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山岳救援中T型救援法的使用

2018-09-17 06:24楊志強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8年17期
關鍵詞:山岳使用

楊志強

摘 要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探險及攀越高山的人群越來越多,意外情況隨時顯現,人員受困于峽谷、山澗的現象時有發生,營救困難與日俱增。本文主要從構建繩索救援系統、快速接近受困者、安全轉移救出三個方面,闡述T型救援的使用,便于營救受困于山澗峽谷中的受困者。

關鍵詞 山岳 T型救援 使用

中圖分類號:U491.231 文獻標識碼:A

T型救援法主要用于解救受困于峽谷中人員的一種救援方法,通常適用于兩岸高度差別不大、具有一定深度的峽谷、山澗。此方法主要是利用繩索及其套件構建繩索救援系統,救援隊員借助救援系統快速接近受困者,安全將其轉移救出,通常將受困者轉移的一岸為救出岸,另一岸為對岸。

1構建繩索救援系統

構建繩索救援系是T型救援的根本,通常是利用繩索、救援擔架及繩索套件,制成營救受困者的一種救援系統。T型救援法的繩索救援系統包括制作繩橋系統、橫向移動系統和縱向升降系統。

1.1制作繩橋系統

通常在橫跨兩岸之間架設的橫向輸送裝置,也就是說,將繩索(可用拋繩器)由救援岸拋射到對岸,固定到已經在兩岸制作的支點上,從而構建繩橋系統。兩岸高度落差盡量小,通常選擇從相對較低岸救出受困者。

一是制作支點。在兩岸選擇固定物體作為支點,利用繩索、安全鉤或其它器材與固定物體進行連接固定。支點為樹木時,通常利用多個樹木制作合力支點;山巖為支點時,繩索通??可綆r的底部纏繞。需注意的是:兩端固定物體的支點通常選擇高度一致的位置。所需器材有扁帶、繩索、保護墊及安全鉤、ID和STOP、多孔板、抓繩器、雙滑輪等。通常設置雙股繩橋支點每端1個,牽引繩支點每端1個;繩橋保護支點每端1個;主輸送繩支點(位移系統)1個,隊員保護支點1個。

二是連接套件。先用安全鉤與合力支點連接,再用ID或STOP連接安全掛鉤,兩根主繩和牽引繩穿過ID或STOP。注意:繩索一定要按照ID或STOP規定的方向纏繞,纏繞后還要用繩索試牽拉,確保起到保護控制作用。

三是架設繩橋。拉緊繩索時,為了省力,通常使用繩索、安全鉤和一對雙滑輪制作五倍力的倍力系統(制作方法為:在繩索的一端制作一個八字結,連接安全鉤,固定在動滑輪A滑輪上,用繩索依次纏繞B滑輪的下軌道,纏繞A滑輪的下軌道,纏繞B滑輪的上軌道,纏繞A滑輪的上軌道,此時繩索的另一端為拉力端),動滑輪一端固定在主繩橋或者救援主繩上,另一端固定到支點上。用力牽拉倍力系統拉力端,分別將兩根繩橋拉緊,利用STOP或ID固定繩橋并用余繩固定保護,然后用繩索在繩橋適當位置上打抓結,固定在保護支點上。

1.2制作橫向移動系統

將雙滑輪放置于繩橋上,用安全鉤連接雙滑輪和分力板,在兩根牽引繩一端分別制作雙股八字結,用安全鉤連接分力板上方相對應的左右兩孔,牽引繩起到水平牽拉的作用,兩根牽引繩的另一端分別與支點的STOP或ID連接。

1.3制作縱向升降系統

將輸送繩的一端制作雙股八字結,掛好用安全鉤,與分力板靠近對岸一側下方的孔進行連接,在分力板相對應的孔內用安全扣連接單滑輪,輸送主繩掛好動滑輪后,連接到單滑輪上。此時輸送繩主要用于救援隊員和受困者的上升與下降,輸送繩的另一端與支點的STOP或ID連接。

2快速接近受困者

由于受困者受困的時間比較長,環境比較復雜,這就要求救援隊員預判受困者可能出現的情況,攜帶一些必要的救助用品,自身做好安全防護,連接好橫向移動系統和縱向升降系統,利用繩索救援系統,快速進入目標區,安全接近受困者。

2.1做好救援準備

救援隊員穿戴全身安全帶并做好防護,先用安全鉤將兩根長短不同的扁帶與全身安全帶連接,救援擔架兩端的扁帶和短扁帶的另一端與動滑輪下方的安全鉤連接,長扁帶的另一端與分力板正下方園孔連接,身體自動懸掛于繩橋上,救援作業手與繩橋的距離以橫移時能伸手抓住繩橋為宜;將位移系統正下方的動滑輪通過安全鉤扣在自身安全坐帶上。在準備階段,救援作業手根據受困者的狀況,攜帶安全帶或擔架,對繩索救援系統和本人進行安全檢查,確保各環節安全。在此需要注意的是:適當攜帶救援藥品,及時實施救助;保護器材,對受困者實施安全保護,減少不安全及恐懼感,比如安全頭盔、眼罩。

2.2移動橫向系統

對岸人員拉拽牽引橫向移動系統,同時救出岸人員放牽引繩和輸送繩(含倍力系統),救援作業手移動到受困者正上方,兩岸人員將牽引繩固定,救出岸隊員牽拉主輸送繩,提升縱向升降系統,救援隊員解開長扁帶與安全帶連接的安全鉤。

2.3下降升降系統

根據指揮員的口令和橫向移動系統上的救援人員發出的信號,固定橫向移動系統,救出岸人員緩慢放松主輸送繩,縱向升降系統下降,直至救援隊員接近受困者,救援隊員和擔架與動滑輪分離。

3安全轉移救出

救援隊員將受困者安全移動入擔架,與縱向升降系統連接,利用繩索救援系統,將受困者轉移救出。

3.1提升縱向升降系統

給受困者穿戴全身安全帶并移入擔架或,先用安全鉤將擔架扁帶和全身安全帶與動滑輪連接,再將自身的安全帶與動滑輪連接,此時受困者在救援隊員的腹部。救出岸人員收拉主輸送繩,通常借助倍力系統牽拉,提升縱向升降系統,接近繩橋,救出岸人員固定主輸送繩進行保護。

3.2移動橫向移動系統

救援隊員利用扁帶和安全扣,將自己和受困者固定在分力板上,對岸人員慢放牽引繩,救出岸人員牽拉輸送繩和牽引繩,使橫向移動系統在繩橋上平穩移動,受困者和救援隊員到達救出岸時,兩岸隊員進行保護,救出岸人員將受困者和救援隊員從分力板上放下,及時從救出岸轉移受困者,直至醫療救護點,其余隊員撤收裝備器材。

猜你喜歡
山岳使用
體能在山岳救援中的應用研究
山岳想象的邏輯
東山寺
山岳的瓦倫丁 Marco Pantani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