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腸類癌的內鏡超聲診斷和內鏡黏膜下切除

2018-10-09 11:00席斌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18年9期

席斌

【摘 要】目的:討論直腸類癌的內鏡超聲診斷和內鏡黏膜下切除。方法: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選取黏膜正常的大腸隆起性病變的患者120例,均使用超聲檢測。結果:經過檢測后,有29例患者出現平滑肌瘤,有28例患者出現淋巴管瘤,有25例患者出現脂肪瘤,有24例患者出現直腸類癌,有7例患者出現直腸腔外膿腫,有4例患者出現直腸腔外黏液囊腫,有3例患者出現腸氣囊腫癥。在內鏡黏膜下將病灶切除。結論:直腸類癌可以通過內鏡超聲檢測診斷,并在內鏡在通過黏膜切除手術將病灶切除。

【關鍵詞】直腸類癌;內鏡超聲診斷;內鏡黏膜下切除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and endoscopic submucosal resection of rectal carcinoid.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8, 120 patients with normal mucosal eruption lesions were selected for ultrasound examination. Results: After testing, 29 patients had leiomyomas, 28 patients had lymphangioma, 25 patients had lipomas, 24 patients had rectal carcinoid, and 7 patients had extrarectal abscesses. There were 4 cases of rectal extramucosal cysts and 3 cases of bowel cystic disease. The lesions were removed under the endoscopic submucosa. Conclusion: Rectal carcinoid can be diagnosed by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and the lesions are removed by endoscopy through mucosal resection.

Keywords Rectal carcinoid;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ndoscopic submucosal resection

【中圖分類號】R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9-03--02

直腸類癌是一種少見的疾病,在早期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在診斷中主要使用結腸鏡,無法檢測中腫瘤的大小以及性質,是否出現淋巴血管的浸潤[1]。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使用內鏡超聲檢測能夠有效診斷出消化道疾病的情況。本文中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選取黏膜正常的大腸隆起性病變的患者120例,均使用超聲檢測,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選取黏膜正常的大腸隆起性病變的患者120例,均使用超聲檢測。其中,女性患者54人,男性患者66人,年齡在25歲到74歲之間,平均年齡在(56.9±4.1)。

1.2 方法

在檢測中使用電子腸鏡(Olympus CF Q 240)以及內鏡超聲系統(Olympus EU M 30)。在檢測中使用為微超聲探頭使用12MHz以及20MHz的探頭進行檢測。經過檢測發現黏膜正常的大腸隆起性病變后,通過肌肉注射的方式將5毫克的地西泮,通過靜脈注射的方法將10毫克的東莨菪堿。之后使用脫水充盈法進行超聲掃描,檢測患者的病灶的邊界,外形,內部回聲的情況,并進一步檢測腸壁的層次以及回聲的強度。在腸鏡下進行細針穿刺的病理學檢測。根據超聲診斷和病理學診斷的結果,在內鏡下在黏膜下將病灶切除。

2 結果

經過檢測后,有29例患者出現平滑肌瘤,有28例患者出現淋巴管瘤,有25例患者出現脂肪瘤,有24例患者出現直腸類癌,有7例患者出現直腸腔外膿腫,有4例患者出現直腸腔外黏液囊腫,有3例患者出現腸氣囊腫癥。與病理檢測對比,其中有4例脂肪瘤沒有得到病理證實,有3例平滑肌瘤被誤診為平滑肌肉瘤。在腸鏡下,類癌表現為廣基隆起,出現蒼白色或者黃色。在超聲下,邊界清晰,回聲欠均勻。在內鏡黏膜下將直腸類癌切除后,沒有出現穿孔或者出血的情況,經過隨訪,沒有患者復發。

3 討論

直腸類癌是一種臨床癥狀不明顯并且沒有特異性癥狀的疾病,在診斷中比較困難,主要使用腸鏡,X線檢查,病理活檢確診。在腸鏡下,直腸類癌會表現為黏膜下的結節狀的隆起。普通的鏡檢很難檢測到腫瘤大小,組織學的特征等[2]。使用內鏡超聲檢測中能夠檢測出現直腸壁的結構,根據腸鏡進行定位,超聲檢測出病灶的情況。超聲能夠檢測到直腸類癌出現明顯的邊界,腸壁以及腫瘤的各層結構,回聲欠均勻的情況[3]。在檢測中超聲的頻率越低,超聲的穿透性越深,能夠更加清晰的檢測出腫瘤以及組織的結構。超聲檢測直腸類癌的良惡性,內部回聲,肌層以及周圍血管浸潤的情況,超聲檢測的準確率比較高。在超聲內鏡下,可以進行根據腫瘤的情況進行切除手術。如果腫瘤小于1.5厘米,可以直接在腸鏡下進行局部切除手術。如果腫瘤大于1.5厘米,可以經肛門局部擴大切除手術。本文中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選取黏膜正常的大腸隆起性病變的患者120例,均使用超聲檢測。結果,經過檢測后,有29例患者出現平滑肌瘤,有28例患者出現淋巴管瘤,有25例患者出現脂肪瘤,有24例患者出現直腸類癌,有7例患者出現直腸腔外膿腫,有4例患者出現直腸腔外黏液囊腫,有3例患者出現腸氣囊腫癥。與病理檢測對比,其中有4例脂肪瘤沒有得到病理證實,有3例平滑肌瘤被誤診為平滑肌肉瘤。在腸鏡下,類癌表現為廣基隆起,出現蒼白色或者黃色。在超聲下,邊界清晰,回聲欠均勻。在內鏡黏膜下將直腸類癌切除后,沒有出現穿孔或者出血的情況,經過隨訪,沒有患者復發。鄺勝利等[4]研究的超聲內鏡輔助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直腸類癌38例分析研究結果與本文結果具有一致性,說明本文研究結果具有重復性以及可行性。綜上,直腸類癌可以通過內鏡超聲檢測診斷,并在內鏡在通過黏膜切除手術將病灶切除。

參考文獻

竇利州,張月明,賀舜等.內鏡下黏膜切除術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直腸類癌的對照研究[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3,30(4):209-213.

趙舒暢,莊文俠,高菲等.超聲內鏡引導深挖活檢聯合黏膜切除術診治早期直腸類癌[J].臨床消化病雜志,2013,25(5):302-304.

支濤,繆佳蓉,張天梅等.微探頭超聲引導下行 ESD治療直腸類癌有效性和安全性評價[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15):1905-1908.

鄺勝利,李修嶺,楊玉秀等.超聲內鏡輔助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直腸類癌38例分析[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5,32(1):50-5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