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平面構成的角度看黃秋園后期山水畫

2018-10-18 09:57譚金平
關鍵詞:山水畫平面規律

譚金平

(陽光學院 藝術系,福建 福州 350015)

一、緒論

“構成”是個現代詞匯,作動詞,是指形成、造成;作名詞,是一個專有名詞,是指將一定的形態元素,按照視覺規律、力學原理、心里特性、審美法則等進行創造性地分解、排列、組合形成的視覺形式。而“平面構成”自然就是指在平面領域中平面元素及形態在二維空間中以一定的秩序和規律形成的視覺形式。[1](P01)在平面藝術領域,其實“構成”就是形的安排布局,是構圖的核心。而構圖又被稱為“圖畫的基礎的基礎”[2](P03),所以研究畫面中的構成,就是研究“圖畫的基礎的基礎”中的核心,包括構成元素(點、線、面)和構成關系,即研究點、線、面構成的藝術規律。視覺圖像的畫面形式結構對畫家思想、感情、觀念的傳達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國畫的創作歷來講求立意、立形,意在形先,形為意的基石,構圖為畫的立形。畫家在平面上運用不同“形”的(畫面)元素和不同的“立形”(畫面)結構組成的視覺作品來傳遞和表達他們各自的觀念和思想。[3](P01)解讀畫面構成,有助于科學地揭示平面作品的創作方法、創作規律、創作目的以及傳達思想。如果忽視或者缺乏對作品平面構成元素和構成關系,勢必影響藝術家思想感情的表達和藝術語言的發展;影響藝術表現力的充分發揮,造成表達的不暢和阻塞,甚至窒息藝術的創造力。

大部分的繪畫作品都是在二維平面上繪制的,因此研究繪畫作品也可以從平面構成的角度來研究與分析。而且從平面構成的角度來看繪畫作品,就是把繪畫作品當作平面設計作品來看,這樣既能研究繪畫作品中點線面的構成運用規律,又能探討體現繪畫作品設計感和時代感的具體方式和方法,對學習與研究繪畫創作規律有著積極的現實的參考意義。

選擇研究黃秋園后期山水畫作品為研究對象是因為他的作品有兩個代表性特征:一方面是這時期的作品極具傳統面貌;另一方面是這時期的作品又具有很強的現代設計構成感。

在筆者看來,黃秋園可能是現代中國畫畫家中最傳統的畫家之一。說他傳統主要是從他的藝術道路來看具有受業傳統的代表性。他從臨摹開始,靠臨摹筑基,后又入裱畫店當學徒,見識頗廣,“傳移模寫”的技能得到突飛猛進地發展,但接觸的都是傳統的中國畫教育。在近現代的中國,西學東漸掀起了巨大的浪潮,而他作為一個從業余創作的畫家到提前退休做一個專業畫家的過程中,基本上沒有受過系統的西畫訓練。所以他的畫是從傳統中來,按傳統的受業方式,靠文化修養與藝術直覺,融會歷代各宗各派的用筆、用墨、皴法等藝術特點,攝其所長并師法自然而創作出的作品,是極具傳統面貌的代表性作品。[4]

另一方面他的畫又是現代畫家中畫面極具現代設計構成感的作品。其后期成熟風格的畫作大多能突破傳統“三截”“兩段”的構圖,發展出極具個性的奇險布局,構圖飽滿具有張力,點線面的構成感極強。這時期的創作是他“用最大的主動性和不斷的追求,從‘師于人’‘師于物’而進入‘師諸心’;以驅遣各家、含英咀華的手段,用自家似古而實新的圖式,圖寫充滿自由精神與旺盛活力的胸中丘壑”。這時期的作品“不僅完善了如點線交響詩般的自家雄秀神奇的風格,而且創造了在石谿、石濤、王蒙之外又參以黃賓虹、龔賢墨法的莽蒼、雄渾、沉郁、豐茂、迷離,整體入大陰,局部又亮如閃電的新風格”。[5](P03)所以,其后期作品是具有成熟技法和獨特風格作品,從平面構成的角度來看黃秋園后期山水畫是極具現代設計構成感的作品。為了分析其風格特點中所具有的現代構成因素,就要從畫面的構成入手,分析構成元素,探討構成規律。這對總結黃秋園山水畫作品的構成風格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二、點、線、面構成形式在黃秋園后期山水畫中體現

在平面中,點、線、面成為組成畫面的基本元素,無論是具象形體還是抽象形體都可歸結為點、線、面三個基本要素。繪畫作品也不例外,黃秋園的山水畫在很多人眼里最突出的就是他那極具個性的點和線了,其實我們也不能忽視由點和線組成的面的構成特點。研究黃秋園后期山水畫的構成特點,也要從這三個方面開始分析其畫面中構成形式的運用特點。

(一)畫面中點構成

在幾何學中,點是一個零維度對象,它只有位置,沒有大小和顏色。在大眾的普遍觀念里,點是一個面積很小的圓形圖形。在平面構成中,整體畫面中占較小面積的圖形就可稱之為點,它有獨立的大小、形狀、色彩。在黃秋園后期的作品中運用了各種大大小小、濃淡不一、色彩不同的點。從平面構成角度來看,其作品中大部分都運用了點的重復構成、點的漸變構成和點的發射構成。

1.點的重復構成

在平面構成中,相同的圖形連續地、有規律地反復排列的構成形式叫做重復。重復就是把視覺形象秩序化、整齊化,在畫面中呈現出整齊、和諧、統一的視覺效果。其中也分基本型的秩序重復和基本型的自由重復。

在黃秋園的作品中,大多是基本型(點)的自由重復。1976年的《秋山幽居圖》中大小基本相等的點有規律地排列或分布,給人以平靜、整齊、渾厚的感覺,如樹葉的畫法,如山頭的礬點(如圖1中的①)。

2.點的漸變構成

在平面構成中,漸變是指基本型逐漸地、有規律地循序改變。其中有大小漸變、明度漸變、疏密漸變是在黃秋園作品中比較常見的。

大小基本相等的點不規律地排列,產生動態美感,密集處起到視線集中的作用,也能表示山石輪廓和草木豐茂。與疏的地方或空白處形成對比,產生空間感和節奏感(如圖1中的②)。

點的大小、濃淡、顏色、疏密不同,在畫面中構建出不同明度關系的體面,起到塑造形態的同時還強調了畫面的節奏關系。

3.點的發射構成

在平面構成中,發射構成是指相同圖形或近似圖形環繞著一個(或多個)中心點向外散開或向內集中。

在黃秋園的作品中,具有指向性的點,經常用來畫單鉤的樹葉或者雙鉤的樹葉,以及部分草木(如圖1中的③)。

(二)畫面中線的構成

圖1 黃秋園 《秋山幽居圖》

在幾何學中,線是點移動的軌跡,因此只有長度沒有寬度。在大部分人的意識中,線是一根細長條,是沒有粗細變化的。在平面構成中,線是在整體畫面中相對細長的圖形,可有獨立的大小、形狀和色彩。很多情況下,點的排列也可以形成線。中國畫線條的運用是非常重要的,它構造了畫面的基本結構和各個事物的基本形態。在黃秋園后期的作品中大量運用了平行線、曲線、折線以及各種不規則線條。從構成形式的角度看,其作品中的線條主要運用了重復構成、變異構成和近似構成。

圖2 黃秋園《石壁山局圖》

1.線的重復構成

山石中看似平行的直線、曲線或折線有規律地重復堆砌或排列,既表現出沉積巖的結構關系,又給人一種整齊、統一而不失律動的秩序美(如圖2中①)。

2.線的變異構成

變異構成是在重復或近似的基礎上對規律進行突破,在規律中表現出差異或局部的突破。變異是相對于規則的基本形和骨骼,如鶴立雞群等。如在黃秋園的畫面中經??梢钥吹皆诳v線條為主的山石結構中出現一些橫線條為主的山石擋在前面。

在畫樹林或者是樹叢的時候,以豎線條為主的某一種樹叢中點綴著以橫線條或者放射性線條為主的另一種樹(如圖2中②)。

3.線的近似構成

近似構成是指近似或同類的形象在二維平面中反復排列、擺放所形成的視覺形式。它比重復構成有更多的形式創造空間和靈活性。在黃秋園的山水畫中很多樹木的排列都是由扭曲而并行的線條構成了近似構成的結構(如圖2中③)。扭曲而并行的線條既保持了一定的秩序感和統一感,又有每一個基本形的各自特點,使得整體細節更豐富,造型更加生動,畫面更有律動感。

(三)畫面中面的構成

在幾何學中,面是線的移動軌跡。在平面構成中,面是整體畫面中點的擴大與線的拓寬,并且線和點的密集組合也可構成不同灰度的面。所以在黃秋園的畫面中,點與點、線與線或線與點的組合都會形成面。面與面之間也會形成一些大小的對比構成或黑白的對比構成等不同的構成形式。這些面或是樹,或是石頭,或是山,是作者用筆畫出來的圖形,是平面構成中的“正形”,而留白的天空、水、云都是作者在畫樹、石、山等物像是留出來的白底所形成的圖形,是“負形”,它們“黑白相生”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使無畫處皆成妙境,而這種圖形的表現方式在平面構成中就叫圖底反轉構成。

當然,在黃秋園的山水畫中也大量運用了面的重復構成和面的漸變構成等構成形式。比如其作品中大量山石的累砌形成重復構成或漸變構成;又如一棵樹就是一個面,而樹木的排列就形成了面的重復構成或變異構成等。

三、平面構成形式美的規律在黃秋園后期山水畫中的體現

平面構成的形式美的規律主要有:畫面構成的均衡美;畫面構成的對稱美;畫面構成的節奏美;畫面構成的對比美;畫面構成的和諧美。

山水畫跟人物畫、花鳥畫和平面設計作品不一樣,一般不會追求對稱美。在黃秋園后期的山水畫中我們也沒有發現有追求畫面對稱的構成形式。但對畫面構成形式的均衡、節奏、對比、和諧是有其獨特的追求的。

不論是主觀創作,還是客觀寫生,均衡是一個設計或繪畫作品中最基本的構圖要求,它使畫面看上去平穩、舒適。在二維構圖中都會感受到視覺重心和一個隱形的視覺力度杠桿。杠桿兩邊的圖形在視覺分量、重心、方向上相互抵消或增長,達到視覺感官上的力學平衡狀態,這時畫面達到均衡。均衡構圖的視覺支點不在畫面正中,所以是相對的平衡,也叫動態平衡。即使畫面表現出極其奇險的構圖,也都會去平衡畫面構成。如1976年秋月題款為隸書的《秋山幽居圖》飽滿而奇險的構圖中,左邊的近山高大而濃重,使得視覺的重心偏左傾斜(圖1為局部)。但在右邊的上方,作者畫了一排遠山,并加上穩重的書法題款,使得畫面的視覺中心又趨于平衡。

均衡、節奏、對比、和諧的構成形式共存于畫面中是相輔相成、共同作用的關系。

節奏是指畫面中各類對比關系所產生的韻律,是引導視覺走向的造型方法之一。節奏帶來的韻律是形式美的重要原則。

對比是強調造型元素特征的一種構成形式。這種形式是將不同性質的平面元素放置于同一畫面,產生大小、多少、曲直、方向、肌理等元素的對比,強調的是差異美感。

和諧又稱調和,是通過調和形式的運用,使畫面中的元素產生穩定、和諧、統一的視覺美感。和諧構成形式強調畫面形象的共性和聯系,減弱畫面中的對比關系。

有對比才會有節奏的產生,有節奏和對比又還需要運用調和對比關系來產生均衡的節奏和和諧的對比。黃秋園后期山水畫通過畫面用筆的快、慢、輕、重、緩、急和用墨的干、濕、濃、淡、焦等節奏關系給受眾帶來不同心理感受的形式美。但節奏是在均衡狀態下進行或緊或松的畫面構圖,脫離了均衡,節奏的優越性也就不存在了。節奏也是在對比的情況下產生的節奏,沒有對比就沒有節奏。而對比強調的又是差異性,畫面中對比形式的元素特征越鮮明,往往在情感表現上就越活躍、生動、激烈。同樣,對比也是在和諧的前提下運用對比才能使作品趨于完善。很多情況下,畫面中會產生比較強烈的對比,又要通過調和形式的運用,使畫面關系更適合于受眾的視覺和心理。但過于統一的畫面,又容易給人一種單調、乏味、缺少變化的感受。

所以均衡、節奏、對比與和諧是共同作用于畫面的,互相制約,互相襯托又互為基礎而存在于畫面的構成形式。均衡使畫面變得平穩、節奏使畫面變得律動,對比使畫面更加生動,調和使畫面更加自然和諧。只有將均衡、節奏、對比與和諧有機地結合,才能產生好的藝術作品。比如黃秋園《山家茅屋圖》中,畫山石的用筆比較方直,表現的山石是渾厚的;畫樹的用筆比較短曲,表現的草木是豐茂華滋的??傮w上看,有堅硬與藤松的對比,有厚重與飄動的對比。在黑白灰的節奏上,其突出的特點是在黝黑的畫面中經??梢钥吹交蛞还汕辶?、或一條路徑、或一面崖壁、或一間茅屋、或一團云氣給畫面帶來一絲光亮,猶如黑暗中帶來的一點光明和希望,讓人激動。在密密麻麻的點線交織中,他的畫面混雜而不破碎,畫境模糊而又分明,構圖飽滿而又通透。畫法的體面與點線充分表現了大自然充滿生命力的骨體與毛發,令觀者頓覺氣象萬千,目不暇接,又感覺蒼蒼茫茫,云煙滿紙。

先不說不同畫家的作品有不同的構成特點,即使同一個畫家同一時期同一風貌的不同畫作也有不同的構成特點,但同一個畫家同一時期同一風貌的不同畫作所追求構成形式美的規律大體都是一致的。所以在此可總結出黃秋園后期山水畫中構成形式美的規律如下:

1.整體構圖飽滿,山勢造型奇險,有迎面撲來之感。

2.筆墨濃淡相積,留白少而不可或缺,或有引人注目,或有引導視覺走向,或有給人以希望之光的感受。

3.線條繁密,點畫渾厚,表現出潤澤華滋的南方地理環境。

4.造型肆意大膽,敢于打破陳規。山的造型由普通的三角形變化為方形和圓形;樹的造型也更像舞動的身姿。

5.山石堆磊,樹木重疊,用平面化的方式處理事物的體積和空間,使遠近之距如壁上浮雕,從而形成了獨特的構成風格和繪畫面貌。

四、結論

毫無疑問,黃秋園是一位從“師于人”“師于物”到“師諸心”,而變通到“似古而實新”的成功者。他擅于把握住幾乎被同時代畫家淡忘的傳統方法,并且取法古人又不為古法所囿,無論在運筆還是用墨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風格特點并取得了非凡的成績,創造出真正屬于自己的“胸中山水”。從現代設計學中的平面構成角度看黃秋園后期繪畫,能找到畫面中的很多現代構成因素,也使得黃秋園后期山水畫具有很強的現代構成感和設計感。這一切都說明即使是從傳統中來,只要取舍得當,在繼承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方式方法,一樣可以開辟新的道路,創造出自己的風格,描繪出美好的畫面,給中國畫帶來嶄新的面貌。

猜你喜歡
山水畫平面規律
山水畫的寫生觀及價值初探
規律睡眠中醫有妙招
玩轉高考真題——平面解析幾何篇
中國山水畫的成熟
一幅山水畫怎么題字?
找規律 畫一畫 填一填
找排列規律
立體幾何基礎訓練A卷參考答案
參考答案
巧解規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