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華縣農業農村發展對策

2018-10-12 09:26鄧文輝吳碧云徐志雄
現代農業科技 2018年16期
關鍵詞:三農發展對策

鄧文輝 吳碧云 徐志雄

摘要 本文分析了我國社會矛盾的轉變,基于習近平總書記的“三農夢”及五華縣發展現狀,提出了五華縣農業農村發展對策,以期發展農業、造福農村、富裕農民,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三農”夢。

關鍵詞 “三農”;發展對策;廣東五華

中圖分類號 F3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6-0260-01

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改變將影響今后縣域農業農村工作發展。筆者結合五華縣農業農村發展現狀,分析了社會矛盾的轉變,并提出相關發展對策。

1 五華縣農業農村發展現狀

1.1 更加注重由總量向結構轉變

在過去較長一段時間里,五華縣農業產業發展存在著“有基地無規?!薄坝刑厣珶o產品”“有產品無商品”的情況,近年來在政府引導和政策帶動下,五華縣農業產業規模已得到了一定的發展。目前,全縣水果面積逾1.77萬hm2,茶葉逾2 000 hm2,總量具有較大的上升空間,而結構問題也越來越重要。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本質就是一個結構問題,總量思維的局限性越來越大,諸多核心問題只有通過結構性的思維才能解決。在2016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做好“三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如何更好地推進五華縣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目前面臨的一個重要議題。

1.2 更加注重由硬需求向軟需求轉變

隨著社會的發展,特別是經濟的發展,人民對于物質的硬需求就會相對下降,而對服務、文化和環境等軟需求相對上升。十九大報告中對社會主要矛盾的新提法中,過去“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變成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要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要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主要任務目標,著力推進農業農村文化、服務、環境等的發展。為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要”,核心在于政府職能的轉變,推進政府職能向服務型轉變,是擺在各級政府面前的一大挑戰。

1.3 更加注重由增長向發展轉變

增長是手段,發展是目的,但兩者并不必然同步。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更注重于經濟增長、產值增長、效益增長,但目前保持增長可持續性也越來越重要,即可持續地發展。要堅持用新的理念、新的舉措,推進農業新的發展。要跳出農業發展農業,注重以農業產業為核心,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服務業發展,既能滿足需求,又能拉動經濟。要將農村產業與城市市場相連接,即要將農村產業的發展、產品的供給與城市居民的消費需求相連接,特別是與城市居民的旅游業、餐飲業、養老業、健康業等產業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實現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4 更加注重由城鎮化向城鄉一體化轉變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在城鎮安居樂業,而農村呈現日趨“沒落”的現狀,留守農村的往往是老人、婦女、小孩及病殘人員,導致農村的發展、農業的產出呈現倒退現象。要促進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發展,重點是要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機制,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創新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決策、投入、建設、運行管護機制,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同時,要完善規劃體制,通盤考慮城鄉發展規劃編制,一體設計,多規合一,切實解決規劃上城鄉脫節、重城市輕農村的問題。

2 對策

2.1 實現“農業夢”,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高效農業是農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著這個路子走下去,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此外,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農業的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因此,要結合五華縣農業農村發展實際,著力推進五華縣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發展。

一是要著眼于產業。要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繼續加大培育茶葉主導產業的措施和力度,要突出抓好長布柿花、雙華板栗、茶亭崗金柚等“一鎮一品”“一村一品”建設,培育發展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區、產業帶[1]。同時,采取社會資本與項目扶持相結合的辦法,抓好現代農業產業園、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現代農業旅游觀光園等三大現代農業園區的建設,著力打造一批較具規模的特色農業基地,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二是要著眼于產品。要堅持用品牌意識推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充分發揮農業產業資源優勢,著力抓好“三品一標”的培育創建力度,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強化品牌效應,全方位提升五華縣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全面打造特色現代農業品牌形象。三是要著眼于主體。要不斷加強農業科技推廣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強勁的內生動力。四是要著眼于改革。要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實開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促進農村土地有效流轉,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宣傳好“土地承包權三十年不變”的政策,落實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推動農村土地有序流轉,激發農村發展活力。同時要強化農業科技創新,不斷優化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提升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增強農業效益、農民收入[2]。五是要著眼于隊伍。要著力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依靠這支優秀的隊伍,推動現代農業快速發展。

2.2 實現“農村夢”,讓農村成為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把廣大農村建設成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因此,要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規劃先行、完善機制,突出重點、統籌協調,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3]。同時,要加強資本回村,鼓勵外出人員回鄉投資農業產業,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以農業產業為核心,拉動其他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此外,還要加強體制機制建設,把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作為一項長期堅持的方針,推動農業、農村發展[4]。

2.3 實現“農民夢”,著力提高農民收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更加重視促進農民增收,讓廣大農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好日子,一個都不能少,一戶都不能落”。目前,五華縣農民人口較多,為實現“農民夢”,應促進農民增收,著力提高農民收入,讓農民早日過上小康生活[5]。一是要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和家庭經營收入水平;二是要引導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提高對農村富余勞動力的重視度,保障農民的務工收入;三是要加強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落實,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四是要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維護好農民工合法權益,保障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的權利;五是要加強農民培訓,提升農民素質,提高農民的幸福指數[6-7]。

3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的“三農夢”[EB/OL].(2015-12-27)[2018-01-01].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12-27/7690028.shtml.

[2] 白娟.習近平的城鄉一體化思想[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8(增刊1):6-8.

[3] 崔香云.加快土地流轉 促進農村經濟發展[J].農家參謀(種業大觀),2010(8):8.

[4] 顧益康,邵峰.全面推進城鄉一體化改革:新時期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J].中國農村經濟,2003(1):20-26.

[5] 柯炳生.學習總書記三農論 實現強富美三農夢[J].農民科技培訓,2017(11):42-44.

[6] 徐慧.淺析新農村建設:以習總書記的中國夢為切入點[J].法制與社會,2016(34):213-214.

[7] 吳志蓉.情系“三農夢”建設新農村[J].江蘇農村經濟,2015(5):38-39.

猜你喜歡
三農發展對策
掀起學習《論“三農”工作》的熱潮
贊分鹽鎮裕牛村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三農”熱點
新階段“三農”工作的新主線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場現狀與發展對策
基于太陽能光伏發電的LED照明系統研究
2013年度“三農人物”揭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