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追風箏的人》看外國文學中的精神救贖

2018-09-17 07:25劉俊麗
青年文學家 2018年20期
關鍵詞:追風箏的人外國文學

摘 要:外國文化受到宗教的影響較為深遠,在文學表達上經常以精神救贖為核心,闡述主題。其中《追風箏的人》作為這類小說的典型作品,在影響力和銷量上都收獲頗多。本文從其故事情節梗概入手,討論主人公從內心掙扎到獲得救贖的整個心歷過程,對文章在精神層面的表達進行分析

關鍵詞:外國文學;精神救贖;《追風箏的人》

作者簡介:劉俊麗(1987-),女,漢族,河南長葛人,本科,許昌技術經濟學校助理講師,研究方向:中職英語教育。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0--01

《追風箏的人》的作者是卡勒德·胡賽尼,1965年出生于阿富汗的喀布爾。文章使其處女作,屬于自傳體小說,在2005年發售以來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引起了世界各地讀者的強烈共鳴。作者通過簡單樸實的文筆,為讀者們呈現了一個關于背叛和救贖的故事,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文學佳作。

一、情節梗概

文章用第一人稱的視角對故事情節進行描述,主人公阿米爾在阿富汗出生,有一個亦仆亦友的小伙伴哈桑,有一次兩人在進行放風箏比賽時,哈桑為了幫阿米爾撿回風箏受到另一個孩子阿塞夫的侮辱,然而此時的阿米爾并沒有挺身而出,而是選擇了懦弱的閃躲,小說的題目《追風箏的人》也正是由此引出。同時,阿米爾還妒忌著父親給予哈桑的愛,通過不光彩的手段,趕走了哈桑一家,致使其流離失所。

阿富汗戰爭爆發之后,主人公隨著父親移居到了美國,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高等教育的影響,阿米爾逐漸的為自己童年的行為,產生了罪惡感。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阿米爾從父親親信的口中得知,哈桑其實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在百感交集中,毅然決定奔赴阿富汗,去尋找自己的弟弟,完成自己心靈上的救贖。最終,在歷盡艱難之后,也終于如愿以償,將自己的侄子帶到了美國,并實現自身的精神救贖。

二、心路歷程

文章表面以整體的時間線為軸,對跨度五十多年的跌宕故事進行平鋪式描述,但實際真正的主線是主人公阿米爾的心路歷程的轉變。

在年少時,追風箏的事件看似是童年的回憶,但在故事的發展過程中,阿米爾沒有勇氣幫助自己的朋友哈桑,已經在心理留下的悔恨的種子。是對主人公缺乏勇氣,不敢面對的一種側面的寫照。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父親對哈桑的關愛,不僅讓阿米爾產生了嫉妒的心理,更使生長出了悔恨的萌芽。這時,我們的主人公仍然沒有選擇正確的解決辦法,而是通過不光彩的方式,趕走了哈桑,導致少年時代犯下的罪惡。表面上,讓自己悔恨、嫉妒的哈桑走了,然而阿米爾的內心卻注定不能再次獲得平靜,傾注用一生的時光來背負與承擔,讓主人公一直生活在痛苦與掙扎之中。

青年時代,移居美國,遠離了家鄉,阿米爾也通過自己的努力脫離了貧困的生活,但是內心深處卻一直留存著童年時的愧疚與不安。迎娶索拉雅就是這一點最好的印證,索拉雅有著十分不堪的經歷,但阿米爾仍毅然的決定與其完婚,就是想通過這種方式使自己擺脫童年回憶的干擾,從對哈桑的愧疚中走出來,但事與愿違,他也并沒有得償所愿,仍然在愧疚中掙扎著。

直到有一天從拉罕口中得知了哈桑的真正身份,塵封的謎團才得以解開,阿米爾更加為自己童年的狹隘、膚淺、懦弱而感到自責。同時,做出了回到阿富汗去尋找哈桑的重要決定,完成自己真正的救贖。

三、救贖歷程

在經歷了各種不安與掙扎之后,阿米爾終于鼓起勇氣,踏上了屬于自己的精神救贖之路。在原著小說中,阿米爾實現心靈救贖的過程使十分艱難的,也是在這種艱難的過程中,才能讓精神救贖更加的徹底[1]。

在到達阿富汗之后,阿米爾得知了哈桑去世的消息,這足以讓其悔恨一生,但作者仍為他保留了一絲救贖的光芒。哈桑的孩子,也就是自己的侄子索拉博尚在人間,要想彌補自己的過失,必須通過對侄子的愛來實現,這也是拯救自己靈魂的唯一辦法。

機緣巧合之下,索拉博正是淪落在當年羞辱哈桑的阿塞夫的手中。這也是作者前后呼應的對比手法,少年時期的懦弱和悔恨仍然存留在阿米爾的心中,與此刻的義無反顧形成了明顯激烈的對比,也是阿米爾的成長帶來了如此巨大的變化。

為了救出索拉博,阿米爾還要與阿塞夫展開最終的“決斗”,完成這場精神救贖的真正高潮。在與阿塞夫的對決中,阿米爾也因為靈魂的成長而顯得“高大”了起來,在進行自我精神救贖的過程中,完成了主人公的蛻變與升華。在決斗中,雖然身體不及阿塞夫,但幾十年來的壓抑,讓阿米爾有著強烈的決心和深刻的悔意,只能勝,不能敗。因為一旦失敗,補救救不出索拉博,自己的靈魂也會隨之徹底死去,所以即使在身體受到極度摧殘的前提下,阿米爾仍然以強大的精神力,救出了索拉博,完成了自己靈魂的升華。

完成索拉博的解救之后,本可以獲得幸福的阿米爾卻被命運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索拉博在得知自己的身世之后,竟產生了輕生的想法,使阿米爾害怕不能實現自己的救贖,更害怕侄子就這樣走完自己的一生。在最終的禱告中,向真主祈求懺悔,在內容和儀式上徹底的完成了整個的精神救贖。

作者通過對一個人物大半生經歷的描寫,詮釋了精神救贖的心路歷程,將人物的內心刻畫得入木三分,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中,為人們講述了精神救贖真正的含義。也利用故事結構的設計為給讀者預留了更加開放的空間,讓其在欣賞作品的同時,品味人生的真正意義。

參考文獻:

[1]馬志欣.外國文學研究方法論研究概述[J].學園,2017(02):113-114+118.

猜你喜歡
追風箏的人外國文學
阿來對外國文學的擇取與接受
新世紀外國文學研究熱點問題與發展趨勢:首屆中國外國文學研究高峰論壇暨專家委員會成立大會會議報道
The Land They Lived on: Reading The Bluest Eye
外國文學研究“認知轉向”評述
《追風箏的人》:一本暢銷書的十年
淺析外國文學作品翻譯過程中的模糊處理
評《追風箏的人》中哈桑的悲劇人生
論《追風箏的人》中的友情與救贖
《追風箏的人》中體現出的雙重背叛與救贖
命運輪回轉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