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共體時期西歐的安全防務合作

2018-10-15 01:25李濤
青年與社會 2018年16期
關鍵詞:歐共體

李濤

【摘要】冷戰時期,歐共體國家在一體化框架之外開展了一系列安全與防務合作,包括早期建立防務共同體計劃的嘗試與失敗,歐洲政治合作機制( EPC)以及20世紀80年代西歐聯盟的復活等,但在防務合作方面沒有取得實質性成果。從嚴格意義上講,它們不屬于歐盟安全防務一體化的概念范疇,最多可被稱為其早期探索階段。

【關鍵詞】歐共體;安全合作;防務合作

推動安全防務領域的一體化是歐洲一體化的重要方面。歐盟成立后,隨著CFSP的建立,特別是ESDP的建立,歐洲安全防務一體化才正式開啟。但在此前,西歐國家已經就推動歐洲安全防務一體化進行了積極探索,為此后歐盟安全防務一體化的順利展開,積累了經驗。

一、早期防務共同體計劃

二戰后初期,出于對德國的恐懼且為了防范德國軍國主義的復活,英法決定延續戰時的合作關系,繼續發展兩國在安全與防務領域的合作,并于1947年3月簽訂了《敦刻爾克條約》。之后,雙方進一步擴大安全合作的范圍,逐漸將更多的西歐國家納入由其主導的西歐安全與防務合作機制,致力于建立一個多邊的安全與防務合作框架。1948年初,英國外交大臣貝文提出,為了加強西歐國家之間的合作,預防來自德國的侵略,西歐國家應當建立一個多邊安全機構。1948年3月,英國、比利時、法國、盧森堡和荷蘭簽訂了《布魯塞爾條約》,隨后成立了布魯塞爾條約組織。這是戰后西歐國家成立的第一個多邊安全機構。簽約國致力于加強在經濟、社會和文化方面的合作,增強集體自衛能力。簽約國的主要動機在于確保戰后歐洲的穩定,預防來自德國的再次侵略?!安扇∵@樣的步驟,當德國的侵略政策復活時將是必要的?!边@一點意義重大,表明二戰后西歐安全合作的起源主要是針對德國的。

然而,與英法將德國作為安全防范對象不同,美國出于稱霸全球的戰略考慮,對德國的政策要相對寬容。二戰結束不久,美國從其全球戰略出發,便提出了重新武裝德國的想法。1947年莫斯科外長會議后,美國開始將對德政策納入其對蘇遏制的戰略軌道。但考慮到英法特別是法國的憂慮,此時美國重新武裝德國的步伐較慢。1949年蘇聯原子彈爆炸成功和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后,美國提出“前沿防御戰略”,決定將軍事線東移至聯邦德國,并開始著手重新武裝聯邦德國以便將其武裝力量作為對抗蘇聯的一線核心防御力量。

美國為了增強對抗蘇聯的力量,力主重新武裝聯邦德國。但此時法國依舊奉行盡最大可能弱化聯邦德國的政策,反對聯邦德國重新武裝。為了解決美國的要求和重新武裝聯邦德國將給法國安全帶來威脅之間的矛盾,法國總理普利文于1950年10月建議,將聯邦德國武裝納入到一個由法國占主導地位的、具有超國家性質的軍事共同體中,以實現“武裝德國人而不是德國的目的”,這就是著名的“普利文計劃”?!捌绽挠媱潯笔嵌鸷蠓▏鴮γ绹匦挛溲b聯邦德國的要求做出的妥協。該計劃的核心內容是由西歐各國提供軍隊組成“歐洲軍”,建立歐洲防務共同體。來自聯邦德國的武裝力量將加入歐洲軍,但不得單獨行動,不參加北約,不得設立國防部、國防軍和參謀本部。法國的用意在于借重新武裝聯邦德國的機會將聯邦德國納入到剛剛開始的歐洲一體化進程中。

1951年1月15日,西歐國家就建立歐洲防務共同體一事開始談判。1952年5月27日,法國、聯邦德國、比利時、意大利、盧森堡和荷蘭簽訂《歐洲防務共同體條約》。六國此舉的目的是“在它們中間建立一個具有超國家主義特征的,包括共同機制、共同武裝力量和共同預算的歐洲防務共同體”,以形成真正的共同防務能力,并將聯邦德國的軍事力量包括在共同武裝力量之中。西歐六國間這一具有超國家性質的防務合作計劃的范圍之廣和程度之深都是空前的。它反映了西歐國家試圖將戰爭工具匯聚在一個超國家機構中以避免相互間爆發戰爭的政治愿望。

防務共同體的提議來自法國,但隨后的事實證明其在具體實施中的最大阻力也主要來自法國。條約簽訂之后進入了各國議會表決階段。1954年8月20日,法國國民議會否決了該條約,主要原因是法國不愿意在國家防務領域分享主權,對將德國包括在一個歐洲防務結構中也存有憂慮。聯邦德國和美國也對該條約表示不滿。盡管聯邦德國對普利文計劃基本持肯定態度,但仍對計劃中對其施加的諸多限制表示不滿。美國則認為該計劃對聯邦德國限制過嚴,有礙于其對蘇遏制戰略的實施,因此對普利文計劃也表示不滿,并利用法國正處于印度支那戰爭的困境向法國施壓。因此,盡管建立西歐防務共同體的計劃和設想充滿了誘惑力,相關各國政府也愿意為此努力,但當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特別是在安全與防務領域的利益時各國政府仍舊表示出了極大的國家主義傾向。需要指出的是,該條約在聯邦德國能夠順利獲批這一事實表明,對1949年之后的聯邦德國來說,重回歐洲大家庭已經成為其最重要的外交目標。

對歐洲防務合作來說,防務共同體截止目前仍然是程度最深、走的最遠的一次嘗試。與此對應的是,2007年歐盟確立的共同安全與防務政策只是明確了在低層次的危機管理行動中進行合作,而不是像防務共同體中提出的建立集體防務。普利文計劃的失敗使得承擔西歐防務的重任落到了北約頭上,從此確立了北約在西歐防務中的優勢地位,并從事實上確立了聯邦德國的基本防務框架。隨著建立歐洲防務共同體計劃的失敗和聯邦德國將其軍事指揮系統納入北約的一體化架構,聯邦德國將其防務完全寄托在北約上,并接受了美國在西歐防務上的主導地位。這一系列事件不僅對聯邦德國的安全與防務政策,同時也對歐共體以及歐盟的防務合作產生了深遠影響。20世紀70年代建立的歐洲政治合作機制也不過是在不破壞冷戰期間歐洲脆弱的戰略平衡基礎上塑造歐共體外交政策輪廓的嘗試。

美國堅持重新武裝聯邦德國的政策,而普利文計劃又被法國否決,英法只得重新尋求解決辦法。英國于1954年提出了“艾登計劃”,建議以政府間合作的形式建立一個不具有超國家性質的政治安全同盟。西歐國家接受了這一計劃。1954年10月23日,六國對《布魯塞爾條約》進行修訂,決定吸收德國和意大利加入其中,將布魯塞爾條約組織改稱西歐聯盟。次年5月6日,西歐聯盟正式成立。

歐洲防務共同體的受挫使西歐國家明白,在冷戰的環境中,要想實現防務一體化是不可能的,這也促使歐共體國家開始嘗試另外的安全合作模式。

二、歐洲政治合作機制( EPC)的建立

20世紀60年代末,在全球格局中出現了東西緩和的勢頭。1967年12月,比利時前外交大臣皮雷·哈默爾( Pierre Harmel)提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新任務的報告(簡稱“哈默爾報告”)。報告針對東西方關系和歐洲形勢發生的新變化,提出了北約今后的任務,指出北約在維持足夠的防御性軍事力量的同時,準備與東方(指蘇聯)進行談判,求得政治緩和。

與國際格局上述變化相對應的是,歐洲一體化進程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放慢。為了扭轉這種局面,蓬皮杜當選法國總統后,提出要重啟歐洲一體化進程,以防止德國實力的急劇增強而危害法國的利益。與此同時,德國的歐洲一體化政策也隨著勃蘭特的上臺而表現的更加積極。1969年10月21日,勃蘭特當選德國新總理。勃蘭特上臺后明確表示,德國要在推進歐洲一體化的進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勃蘭特此舉是因為他始終將推進歐洲聯合與實施新東方政策聯系在一起。為此,德國“需要一個強大的共同體和對西歐一項積極主動的外交政策來平衡和提高德國目前在東方的行動?!紊系目紤]壓倒了經濟因素”。

1969年12月初,歐共體成員國海牙峰會召開。此次會議的主題是討論如何進一步推進歐洲一體化進程,政治合作問題是其兩大主題之一。這是歐共體國家在“富歇計劃”失敗后第一次正式討論政治合作問題。此次峰會上,歐共體國家達成協議,決定在繼續推進經濟一體化的同時加強成員國間的政治合作,并決定成立一個專門委員會,就歐共體國家的政治合作問題進行評估并提出建議。

1970年5月,負責對歐共體國家政治合作問題進行評估的達維農委員會提交了一份報告,又稱“達維農報告”。報告建議,在政治合作中,各國首先應該在外交政策上以政府間的方式進行合作?!斑@不只達到交換政治觀點的目的,而是要更加公開實現共同體的政治目標,即在歐洲外部政策中,歐共體應達成一致立場,以便向整個世界表明,歐洲現在有一個共同的政治使命?!?0月,歐共體國家批準了該報告,并在政治合作的有關問題上形成共識,提出政治合作的目的是協調成員國的外交政策,并在可能的情況下采取共同行動。歐共體國家同時決定建立“歐洲政治合作機制”。這一決定表明歐共體國家間的政治合作開始走向制度化,同時也標志著歐洲政治合作機制的初步建立。

歐洲政治合作機制建立之后的實際效果不能令人滿意。20世紀70年代初期,東方政策( Ostpolitik)為剛剛誕生的歐洲政治合作機制形成共識提供了一個機會,但是歐共體國家最終沒能形成一個集體的東方政策。威廉·華萊士( WilliamWallace)曾就此談到:“在1974至1978年之間,歐洲政治合作機制的討論范圍越來越大,幾乎涵蓋了世界大部分地區,但是盡管經歷了共同努力,仍沒能形成共同立場或共同行動?!?/p>

為了在政治合作上有所突破,歐共體于1975年12月出臺了廷德曼斯( Tindemans)報告,對歐洲政治合作機制的運行情況進行了評估,主張結束歐共體和歐洲政治合作機制之間的分裂局面,并提出建立共同外交政策的建議。該報告建議將歐洲政治合作機制融合到歐共體中,這將意味著共同體事務和歐洲政治合作機制事務的重疊。這一點令許多歐盟國家感到難以接受。多數歐共體國家仍然希望區分它們自己的對外政策和EPC框架內的外交政策合作,希望保留國家主權在對外關系中的優先權。最終,將共同外交政策引進歐洲政治合作機制的努力沒有取得成功。

總的來看,歐洲政治合作機制并不是歐共體的組成部分,它只是“作為在歐共體成員國之間交換情報、互相咨詢、協調觀點、統一立場和采取聯合行動的工具被建立起來的”。它更大的意義在于表明了成員國試圖在外交政策領域尋求深度合作的意向。歐洲政治合作機制致力于使歐共體在東西方沖突之間扮演一個更加重要的外交角色,主要關注政治和經濟方面的安全,而不是軍事安全。依此,歐洲政治合作機制明確了它在國際體系中的定位,即不尋求在“硬”安全領域與NATO的競爭(這是不可能的也是歐共體不愿意的),而是努力在談判中采取積極的立場,為緩解東西方之間的緊張局面貢獻力量。在外交政策領域,歐洲政治合作機制沒有建立起新的合作機制,只是試圖在現有的交流框架中進行合作。由于沒有有關歐洲政治合作機制涵蓋范圍的正式文件,歐共體國家無法在重大政策領域的合作上實現突破,只不過是盡力在相關具體事務上達成一致。

三、西歐聯盟重新啟動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蘇聯咄咄逼人的進攻態勢和美國隨后進行的反擊,特別是里根上臺后采取的對蘇強硬政策,美蘇關系重新進入了一種緊張對峙的狀態。兩國核軍備競賽加劇,相繼在西歐部署了大量的中程導彈,此前進行的裁軍談判全面破裂,西歐的安全環境惡化。西歐國家感到自己已經成為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核人質。為了擺脫這種不利的處境,以及對美國信任感的下降,歐共體國家越來越認識到發展自己獨立防務力量的重要性,于是重振西歐聯盟,加強在安全與防務問題上的合作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1982年10月,法德兩國領導人舉行了會談,中心議題就是西歐的安全與防務問題。在此次會晤中,法德兩國領導人就西歐的安全與防務合作問題達成了共識,確立了國防部長會晤制度,成立了專門協調防務政策的“安全與防務委員會”。1984年5月,法國總統密特朗在斯特拉斯堡發表講話,希望西歐各國在經濟合作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在政治和防務領域的合作。6月,在巴黎舉行的西歐聯盟外長會議決定恢復西歐聯盟的活動,以使它獲得新生,并成為“北約組織內的主要歐洲國家間在防務方面加強合作的一個論壇”。10月,西歐聯盟于羅馬舉行外長和防長聯席會議,并發表了《羅馬宣言》。會議決定加強西歐的共同防務,取消《西歐聯盟條約》中有關禁止德國生產常規武器的條款,協調聯盟各國有關武器生產和控制的政策,積極發揮歐洲在北約中的作用。同時,西歐聯盟海牙會議還通過了歐洲安全綱領,英法德三國也于隨后組建了協調戰略的三邊常設小組。英法兩國還逾越了歷來不能涉及的獨立核力量的禁區,探索在核潛艇問題上進行合作的可能,并決定共同研制一種空地短程導彈。這一系列事件標志著西歐國家加強了在安全與防務領域的合作。

參考文獻

[1] AlisterMiskimmon,Germany and the Common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of the European Uinon-Between Europeanisation and National Adaptation,p.25.

[2] Haig Simonina,The Partnership-Franco-German Relations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1969-1984,Clarendon Press,1985,p.82.

[3] AlisterMiskimmon,Germany and the Common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of the European Uinon-Between Europeanisation and National Adaptation,p.25.

[4] AlisterMiskimmon,Germany and the Common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of the European Uinon-Between Europeanisation and National Adaptation,p.26.

[5] Haig Simonina,The Partnership-Franco-German Relations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1969-1984,p.87.

[6] AlisterMiskimmon,Germany and the Common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ofthe European Uinon-Between Europeanisation and National Adaptation,p.29

[7] AlisterMiskimmon,Germany and the Common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of the European Uinon-Between Europeanisation and National Adaptation,p.28.

[8]李世安,劉麗云.歐洲一體化史,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15頁.

猜你喜歡
歐共體
從共同農業政策看歐共體的運行機制*
從共同農業政策看歐共體的運行機制
20世紀80年代歐共體與美國貿易摩擦探析
希臘加入歐共體原因探析
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歐洲走向統一
歐盟混合協定實施的問題及其影響
1982年,格陵蘭公投“脫歐”
中國與歐共體貿易關系面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
試析歐共體貿易保護工具與WTO體制的“對接”——以TBR為例
歐共體的WTO爭端解決實踐與政策評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