傳統文學評價角度去鑒賞文學作品,此外憑借著第一直觀感覺進行的同向類比,具有更大的實踐指導意義。這種同向的類比,更多情況下是以創作類型一致的作家的比較和分析為主,如“馮文炳、黎錦明、王魯彥、許欽文……,作品可以一貫而談處便是各個作家的‘諷刺氣分。這氣分,因個人筆致風格而小異,并卻不完全失去其一致處?!盵4]沈從文以較高的視角去看待、歸納中國現代文學小說創作前十年的特點,梳理中國創作小說的基本脈絡和大致發展走向,從而明晰這些小說的基本特點和創作風格。對于風格相同和相近的作家,沈從文又從細處著手,分析各個作家創作的不同,“他們厭棄了冰心,厭棄了廬隱,淦女士的詞人筆調太俗,淑華女士的閨秀筆致太淡,丁玲女士的作品恰恰給了讀者們一些新的興奮?!盵5]于細微之處洞察,方顯批評家的對于作家的敏銳體悟。

從小說批評到沈從文自己的小說創作,沈從文避免前十年小說創作的種種弊病,如“嚇人的單純”、文章與文章表示的欲望顯得倉促而草率等,在前十年有益的試驗和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小說創作進一步的發掘與深化。在《我怎么就寫起小說來》中,沈從文回憶:從我生活中所遇到的人和事情……切割任何一部分下來,都比當時報刊上所載的新文學作品生動深刻得多。[6]在小說批評研究過程中,沈從文逐漸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創作思路,并應由于自己的創作實踐。

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沈從文的藝術真的成熟了,在1934年寫出了代表作品《邊城》,奠定了自己在現代小說史上的地位。沈從文對于中國傳統小說創作的現代發掘,雖然他沒有受過正規系統的大學教育,更沒有在國外讀書深造,但是憑借著極高的天分和對文學孜孜以求的熱情,進行自學,在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20世紀上半葉中,能夠在現代小說書寫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對小說創作提出了很多自己的看法,“我原本看過許多新舊小說,隨同五四初期文學運動而產生的白話小說,文字多不文不白,藝術水平既不怎么高,故事又多矯揉造作……”[7]沈從文對于現代性的態度以及文學發展有自己獨特的思考,他的小說創作選擇與五四啟蒙以來的主流創作之間存在著張力。沈從文在創作中表現出來的湘西概念和邊緣性的文化價值選擇,這對以工具理性為代表的中國現代創作小說來說,是一種有益的補充。從發展的角度來說,沈從文對于人性的重視,更是對小說創作的一種超前的解讀。沈從文所倡導的人性,并不是中國近代現代化進程中所追尋的,啟蒙主義的以理性為本的人性,而是一種原始的自然的人性,這種小說主題的回歸,

沈從文并不是一個治病救人的良醫,他對于小說創作的某些觀點和評判也并不符合歷史的主流價值觀,但是,我們不能否認,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湘西人,通過他筆下的湘西大地,我們可以更好地從人性的角度來關照我們的未來。

注釋:

[1][2][3][4][5]沈從文:沈從文全集,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9年第十六卷文論: 196頁、197頁、198頁、220頁、220頁.

[6][7]沈從文:《我怎么就寫起小說來》,《沈從文研究資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109-129頁。

猜你喜歡
小說創作沈從文
丁玲 沈從文 從摯友到絕交
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大(節選)
例談家庭成長經歷對張家玲小說創作的影響
微博評書:沈從文家書
沈從文小說開頭藝術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