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產教融合的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2018-10-10 11:23陳新武
現代商貿工業 2018年28期
關鍵詞:五聯產教融合模式

陳新武

摘 要:應用型人才培養,是近年來國家人才培養戰略調整的重要舉措,也是地方本科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手段和途徑。 國內外對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較多,但對機制、途徑和模式卻研究較少。通過產教融合創新來探索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互信、互助、互利”的新型校產、校行、校企關系,充分發揮各方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強調實現過程中的“五聯”模式及與之匹配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的研究應屬于教育改革極具價值的領域。

關鍵詞:產教融合;“五聯”模式;“三互”機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8.082

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1 研究背景

隨著高校規模擴大,提高教學質量已成為一種共識。高校要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緊密對接產業和行業需求設置應用型本科專業,應用型本科高校應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下推進課程教學改革,以滿足區域行業企業日益變化的人才需求。產教融合可以提升學生的技能技術,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學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需要,是行業企業發展的需要,是學生提升價值的需要。國外高校很早就從不同的角度和視野對人才培養做出了探索和研究,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如美國高校的辛辛那提大學“工學交替”模式、百森商學院“創業實踐”模式、斯坦福大學“產學研培養”模式。

1.2 研究意義

通過產教融合中“校產聯盟”定制培養,明晰了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和質量標準,充分實現了人才培養的無縫對接;產教融合中“校行聯合”建立一支既有深厚理論基礎,又有較強實踐指導能力,多學科、多產業、多行業復合的新型教學團隊;產教融合中“校企聯動”管理機制,實行雙導師制和雙檔案制,教學管理上的雙模塊組織形式和雙聘雙評的考評機制;產教融合中“學用聯結”設計了三段式實踐教學體系,打造了集實驗、實訓、實習三位一體開放式的實踐教學平臺,產教融合中“學產聯拓”對接方式,構建使培養過程中普適性與個性化統一的課程群,體現“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2 產教融合“五聯”模式的提出

2.1 產教融合的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目標

結合本科應用型專業建設優勢,聯合產業、行業、企業有針對性的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展專業教學、共同構建教學團隊、共同評價人才培養質量、共建實驗、實訓及實習基地等,形成產教融合的“五聯”的人才培養模式,并通過學校與產業、行業、企業間的深度合作、無縫對接,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進一步增強教學科研及服務社會的能力、進一步改善企業經營能力,突顯高校、產業、行業、企業以及學生等多方共贏。

2.2 產教融合“五聯”模式創新

改革以往校企合作過于松散、發展不可持續的問題,構建“互信、互助、互利”的新型校產、校行、校企關系,充分發揮各方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強調實現過程中的“五聯”—— 即 “校產聯盟”、 “校行聯合”、 “校企聯動”、 “ 學用聯結”、 “學產聯拓”。針對教改目的,著力解決校產行企“五聯”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培養方案制定,以及與之匹配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主要為:

(1)“五聯”模式是學校、產業、行業、企業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共同開展教學活動、共同獲取利益等的有力保障,增強校產行企之間合作的持續性與緊密度。

(2)“五聯”模式通過對教學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建立了適應社會需求的課程模塊,而且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特長,使學生的學習更具針對性與實用性。

(3)“五聯”模式能提高本科應用型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控制理論課學分,適當增加實踐課程學分,并且采用多種實踐考核方式,使得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且對于重實踐、輕理論的學生而言,有利于提高其的學習興趣。

(4)“五聯”模式促使學生、學校與企業進行了充分的交流與互動,學生不僅對于產業內企業而言具備了更強的就業競爭力,而且對產業內相關行業也具備了更強的競爭力,著實提高本科應用型人才的就業競爭力。

3 產教融合“五聯”模式的實施

3.1 “三互”機制的引入

構建了基于“互信、互助、互利”的新型產學研用合作機制。通過“三互”機制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學風,增強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進而增強就業競爭力和適應能力。同時通過“三互”機制能夠與產業、行業、企業展開深度合作,提高了教學科研水平,實踐能力也能得到改善。另外,學院能夠與相關產業、行業、企業構建良好的合作關系,實現學院各項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3.2 “五聯”模式的主要內容

(1)建立“校產聯盟”推進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即學校聯合產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展專業教學、共同構建教學團隊、共同評價人才培養質量、共建實驗、實訓及實習基地等,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保障產業發展持續性,突顯高校、產業以及學生三方的合力共贏。目前,湖北經濟學院市場營銷專業(后簡稱本專業)擬依托省級示范實習基地“中百集團”涉足零售服務業、依托實習基地“人??萍肌鄙孀闵锂a業、依托實習基地“三源特種建材”涉足制造業等,實現了產教的思想融合。

(2)構建“校行聯合”促進教學團隊多學科、多產業、多行業復合,實行“雙聘雙評”的聘用考評機制。 “雙聘” 即在“校行聯合”機制下,學校和行業雙方互聘教師,并對于受聘教師按規定付酬;“雙評”即對學生和教師的評價考核由學校和行業共同完成。企業定期選派導師到高校為本科應用型人才進行授課或講座,高校定期選派優秀師資力量為企業相關決策提供咨詢建議或調研報告。目前,本專業與中百集團、中商集團、湖北省糧油進出口公司等商業,人??萍?、生物產業園等生物產業,三源特種建材、稻花香集團等制造業互聘教師,做到了產教的形式融合。

(3)創新“校企聯動”教學管理體制,改革學生考評模式。由于社會對于本科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更趨向于實用性,因此引進“校企聯動”教學機制后,對于學生的考評模式應該更偏向于考核其實踐能力,例如適當減少理論課程的學分比例,增加實驗、實訓、實習、學科專業競賽等環節的學分比例,且考評主體由學校自有教師擴展為學業導師+企業導師。本專業于2012年就制訂了相關政策,加大了企業導師進課堂比例,推動產教的過程融合。

(4)設計“學用聯結”立體的、多元的、全覆蓋的三段式實踐教學體系——一年級有觀摩實習、二年級有社會實踐、三年級有專業實訓,打造了集實驗、實訓、實習三位一體開放式的實踐教學平臺。2017年本專業與中百建立了“中百學生超市”,讓學生在實際經營中學到本領和經驗,真正體現了“學以致用”,踐行了產教的實質融合。

(5)采用“學產聯拓”機制對本科應用型專業進行特色課程群建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本科應用型人才更需要具備獨特的就業競爭力,以往泛化、陳舊、過分理論化的課程顯然無法適應市場對本科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應邀請企業、行業以及產業代表連同高校,共同確定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及課程安排,構建培養本科應用型人才的特色課程群,以增強本科應用型人才獨特的就業競爭力。目前,本專業與中百集團建有“中百藏龍學院”、與“稻花香集團”建有“經營人才特色班”等,完成了產教的對接融合。

4 結論

通過產教融合創新來探索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互信、互助、互利”的新型校產、校行、校企關系。打破傳統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了創新性的校產行企“五聯”的人才培養模式;將本科應用型人才的知識、能力及素質培養與課程設置、內容安排進行對應,構建圍繞“五聯”模式的特色課程群;為社會的發展培養大量實踐能力強、學習能力強的人才;并可以輻射到其他同類型本科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中去。

參考文獻

[1]劉楠,楊策.基于產教深度融合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7,(09).

[2]陳麓.關于產教融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福州理工學院為例[J].閩南師范大學學報,2016,(01).

[3]彭靜波.產教融合對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與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05).

[4]李學偉.以產教融合培養高水平應用型人才[J].北京教育,2018,(05).

[5]邢賽鵬,陶梅生.應用技術型本科高校師資隊伍體系構建研究——基于“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視角[J].職教論壇,2014,(09).

猜你喜歡
五聯產教融合模式
產前超聲診斷完全型Cantrell五聯征并全前腦畸形1例并文獻復習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校企協同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機制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創新“五聯”模式精準扶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