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腔鏡肺葉切除術與常規開胸手術治療肺癌臨床效果

2018-10-18 06:34額爾敦朝格圖
中國實用醫藥 2018年28期
關鍵詞:肺葉胸腔鏡切口

額爾敦朝格圖

在空氣質量下降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肺癌的臨床發生率正以極快的速度在增加。在該癥的作用下, 將對患者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促使其生活質量降低, 嚴重時更可能導致患者喪失生命。目前, 臨床多以手術的方式對肺癌患者展開治療, 且以常規開胸手術以及胸腔鏡肺葉切除術的臨床實施率居高。前者在將患者病變部位直接暴露的情況下, 可針對患者病灶部位進行有效清理, 但對患者造成的損傷較大。而后者則從微創手術的層面出發, 在達到治療效果的同時, 可將對患者造成的負面影響控制在最小。本次研究就側重針對臨床目前使用率居高的手術方案加以具體分析,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6年6月~2018年3月治療的100例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先入院, 50例)與觀察組(后入院, 50例)。觀察組男24例, 女26例;年齡55~78歲, 平均年齡(67.98±5.02)歲。對照組男27例, 女23例;年齡56~79歲, 平均年齡(68.43±4.62)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以常規開胸手術展開治療。按照常規方式進行全身麻醉(全麻)處理, 于患者肋間(約在第5肋處)進行切口, 術口長度保持在20 cm。在患者病灶部位完全暴露后, 對肺葉進行切除, 并按照常規方式對系統淋巴結進行清理。觀察組按照胸腔鏡肺葉切除術的方式展開治療。麻醉方式與對照組保持一致, 指導患者于術中保持仰臥位。于腋中(一般在患者8肋間)展開切口, 長度為1 cm左右作為腹腔鏡的置入口。同時, 于肩胛下(一般在患者8肋左右)行2 cm切口, 該切口為本次手術中主要切口。另在患者4肋左右做一8 cm切口, 輔助進行術中操作。術中, 在探明患者病變部位后, 先對患者病灶部位進行清理、切除, 并用常規慕絲線對切除端血管進行結扎。手術中需對患者淋巴結進行徹底清理。操作完成后, 兩組患者均按照常規方式完成對術口的處理, 并安置引流管。

1. 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手術指標(術中出血量、手術用時、下床時間)、術后肺功能指標(術后FVC、術后FEV1)以及并發癥情況進行比較。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及術后肺功能指標對比 手術指標方面, 觀察組患者手術用時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下床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肺功能指標方面, 觀察組術后FVC及FEV1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及術后肺功能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及術后肺功能指標對比(±s)

注:與對照組對比, aP<0.05

組別 例數 手術用時(min) 術中出血量(ml) 下床時間(d) 術后FVC(L) 術后FEV1(L)觀察組 50 162.01±1.02a 231.93±3.02a 2.03±0.32a 2.83±0.32a 1.65±0.53a對照組 50 182.83±1.73 348.32±2.09 5.04±0.45 2.32±0.32 1.23±0.32 t 73.305 224.088 38.545 7.969 4.797 P<0.05 <0.05 <0.05 <0.05 <0.05

2. 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出現3例(6.0%)并發癥, 2例術后感染、1例呼吸困難;對照組出現10例(20.0%)并發癥, 5例術后感染, 5例呼吸困難;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332,P<0.05)。

3 討論

肺癌屬于臨床較為常見的癌癥類型, 且結合近幾年本院接診情況可以發現, 在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該癥的臨床發生率正以極快的速度在增加。從臨床癥狀表現可以發現,在該癥的作用下, 很容易促使患者出現呼吸困難以及低氧血癥等癥狀。目前, 臨床對該類患者主要以手術方式展開治療,而在常規開胸手術的作用下, 將對患者胸廓的完整性造成影響, 對患者肋間神經同樣會造成不同程度損傷, 導致患者在術后恢復過程中疼痛較為劇烈, 且恢復周期較長, 促使該手術方案的綜合療效偏低[1]。同時, 在胸廓受損的情況下, 患者肺功能同樣會受到一定程度影響, 促使其血氧飽和度降低,間接影響到心肺功能。在醫療技術持續完善的情況下, 以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對該部分患者展開治療已經逐步于臨床得到推行。在胸腔鏡的作用下, 使得手術操作的精準性進一步得到提升, 可將對患者病灶周圍組織的損傷控制在最小, 實現對術中出血量的有效控制[2]。同時, 在該手術方案的作用下,不必對患者胸壁展開切斷操作, 患者肋骨以及肋間肌肉均保持在相對完整的狀態, 可有效保障患者的呼吸功能。

本研究結果顯示, 手術指標方面, 采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的觀察組患者手術用時短于采用常規開放性手術的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下床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肺功能指標方面, 觀察組術后FVC及FEV1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出現3例(6.0%)并發癥, 2例術后感染、1例呼吸困難;對照組出現10例(20.0%)并發癥, 5例術后感染, 5例呼吸困難;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合臨床實際可知, 胸腔鏡肺葉切除術的優勢側重表現為[3-6]:①借助胸腔鏡, 手術醫師可對病灶部位血管分布情況進行清楚辨識。②術中對切口長度要求較低, 便于患者在術后短時間內得到改善。

綜上所述, 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在治療肺癌中具有多方面優勢, 在保障臨床對該部分患者手術治療效果的同時, 可將對患者造成的負面作用控制在最小, 加快其恢復速度。

猜你喜歡
肺葉胸腔鏡切口
不同肺復張方法應用于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中的臨床效果比較
快速康復外科在胸腔鏡肺葉切除圍手術期中的應用
CT肺葉血流分布造影在診斷肺栓塞中的應用價值
奈維用于胸腔鏡肺大泡切除術后防止漏氣的療效觀察
小切口和標準后胸切口開胸治療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車大難題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風向
胸腔鏡胸腺切除術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自制小切口拉鉤在腹腔鏡手術戳孔切口縫合中的應用
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中轉開胸的臨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