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常教學中融入合唱訓練

2018-10-15 01:25姚娜
青年與社會 2018年16期

姚娜

【摘要】本文闡述了在日常教學中融入合唱訓練的實際意義,以及從八個方面介紹了如何在日常教學中浸透合唱的訓練,使學生以漸進的方式慢慢培養良好的合唱習慣,提高音樂素養,為將來的藝術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讓合唱藝術真正的為普通學生服務,真正的為音樂課堂教學服務。

【關鍵詞】培養合唱習慣;氣息與共鳴;和聲意識;音色的平衡

在各種藝術門類百花齊放的今天,音樂課已經在中小學教育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音樂課的存在已不僅僅是用“陶冶情操”來概括。在當代中小學生音樂教育中,合唱藝術已經成為了非常普遍和不可或缺的內容。它以操作方便,工具簡便,效果明顯等性價比高的特點,受到了廣泛歡迎。合唱是一種高雅的音樂藝術表演形式,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一種極為重要而富有成效且其他任何學科都無法替代的手段,是培養學生們喜愛音樂和提高對音樂的鑒賞能力,激發孩子們樂觀向上,豐富形象思維能力并促進智商和情商發展的重要途徑。合唱對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牢固的集體主義觀念和樂觀向上的健康心理有著重要作用。合唱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從當前的音樂教材中可以看出教材編寫專家非常注重二聲部實踐,并對多聲部節奏的練習提出了很多要求。

一、為什么要在日常教學中融入合唱訓練

由于合唱在中小學中的廣泛影響,日常的學校文體活動開展中已經有了越來越多的合唱比賽與表演。由于時間周期的特殊性,合唱團體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習與訓練中。優秀的合唱人才應該是從學生群體中來,還要回到學生群體中去。既要培養好的合唱成員,也應該使合唱成為真正的普惠藝術,讓其在中小學的音樂教育中發揮真正的育人作用。所以,合唱學習和訓練不僅僅為舞臺表演服務,更應該讓每一個學生去接受這門藝術的滋養,為學生的成長服務。

二、如何在日常教學中融入合唱訓練

(一)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和對合唱的興趣

由于通俗音樂流行音樂對青少年音樂審美的沖擊,學生尤其是初中階段的學生,很大一部分的現狀就是對合唱音樂并不熟悉。我們要用方法吸引學生,讓學生對合唱感興趣。音樂教育學家卡巴列夫斯基曾經說過,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就是把音樂的魅力傳遞給他們的必要條件。興趣是學習的動力?,F今的中小學音樂教材中有許多合唱作品,題材廣泛,風格各異,其中有不少流傳久遠的優秀的兒童合唱歌曲,深受學生喜愛。在音樂課上給學生播放這些優秀合唱作品,培養學生對多聲部合唱的興趣,還可以播放優秀的經典的合唱團聲樂作品和表演視頻(最好是淺顯的,易懂的,旋律動聽的作品)。通過這些課堂活動,讓學生對合唱產生全新的認識,培養興趣,產生學習合唱的欲望。小學階段可以選一些充滿意趣的作品。如《賣報歌》《鈴兒響叮當》《放風箏》,初高中階段可以增加難度甚至可以接觸無伴奏合唱,《阿拉木汗》《趕牲靈》等??傊?,選曲要揚長避短,從學生實際出發,既可以實現合唱教學的目的,又能培養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欣賞中盡情感受多聲部效果,了解合唱歌曲與齊唱歌曲的區別,豐富歌曲表現力,從而使學生深刻體會合唱的功能和獨特韻味。

(二)培養合唱的習慣

合唱習慣影響著行為習慣。一個好的合唱習慣的養成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不能單靠嘴巴來講那些枯燥乏味的語言要求,而是融入到平時的工作中。不管是科學發聲,還是舞臺表演,注意協同能力,意志品質的品質,都是從長久習慣培養出來的。

(三)氣息和共鳴在歌唱課上的訓練與滲透

中學音樂課有歌唱課與欣賞課。在歌唱課中,教材對學生的發聲練習都有一定的要求,這需要在歌曲學習的過程中去培養學生正確的姿勢,口型,調整呼吸,找到打開的狀態,明白什么是共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范唱,通過鋼琴伴奏帶著學生經常性的練習。集體練習氣息支撐時,為了避免枯燥,活躍課堂氣氛,可以請學生自帶塑膠氣球,練習音階時,請學生集體根據音階的節奏吹氣球,體會歌唱時腰腹力量的運用,能夠達到較好的效果。

(四)音色的平衡訓練

我們在整體訓練的同時,對各聲部要單獨提出要求,特別是音量,音色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直接影響著合唱的平衡。訓練初期,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在日常音樂課的歌曲教學中強調音色的質量平衡,音量的平衡,把握聲部交替的靈活能力,對于聲部之間主導與陪襯,紅花與綠葉的關系的認識和理解與實踐,隨著學生水平的不斷提高,應使他們具備自我評價聲音效果的能力,練就一雙音樂的耳朵,不僅會聽自己的聲音,還能分析別人的聲音,進而提高對整體音色的感受性。這將是一個長期細致的工程,需要在平常課堂教學中點滴滲透。

(五)在音樂欣賞中培養和聲意識

和聲意識對于學生的音樂素養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合唱訓練中,分聲部演唱是學生必備的技能,一個對和聲非常敏感的合唱團體在駕馭作品時會更加得心應手。這就需要在日常音樂教學中滲透相關能力的培養。在歌唱課上,如果是單聲部歌曲,在練聲時可將學生分組分聲部模唱,如兩聲部甚至四聲部,教師可通過講解基礎和聲關系和鋼琴彈奏和聲連接使學生直觀感受和聲效果和理解領悟和聲關系,進而掌握并達到可以表現演繹的程度,通過多聽多唱,提高合唱的理論知識與心理技能。在欣賞課上,對于音樂的旋律不僅僅在于聽,也應該適當唱一唱。為了欣賞旋律更加立體,教師可以配一些簡單的和聲用鋼琴演奏給學生聆聽,音樂是一種立體藝術,用多種直觀的手段讓學生多聽多看多唱多體驗,會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的和聲與合唱能力。

(六)節奏練習

節奏練習不僅促進合唱隊員敏銳的反應能力,培養自控能力和創造能力,更能培養學生敏銳的音樂感知能力,是增強學生音樂記憶力,提高歌唱水平和發展演唱技能的基礎。所以,對學生堅持進行循序漸進的節奏練習,是合唱訓練的基本內容之一。在日常教學中唱譜時帶學生通過唱奏學習和體驗基本的節奏型,并從單聲部節奏練習逐漸過渡到雙聲部甚至多聲部節奏的練習,練習的方式除了哼唱和拍手之外,可加入更多的體態律動,比如雙聲部的節奏中,一聲部采用拍腿的方式,二聲部則用跺腳。另外,當學習教材上的歌曲時,教師可以編配為歌曲伴奏的節奏型,由學生通過各種方式來為歌曲進行伴奏,如此一來,避免了節奏學習的枯燥,也無形中加強了學生駕馭節奏型的能力。

(七)吐字咬字訓練

吐字咬字除了音樂內涵與意義的表達和表現,對合唱的音色也有很大的影響。在日常教學中,特別是歌唱課上,朗讀歌詞是非常必要的環節。這里不僅體現著學生的語言素質,更考驗學生的語文功底。另外可以按照歌曲節奏朗讀,增加歌詞的多重體驗。最后可以快讀,鍛煉學生的口齒反應和靈活度。

(八)指揮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合唱的指揮手勢在日常的教學中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好的效果。在歌唱教學中,如果指揮手勢運用得當,會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在課堂上習慣了看指揮手勢,能看懂指揮手勢,能夠領略到指揮老師的意圖,是非常重要的音樂素質。在合唱中,指揮的手勢傳遞著音樂的情感。指示歌唱時需要運用的技巧。手勢巧妙地創造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氣氛,微妙的溝通著無以言說的情感。音樂不同于其他學科,不管在學生聆聽還是演唱時,教師不宜用語言去切斷學生的審美,應學會用手勢語來啟發和溝通。適時適當的手勢語言豐富了教師的課堂語言,補充了音樂中語言不能表達的內容,更利于師生之間的鏈接,利于課堂音樂學習。

三、在日常教學中融入合唱訓練的深遠意義

目前在很多城市特別是發達城市,隨著音樂教研的不斷發展,合唱藝術對于中小學生來說早已不陌生,多聲部音樂在課堂上的比重也因為學生合唱能力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未來的中小學的藝術教育的美育效果將越來越明顯,如果教師經過了切切實實的教研和教學,學生在學校里在課堂上積累了大量多聲部音樂的實踐經驗,將在他們進入大學,走入社會后,產生深遠的影響。之后接觸任何藝術種類,他們都將擁有一個更加立體的視野,更加全面的認識,更大的格局,理解能力更強,判斷更精確。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這件事情都值得我們去研究和實行。

四、結語

總之,在我們的音樂教師的工作中,我們要擔負起非常重要的責任,不斷的學習和改進更新教育理念,多方面的學習和深入音樂教育和學生音樂素質的培養,從工作中的一點一滴去發現一切可以幫助學生的可能,在普通的音樂教學課堂上去發現我們工作的重要意義,為學生帶來更多的可能,幫助他們提高音樂的各項能力,綜合素質,不錯過每一個提高他們的機會。在最普通的課堂上,在最普通的學生身上找到亮點,在最日常的教學中去實施音樂教育的意義。音樂可以登大雅之堂,但更重要的是它對普通學生的影響。合唱是非常好的方式,我們每一位音樂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去多多學習它,并將其滲透到對學生的教育教學當中去。此舉,意義非凡。

參考文獻

[1]陳巧姑.童聲合唱輔導與指揮[M].金盾出版社,201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