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遣唐使改變日本

2018-09-18 00:13毛劍杰
文萃報·周五版 2018年2期
關鍵詞:太學大唐學問

毛劍杰

遣使赴唐

自日本在630年派出第一批“遣唐使”后,一撥撥日本貴族青年前赴后繼渡海西去,而唐制、唐律、唐裝、唐詩,乃至作為日本假名底本的漢字,則陸續隨之東來。

到第9批遣唐使出行時,已形成了唐風臻于極盛頂點的“天平文化”。

于是,這一時期就成了“中日文化交流長河中浪峰上的浪峰”(武安隆《遣唐使》),日后成為李白摯友的阿倍仲麻呂,回國后利用漢字創立片假名的吉備真備(日本奈良時代學者、政治家)和為日本制定《養老律令》的大和長岡等人,都是在這個時代來到了大唐。

此前,日本朝野對于中華文化的態度,卻截然相反,持一種平視或俯視的態度。

改變始于663年的一場戰爭,日本試圖幫助被唐朝吞滅的百濟復國,而在朝鮮白村江口和唐軍大戰。當時,日本水兵萬余,有一千多艘戰船,而大唐水軍僅有七千余人,一百七十艘戰船。雖在人、船數量上相差懸殊,但大唐水軍船堅器利。日本遭遇完敗后,發現了和中國的距離。自此以后,日本使者來中國不再要求冊封,甚至甘心于等同“蕃國”。

國際太學

遣唐使們分三種身份,除學問僧之外,還有十八九歲左右的年輕留學生,他們都是日本中層官員子女,且必須學識、樣貌都需要達到才俊的標準,通常要在中國學習二三十年。另一種則是“請益生”,顧名思義,即本身已有學問功底,再赴唐作一年左右的短期考察,以期學問益加精進。他們一般年齡較大。

但無論哪種身份,都需在國子監中接受嚴格而正規的教育。唐代國子監有六學: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和算學,各學招生對象不同。據《唐六典》,進入哪一個學部要看家庭出身背景。吉備真備就是在四門學中就學。阿倍仲麻呂卻是在太學中學習,這或許與其父親為日本朝中高官有關。

被唐風改變的日本

遣唐使們不僅帶回大量的中國文物、書籍和五金百貨,也使中國的文學、宗教、典章制度等在日本“生根發芽”,而日本也因此長期處于唐朝主導的東亞體系之中。出身法律世家的大和長岡,入唐后潛心學習唐律,回國后曾與下道真備共同刪定律令二十四條,不僅條例照抄唐朝,連細則和格式都沿襲唐朝。營原娓成入唐學醫,回國后被任命為針博士,對日本的醫學發展極有貢獻……

更深遠的影響,則是大唐文化深入到日本人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從漢字、圍棋到飲茶,自傳入日本后長期發展已成常人習慣。美術史家伊勢專一郎說:“日本一切文化皆從中國舶來,其繪畫也由中國分支而成長,有如支流小川對本流江河?!保ㄕ浴犊礆v史》 )

猜你喜歡
太學大唐學問
訪襄陽大唐影視城
西安大唐不夜城燈光璀璨
漢代太學如何培養治國安邦之才
意林雙周歷學問勤中得(2017.9.16—2017.9.30)
嵇康·絕響
裁剪的學問
賽跑中的學問
遭遇大唐
宋代太學教育管理的責任追究
論東漢前期太學衰微的原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