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諸相非相

2018-10-11 08:20孫海劉敏怡
南都周刊 2018年9期
關鍵詞:正品消費產品

孫海 劉敏怡

正品和山寨,相似的外表,不同的內核。

把它們放置于同一灰色幕布上,以上帝視角俯瞰,

這二者就像是處在兩個無限靠近但又始終不會重合的時空中。

拼多多的“山寨門”一時鬧得滿城風雨, 這些在拼多多上銷售的“山寨”商品不過是從隱蔽的城鄉結合部搬到全民目擊的電商平臺。山寨逐漸從一種現象演變為一種產業,再從一種產業演變為一種文化,在中國肆意生長。

山寨,源于正品,產自生活;而資本家想做的,便是沖淡真假間的分界線。贗品越來越像正品,并試圖凌駕于正品之上,占據一方市場。如若我們抽離出來,用冷靜客觀的遠距離視角來觀察和表達這個市場,那些拙劣的文字游戲不免顯得滑稽。

在此情景中,抽離自身來觀察這個產業,關鍵在于我們是否愿意抽離,畢竟生活不會像舉起相機那樣簡單。我們中的很多人,似乎正積極且自愿地沉溺于山寨文化中,并怡然自得地在用假貨堆砌自己的真實世界。多少人具有分辨山寨的能力,卻仍然愿意購買山寨,只因山寨有正品的影子,購買山寨似乎就會有與購買正品等同的幸福感。山寨文化源于消費主義在中國的盛行。人們迷戀主流消費文化,但現行經濟水平又無法滿足膨脹的欲望,這種收入與消費形態間的差距促使人們購買山寨產品,山寨產業也得以為繼。

鮑德里亞在《消費社會》中提出的“符號消費”,能很好地闡釋在消費主義的影響下人們過度消費的緣由。在后現代社會,消費并不是物質性的實踐,它的定義,不在于我們吃的食物,不在于我們使用的汽車,而是所有這些東西相加的意義的總和。 我們不僅要這個產品 , 更要這個產品的象征意義。很多時候,人們喜歡所謂的正品牌子貨,乃是喜歡它們所附帶的身份感,并不一定是喜歡產品本身。通過購買山寨產品,與正品相應的社會地位和身份認同似乎可以憑空架構。山寨盛行,無外乎是領會其神,建構其奢而不必付出高昂的代價。攝影師所選的食品類題材,雖然不是什么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但它們意在表達的消費心理是一樣的。有時候,也正因為這些食品無論真贗與否,價格都不算高昂,它們似乎就能更理所應當地存在于市場中,被資本家美其名曰為窮人們的“消費升級”。

鮑德里亞也是一名優秀的攝影師,他曾說:“攝影敘述的是我們缺席時世界的樣子,鏡頭探尋的就是這個缺席?!碑斘覀冊囍顽R頭一樣用第三視角來看這些產品,不難發現山寨食品確實有其劣質感,但真的去品嘗,正品和山寨的實際味道不盡然會有很大的差別。很多情況下,我們對原始品牌的篤定,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品牌價值本身足以成為動因 。本組作品食品整齊有序地擺放,某種程度上類比了現代社會的機器大生產模式。生產鏈上的產品,正品抑或是山寨,它們生產的最終目的都在于刺激消費,創造資本。

文化產業所構成的明星效應、廣告效應,為我們的消費設下定式。穿要穿得和明星一樣,吃當然要吃米其林餐廳,用也要用廣告里常推薦的明星產品,這樣才能稱之為“活得幸?!?。文化產業把“美好生活”與消費掛鉤,引導群眾去效仿富人的生活方式。換而言之,它在暗示只有購買正品,群眾才能獲得相應的幸福體驗。而在不想投資與正品相對應的價值時,一大票消費者便會選擇與正品無限靠近的山寨產品。實際上,購買正品就會有相應的幸福感嗎?答案當然是不盡然 。山寨產業,同正品產業一樣,實質上也歸屬于整個龐大的資本體系中。通過消費那些與“美好生活”相聯系的商品,現代人已經創造了驚人的消費量 。如此,消費不再內疚,從眾不再反思,消費刺激生產,資本家成為最后的贏家。

猜你喜歡
正品消費產品
新的一年,準備消費!
冬蟲夏草鑒別和臨床應用研究進展
浸潤“正品”課程文化培育學生自信人格
“新青年消費”,你中了幾條
消費輿情
信用消費有多爽?
2015產品LOOKBOOK直擊
新產品
產品
下一個酷產品是什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