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教育對階層固化的影響

2018-10-15 01:25呂欣怡劉大衍
青年與社會 2018年16期
關鍵詞:社會問題

呂欣怡 劉大衍

【摘要】歷史證明,教育是改變個人社會地位的重要途徑之一。但近些年來,教育對階層的實際作用飽受爭議,教育不再是實現社會合理流動的工具,反而成為了促進階層固化的“助推器”。正確認識教育對階層固化產生的影響,是根治教育弊病的不二良方。

【關鍵詞】階層固化;中國教育;社會問題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階層分化的不斷加劇,對“社會階層固化原因”這一議題備受關注?!半A層固化”是與社會流動相對應的一個社會學范疇,是指社會階層分化嚴重,層級分割明顯,導致的社會階層間流動較少的現象。社會階層的固化無限制加劇,社會人才就難以得到真正發覺,“知識改變命運”也終將成為空談。對此情況不加以遏制,無論對于社會發展還是社會穩定,其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如今,中國教育雖然逐漸走向大眾化,但由于其自身前期發展的扭曲,最終成為了社會階層固化的“助推器”。社會階層結構一旦固化,勢必會損害社會公平正義。本文將基于此,教育對階層固化的影響過程進行分析。

一、近現代階層固化成因分析

階層固化現象的產生涉及很多方面,以下我們將著重分析兩個成因。

(一)社會資源的分配不均

當前中國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下,經濟形勢呈現以市場為決定地位的態勢之中。由于社會存在的種種社會關系,例如社會勞動報酬分配不均,導致了個人之間,家庭之間,城鄉之間的資源分配不均的狀況。義務教育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為底層的“資源弱勢者”們,提供了接受教育的保障,但接受高等教育所需要的費用仍然有一部分家庭難以承擔,而大學畢業后的就業走向,也隨著制度的改革逐漸市場化,家庭社會資本的占有對受教育者今后發展道路的決定作用也逐漸增強。由此,資源占有差異,導致底層社會階層難以擁有足夠的資源支撐,支持其向上流動,從而改變目前的社會地位?;诖饲闆r下固定下來的個人、家庭、地區之間的資本差異和社會地位,就會呈現出穩定的特征。長此以往,隨著資本的積累、貧富差距的拉大,社會地位的代際穩固程度就會不斷加深和持續,導致社會不同階層的人民群眾難以得到良性而充分合理的流動。

(二)戶籍制度的制度性障礙

戶籍制度首先筑立起了城鄉之間的人口流動壁壘。從20世紀50年代后期開始,由于計劃經濟體制的最終確立,戶籍劃分為城市戶籍和農村戶籍,城鄉二元體制由此形成。城鄉二元體制是戶籍制度帶來的必然產物,戶籍制度將城鄉人口進行身份上的劃分,導致城鄉之間各自形成了相對封閉的地域,城鄉偏見也隨之產生,同時,教育資源的差別分配、人才流動機制的區別對待也導致了城鄉兩個層級之間的生活水平以及思想觀念的各自成型,城鄉之間各方面的矛盾由于制度性障礙不斷激化。戶籍制度造成的城鄉二元局面,“在客觀上造成了城鎮與鄉村的分裂,社會成員只是由于出生地不同,城市戶籍人口就在就業、教育、住房、社會保障、政治權力方面有了特殊權利,而農村人口就因為是農村戶籍而難以享受城市人口的諸多權利”這就導致了城鄉居民機會不均等,城鄉之間流動產生固化趨勢。

其次,戶籍制度也應用在不同城市地區之間。由于戶籍制度的地域特定性,加之城市發展水平的各不相同。戶籍制度帶來的“城市標志”觀念日趨加深,經濟發達地區城市在教育、就業等各方面都會采取“城市保護”機制,所謂“城市保護”是指發達城市對本地區資源、人才的外流進行制度方面的對內保護。這種“城市保護”機制,顯而易見,會將人才,資源的分配加以局限,從而導致發達地區趨于飽和,落后地區發展速度也會遠遠低于發達地區的人才收納速度,從而加劇城市地區之間的競爭和城市發展的差距,導致社會精優資源在發達地區的固化。

戶籍制度所帶來的城鄉二元與“城市保護”兩大重點問題,是社會階層固化的潛在推動因素。

二、當代中國教育對階層固化的影響

(一)影響作用方面

我們可以從社會流動的概念來理解階層固化的內涵?!吧鐣鲃邮侵干鐣蓡T從一種社會地位轉移到另外一種社會地位的現象?!倍A層固化,就意味著社會成員的社會地位不論是在代內還是代際層面都不會發生轉移。而這樣一種社會現狀的常態化就意味著社會不公平現象與日俱增和社會問題日益暴露。

“西方國家經驗表明,教育作為常規化社會流動的基本機制,是推動社會分層與流動的重要力量?!痹诋敶袊?,教育和與之配套的人才選拔制度本應該是推動社會階層流動的重要方式,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教育事業也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市場化的影響。這一變化讓教育從一個利于階層流動的工具變為了一個階層復制的工具,使得階層固化現象越發嚴重。

李路路的研究表明,無論在改革開放前還是改革開放后,人們的教育獲得都受到父代社會地位的影響,這是一種恒定的正向顯著影響。不過,“改革開放之后當教育機會的分配開始出現一定程度的市場化時,階層地位的優勢就更為明顯地表現出來”。

在小升初階段,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對獲得重點學校的教育機會有顯著的作用。居住地的級別越高,越可能進入重點學校就學;另外,父親的職業地位和父母的受教育年限對進入重點中學也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初中升高中階段的路徑分成兩類,一是重點和非重點學校的路徑差異,二是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的路徑差異。研究發現,與初中階段的情況一致,居住在較高城市級別、父親的職業地位較高或父母親的教育程度較高的孩子,更可能進入重點高中讀書;另外,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越高的學生也更可能選擇普通高中教育的路徑。與前兩階段的情況相比,高中升大學階段的路徑分流情況顯得較為平等一些,“具體表現為居住地級別和父親的職業地位對重點與非重點或大專與本科的路徑分化并沒有顯著的影響,但父母親的教育程度仍對孩子是否能進重點大學有顯著的決定作用?!?/p>

可見,教育對階層固化的影響,可以具體歸結為以下三個方面:(1)教育資源分配不均;( 2)精英教育的常態化;(3)單一的選拔制度。

(二)影響的成因探究

1.教育資源分配

城鄉二元體制造成的地區壁壘,社會資源的分配不均,都是會影響到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從而導致教育的不公平。中國當前普遍存在這一現象:城市教育優于鄉村教育、東部地區的教育優于中西部地區的教育。教育質量越優,意味著受教育程度越高,而受教育程度是當今社會人才選拔的重要標準之一:獲得過優等教育的對象和未受過優等教育的對象在受教育程度上的差異則會二者的就業競爭力有所不同:在同等條件下,因為教育因素的差異,城鎮人口會比鄉村人口更容易就業。如果這樣的現象廣泛存在,城鎮與鄉村之間、不同地區間的階層固化現象將會越發明顯。

中國的同級教育之中,存在著個體差異明顯的問題?!?015中國有749萬名研究生、大學生,外加往屆未參加工作的畢業生,2015年的高校就業人數多達840萬?!痹谶@如此巨大的就業壓力下,畢業生的就業問題迫在眉睫,有數據表明,在相同教育背景下,擁有社會財富較多的一方相較于擁有較少社會財富的一方而言,更容易獲得工作機會。究其原因,是因為上一代人積累的社會財富,為下一代提供了一個更好的教育環境、給予了更多的教育資源。同時也造成了雙方“雖然接受了同等水平的世俗教育,但是個人素質的培養卻產生了很大差異”的現象。

同時,“中國人因為普遍有著濃厚的家庭觀念,所以讓他們對“為子女積累財富”這一行為樂此不?!?,而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很容易出現權利或職業的代際傳承,而這樣的一種現象是非正常的,與社會而言不利于階層的流動。擁有社會財富較多的富人家庭會讓子女更容易接受高質量的教育、會讓子女更容易的擁有一份工作,穩定整個家庭的階層地位;而擁有社會財富較少的中下階層家庭,無法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環境和更多的教育資源,使得他們依然無法通過教育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也讓“寒門再難出貴子”的現象越來越普遍。

2.精英教育

精英教育,顧名思義,就是指以培養精英人才的一種教育方式和與其配套的選拔方式。它不單純以提高考試能力和考試分數為教育目的,而是以綜合素質提高來培養人才。

“19世紀初,英國就形成了從公學至牛津劍橋的精英教育體系?!蓖瓿闪私逃龔摹盁o償、大眾、社會多元性”到“有償、小眾、階層單一性”的轉變。20世紀以來,精英教育在全球各個國家成為了高等教育的主流,如日本、法國、美國、英國等。在這些國家中,如哈佛大學、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早稻田大學等名牌大學都屬于私立的高等學府,每年的學費額度十分之高,一般只有處于社會中上階層才有能力支付起這些大學的費用。雖然各個學校也有相應的獎學金制度來鼓勵更多平民出身的學生,但這些名牌大學往往坐落于一線發達城市,生活成本十分高昂。這一因素也讓這些制度收效甚微,并不能緩解學生學習生活所需的高昂費用,在本質上并不能解決這一問題。

另一方面,這一問題在我國還體現于精英教育同社會脫離這一現象。自1999年我國開始進行高等教育擴大招生以來,精英教育正在向著大眾教育發展,但是直到今天,精英教育仍然是各大高校培養人才的主要路徑。與此同時,在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下,我國的高等學府在本科教育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問題。在這些大學畢業的本科生,大多都選擇了出國留學或者投身于擁有優厚待遇的工作,這使得我國的優秀人才架空于我國實際社會。這使得來自各個階層的學生不能脫離于自己所處的階層關系,只生活于同上一代一致的社會階層中,造成了社會的階層固化。

這些問題的存在便讓精英教育成為了導致階層固化的原因之一,一份權威的美國精英名單顯示,920/0曾經于1940年顯赫的家族,在1977年仍榜上有名。實際上,社會資本在美國名牌大學招生中體現得十分明顯。在20世紀80年代的哈佛大學,家長為本校畢業生的考生錄取率為40%,而其他考生的錄取率僅為14%。

3.單一的應試教育選拔制度

在中國教育中,應試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形態,已經長期存在,并正在演化成為阻礙中國教育發展的因素之一。應試教育,是指考試主義,即一種以考試為本位和選拔人才方式的教育模式,“在這種教育中,考試和應試幾乎成為教育的唯一目的,一切為考而教,一切為考而學,考試和應試成了教育活動和人的發展的異己力量,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成了考試和應試的奴隸?!痹诖私逃x拔制度的影響下,學生的素質水平通過卷面考試成績來評估和體現,學生的綜合實力似乎完全被局限在對專門學科知識的學習和理解程度上,無關專業科目的素質難以通過恰當的形式進行體現。然而我們知道,高考制度是通往高等教育學府的必經之路。社會資源的不公平已經造成了地區之間教育水平的差異,而單一的應試選拔制度,一方面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由于該選拔制度前期忽視了矛盾的特殊性,對各地的人才選拔缺乏針對性,不注重地區教育實際,沒有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導致全國范圍內的人才選拔在單一形式選拔制度的影響下趨于不公平的態勢。由于同應試教育制度相配套的選拔機制存在一定的遲滯性,人才的流動也會因此受到局限,地區差異的長期存在,加之單一片面的人才資源挑選,勢必會導致社會階層流動的相對遲滯,從而觸發社會階層的空窗期——社會階層固化。

三、如何規避教育對階層固化的消極影響

(一)解決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的問題

首先是在義務教育的方面,義務教育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體現在表面上:

在我國各地區的城鄉之間,優秀的教育資源往往都集中于城市等發達地區,鄉鎮地區則相反,這樣的現象往往導致鄉鎮學校校舍破舊、師資短缺、教育經費不足而城鎮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教育規模大、教育質量優的兩極分化問題。

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它造成區域之間的教師資源分布不均衡?!倍旨夀k學和分級管理的辦學體制往往在一些能力有限的地區被當地學校實施為“創收辦學”,這一行為使得教育資源的分配也變得越發不均。

改變辦學體制問題,可采取以下措施:(1)國家宏觀調整辦學方針,改革教育制度;(2)地方政府切實履行職能,著重解決此類教育問題;(3)各個學校進行教師資源調整,合理調配師資。

二是在高等教育方面,高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體現在內容上:

高等教育同義務教育不同,受到來自社會、家庭、個人的因素更多,不能一概而論。就目前來看,高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主要體現在地方保護主義的盛行。

解決地方保護主義的問題,可采取以下措施:(1)國家調整高校招生制度和政策,體現機會公平;(2)相關監管部門切實監督各高校的招生情況。

(二)合理改革精英教育

我們今后要做的,就是將精英教育世俗化,避免其原有的“有償、小眾、階層單一性”等特點,發展能讓社會認可的素質教育,培養并留住素質型人才。

為此我們必須對教育選拔制度進行改革,使得大眾教育朝著素質教育發展而不是越來越接近應試教育的范疇。在選拔時盡量排除社會或個人對于被選拔者的影響,實現教育公平。

四、結語

正確對待教育,分析教育對階層固化的影響,從不同層面成因進行探索,才能有針對性的解決教育問題,促進社會流動,從教育的基礎工程開始,化解階層固化難題。

參考文獻

[1]馬傳松,朱橋.階層固化、社會流動與社會穩定[J].重慶社會科學,2012年第1期.

[2]吳愈曉.教育分流體制與中國的教育分層(1978-2008)[J].社會學研究,2013年4期第179—202頁

[3]王曉輝.大眾化背景的精英教育[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6(04).

[4]劉朝暉,扈中平.論“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對立性[J].校長月刊,2006(08)

[5]崔荃.家庭背景教育資源配置與收入分配差距[D].復旦大學,2010.

猜你喜歡
社會問題
“慕課”教學的“八年之癢”
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審美之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