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文物保護和文物保護意識之間的關系

2018-10-15 05:39盧嵒
大東方 2018年11期
關鍵詞:文物保護文物意識

盧嵒

摘 要:文物保護工作一直以來都是國家和相關政府部門的重點工作內容,并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出臺,各級政府部門政策法規的完善以及相關管理部門力度的加大,文物保護工作已經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并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國家級的行為,使得文物保護工作在社會不斷進步的環境下,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效,為我國的文化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十分有利的作用。

關鍵詞:文物保護;物保護意識

隨著文物保護工作的不斷深入,如何樹立正確的文物保護意識也已經成為相關管理部門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如果能夠讓每一位公民都能樹立正確的文物保護意識,就可以讓我國的公共性文化與歷史文物得到應有的尊重,同時也能對政府部門與相關的文物保護部門的文物保護工作起到有效的監督作用,從而更好的推動我文化事業的發展,促進文化的傳承。本文從文物保護與文物保護意識之間的關系出發,就文物保護在不同意識中的表現形式做以下探究。

一、文物保護與文物保護意識

文物是在人類不斷發展的歷史長河中,被遺留下來的各種各樣的事物,是我國民族文化與生存方式的真實寫照[1]。文物保護是是指由國家出臺相關法律,由政府部門制定相關制度,由各級管理部門有效落實與實施,保證文物不會受到破壞與損害的工作。

二、文物保護與文物保護意識的關系

文物保護工作是國家與社會高度重視的工作內容,也是需要廣大公民共同關注的問題,有效的文物保護不僅能推動我國社會的進步,也能讓我國的人類文明得到有效的傳承。但是,僅憑出臺政策進行文物破壞現象的約束,對達到有效保護文物的目的是遠遠不夠的,也需要樹立正確的文物保護意識,建立對文物保護的觀念與思維方式,對相關部門出臺的政策進行監督。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中,對那些破壞文物的行為及時制止,有效的對文物起到保護作用。所以說,文物保護意識是決定文物保護工作能否順利實施的關鍵因素,而文物保護工作又對文物保護意識起到一個督促與約束的作用,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其具體表現形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國家意識

國家意識是指國家在文物保護方面設置相關的管理機構,并作為文物保護的最高級管理機構,如國家文物局。首先,它主要對我國破損的文物進行搶修與保護、對全國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行審核與申報、對重要文物進行挖掘與維護、并對文物保護工程的設計、施工做到有效的監督與管理,保證全國范圍內的歷史文物得到統一的管理。其次、國家級的文物保護與管理機構,也會針對我國的實際情況做出不同的法律法規,從而加強人們對文物的保護意識,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推動我國科學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2]。最后,一些國家高等的院校內也會設置相關的文物保護課程,建立文物保護院系,如,北京大學的文物保護學科,陜西文化保護專修學院。除此之外,我國相關的文物保護部門還會不定期的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對文物的保護情況全面掌握,對文物的研究提供科學材料,對文物的價值進行分析,從而保證每一個文物都能有一個完整的檔案,從而豐富我國的文物內容,推動文物保護工作的進程。

(二)社會意識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文物保護意識已經成為社會發展中的一項重要計劃,在社會意識中充分的體現。如,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強和改善文物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已經充分明確了文物保護人才培養與建設的工作措施以及為文物維修與管理單位的建設提出了具體目標,并加強大了對文物保護的財政支持,以達到保護經費寬裕的目的。同時,在我國社會文化體制改革中也已經將文物保護作為重點工作,從而有效提高社會凝聚力,使人們充分投入到文物保護的事業中,并完善了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如各地區建立的博物館、文化館、紀念館、科技館等,并免費開放,從而加大文物保護的宣傳力度,更好的發展文物保護事業。另外,將社會文化傳承體系建設健全,加大了文物保護利用與弘揚力度,對我國文化遺產地、具有歷史文化的名城名地做重點保護,從而有效促進了我國社會公益性文化成為傳承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將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與文物的價值發揚光大。

(三)集體意識

文物保護的集體意識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對文物的收藏、管理與研究工作,通過對文物的展覽,將所收藏文物的歷史價值、民族特色、藝術風格、與科學研究價值充分的展現出來,使文物對我國的歷史教育發揮更有價值的作用;第二、各類文物保護培訓班的建設,通過專業的文物保護人員對文物保護的重要性、價值與內涵進行宣傳教育,從而充分調動人們對文物保護的積極性,將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文物保護的事業中,從而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促進文物保護工作的順利進展;第三、以文物保護為核心,舉辦相關的主題活動,并設定“文化遺產保護日”,加強對文物保護的宣傳工作,使人們學到更多的文物保護知識,加深對文物保護的理解,樹立正確的文物保護意識;第四、設置了一定的文物保護獎勵機制,對考古人員在挖掘中的重大發現、文物科研人員的重大科研成果、以及對中國文物的收購與捐贈的人員,給予相應的物質獎勵,激勵人們的文物保護意識。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文物保護不僅是我國歷史文化的真實體現,同時也是人類的一種不可再生的重要財富,所以說在國家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文物工作的保護外,我國的任何一個公民都應該樹立正確的文物保護意識,熱情的投入到文物保護的事業當中[3]。

參考文獻

[1]武子龍.淺析文物保護宣傳教育及其在提高全社會文物保護意識的價值[J].中國民族博覽,2017(1):221-222.

[2]張曉博.淺談在新形勢下搞好文物保護的有效策略[J].魅力中國,2016(8).

[3]宋存國.關于文物保護與文物保護意識之間的關系[J].北方文學,2017(36):144-144.

(作者單位: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文化館)

猜你喜歡
文物保護文物意識
文物保護利用信息化建設研究
如何培養孩子的節約意識
例談概率統計備考的五個意識
地下文物保護首要舉措考古勘探程序應前置
當前文物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護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讓文物講述天路文化
初一學生符號意識的培養應從“理解”入手
消防意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