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覺察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及實現途徑探析

2018-09-17 05:42李海亮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8年24期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現途徑

【摘要】自我覺察是個體超越自身習慣化的思維模式和應對方式,去知覺自己的身體、觀念、情緒、行為,了解自身特質、態度、目標的狀態,體察真實的自己的心理過程。從“矯治”和“發展”的兩個角度來看,自我覺察是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重要環節?;趯嵺`探索,本文發現案例討論、冥想、心理劇和拓展訓練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們進行自我覺察。

【關鍵詞】自我覺察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實現途徑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4-0189-02

大學生階段是個體身心的發展的重要時期。心理健康不僅是大學生自身成長成才的必備素質,更是大學生適應當前社會發展強烈需求。然而,就現狀而言,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仍不容輕視。受限于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的影響,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仍需進一步得到加強。分析各方面的原因,研究者認為缺乏良好的自我覺察行為,是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未能得以體現的重要原因。鑒于此,分析自我覺察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在聯系,探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學生自我覺察的實現途徑,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具有積極的實踐意義。

一、自我覺察的內涵

自我覺察最早是由Duval和Wicklund 在《A theory of objective self-awareness》(1972 年)一書中提出。指個體將注意力集中于自身時的一種心理狀態,包括對個體自身以及對自身與周圍世界關系兩大部分的覺察。根據覺察的指向內容不同,研究者們將自我覺察分為公共自我覺察(public self-awareness)和私人自我覺察(privateself-awareness)兩個維度。公共自我覺察關注的是個體在社會關系中所表現出來的自我特質的傾向性。私人自我覺察關注的是私密的及隱藏的自我特質。這兩部分相對獨立。個體可以只覺察到其中的某一層面,也可以兩個層面都覺察,甚至對這兩個層面均沒有覺察。學者俞國良指出自我覺察具有社會性、能動性、同一性、統一性四項特點。筆者認為,自我覺察是個體超越自身習慣化的思維模式和應對方式,去知覺自己的身體、觀念、情緒、行為,了解自身特質、態度、目標的狀態,體察真實的自己的心理過程。

早些的研究證明:自我覺察和心理健康有著較高的相關性。 Scheier、Carver(1977)發現自我覺察和幸福感有很高的正相關。Haffer、Tomarelli(1989)通過研究發現高公我覺察有利于促進形成更好的親密關系。程蕾和黃希庭在自我覺察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的綜述中也指出:適度的自我覺察有利于心理健康,能夠提高自我控制、觀點采擇等能力;自我覺察可以促進人們對成功的內部歸因,進而提升自尊水平。

二、自我覺察是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重要環節

基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促進大學生心理體驗、培養良好心理品質,達成健康心理行為和方式的實踐目標。國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存在“矯治”和“發展”兩種取向。這兩者雖各有側重,然而并不矛盾。越來越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達成了以發展性教育為主,以矯治性服務為輔和諧發展構建立體教育模式的共識。

自我覺察是心理矯治的關鍵因素??陀^而準確的呈現自己的心理問題和處理方式就會有更為明確的矯治目標和治療方面。而且,覺察本身就具有療愈的效果,它強調個體自身責任,要求主動去面對與內心進行接觸,變被動為主動,由人助轉自助,完成情緒調節、人格融合的過程。

自我覺察是自我教育的前提條件。大學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的實現是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終極目標,任何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歸結于自我教育,才能內化或轉化為個體的自覺行為,促進學生自身的成才和發展。個體要良好的進行自我評價與自我管理,實現自我教育,就必須對自身所具備的主客觀條件有一個全面客觀的認識。即進行良好的自我覺察。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自我覺察實現途徑的探索

自我覺察是個體感受身體感受、體驗即時情緒、識別自動思維、接收環境能量、將潛意識帶入到意識,發現真實自我的心理過程。筆者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常用到以下方法以調動和促進學生進行自我覺察。

1.案例討論。案例討論是指在從實際出發,將生活中發生的心理問題或心理事件以多媒體或文字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并引導他們加以分析、討論。這種方式在加深學生對所學心理理論知識的理解、把握和運用的同事是可以促進其對自身心理問題和解決方式的覺察。

2.冥想。冥想本是瑜伽實現入定的一項技法和途徑,是指把心、意、靈完全專注在原始之初之中的一種方式。這里所說的冥想指利用調息入靜技法,以達觀心自靜。即冥想者用的心去觀看、體察、分析自己的思緒雜念,任其流淌,不加干涉,久則自歸定靜。冥想是實現自我溝通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個體能很好的覺察自身的此時時刻的身體狀態和情緒體驗。

3.心理劇或角色扮演。心理劇又稱社會劇,是指參與者通過角色扮演來進行行為表現的一種心理健康活動。在心理劇表演過程中,參與者在安全、彈性的環境中,進入到過去或未來的某個時空點,以自然的狀態,再現事情的經歷過程,重現彼時的自我,并加以重新整合。在此過程中,參與者習慣化的問題應對方式和問題環境都能夠得以視覺化。

4.拓展訓練。拓展訓練通過情境模擬,讓參與者在特定的情境中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體驗式教育模式。拓展訓練包括體驗、反思、分享、討論、實踐五個階段。在體驗環節中,參與者容易體驗到內心的沖突,覺察到自己或別人的慣性思維和行為。反思環節是基于體驗過程進一步覺察。分享則是促進是參與者對周圍環境的我的一種覺察。

調動和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自我覺察的方法很多,以上方法各有其特點,都能一定程度的調動學生進行較好的自我覺察。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常滲透在心理健康課堂教學中加以應用。

參考文獻:

[1]俞國良.社會心理學(第二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3.

[2]屈正良,夏金星.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自我覺察與解決方式的調查分析[J].中國農業教育,2008.1.

[3]程蕾,黃希庭.自我覺知與情緒、心理健康的關系[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4(1).

[4]楊淑敬.自我覺察的實踐應用[J].教育教學研究,2016年98期.

[5]郭淑芬.溝通與覺察在大學生心理問題中的應用[J].社科縱橫,2017.3.

作者簡介:李海亮(1983.11-),男,漢族,湖南邵東,碩士,桂林理工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 。

猜你喜歡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現途徑
高校輔導員實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點分析
淺析高?!洞髮W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模式及建議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新趨勢
思維導圖&概念圖輔助翻譯教學實現途徑探索
探索醫院人才工作聯動機制的構建策略
如何將創新閱讀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
淺析我國公立醫院在新醫改下的財務管理目標和實現途徑
新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實現的途徑
評估準則國際化的路徑探索
高職院?!洞髮W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手段的實施途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