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何李淵奪關中而王,李自成卻亡?

2018-09-18 00:13滕新才
文萃報·周五版 2018年2期
關鍵詞:李自成李淵政權

滕新才

以關中為基礎統一天下,又以關中為基礎治理天下,大秦帝國開創的這一“關中模式”影響深遠,西漢的劉邦、隋朝的楊堅、唐朝的李淵正是沿著這個模式完成的統一。然而歷史的發展卻證明,只有最能代表關隴軍事貴族利益,最大限度利用關中人力物力資源者,方能運用這一戰略完成統一。

為什么?無他,蓋因在先秦中古時代,關中地區因其悠久的農業、四塞的環境、豐富的物產、稠密的人口,長期成為華夏民族政治、經濟和軍事中心,因此割據于此的政權,往往相比對手有著居高臨下的巨大勢能,讓對手,特別是偏安江南的割據政權無招架還手之力,進而完成統一。

然而,隨著時代變遷,由于戰爭破壞、人口激增、環境惡化等原因,自中唐以后,經濟中心不斷東移,長安和關中的固有地位持續下降,甚至多次被亂兵和異族(吐蕃)占領。唐末黃巢起義軍攻占長安,對這個十三朝古都進行了更為徹底的破壞,而后權臣朱溫把持朝政,又將都城東遷到了洛陽。至此,長安作為帝國首都的歷史永遠結束。與此同時,“關中模式”的統一歷史也宣告結束。

明末李自成起義,占據了湖北、河南大片土地,便效法漢唐,制定了西入關中、席卷天下的戰略方針。從此,李自成麾下百萬大軍悉數西去,逐漸喪失了戰爭的主動權。而由于關中凋敝導致起義軍的根基不穩,糧餉不繼,在短暫攻占北京之后的李自成又迅速被清兵趕出北京、山西和陜西,他本人最終身死他鄉。

(摘自《文史博覽》 )

猜你喜歡
李自成李淵政權
只買500匹馬
李淵:3萬人起兵,7年平天下
從心理傳記學角度研究李自成人格的初步構想
“能吏”的“魄力”
韓國出口導向工業化戰略與現代化模式研究
李淵起義
蔡英文“政權”下兩岸關系的走向
短暫的輝煌
李自成起義失敗的教訓再思考
李淵:江山是哭到手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