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工業遺址改造案例研究及啟示

2018-10-19 08:54南京林業大學210037
大眾文藝 2018年19期
關鍵詞:礦坑遺址景觀設計

(南京林業大學210037)

徐 英 (江蘇大學 212013)

曹 磊 (南京林業大學 210037)

隨著工業遺址復興的興起,國內的城市開始受到了影響與啟示。因此現如今,許多設計師開始將目光轉移到工業遺址景觀設計上來,開始尋找屬于適宜城市發展的道路。同時由于原工業基地的衰敗,導致遺留了一大批閑置的區域,影響生態環境,所以當務之急就是將這些遺址重新改造加以利用。因此我們需要通過學習和借鑒國內外優秀的案例,對現如今的工業遺址進行合理開發和改造。

一、研究的背景、意義及方法

1.研究的背景

文化正不斷地沉淀在歷史的發展中,刻印在城市建筑中,滲透到生活的各方面。城市的發展如果忽略了文化的多樣性,那將變成一座沒有靈魂的建筑空間,因而城市也呈現多元化發展?,F如今,我國很多城市都在面臨兩型社會的轉變,隨著城市工業化的進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導致了諸多問題,如工業污染等。為了改善這些問題,每個城市必須將生態學和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融入城市建設。而由于早期各個國家經濟格局和產業鏈的轉變,導致傳統工業文化逐漸走向下坡路,留下了大面積的工業遺址。因此,工業遺址的更新改造是城市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工業遺址的轉化和發展上,西方國家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們將先進技術應用于工業遺址的設計,讓原本在逐漸衰敗的工業遺址重新注入新的活力,保留了城市工業的文化。同時在近幾年,我國對于工業遺址的設計和改造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飛躍。由于工業遺址所處的地域不同,它的改造思路也會有所不同,合理借鑒國外的優秀案例,總結出適合自己道路的工業遺址改造的設計十分重要。

2.研究的意義

當今社會由于高新技術產業的高速發展,城市中遺留下了大批的工業荒地,帶了很大程度上的問題。首先,破舊工廠的拆除已經在大面積進行,人們忽視了他們的價值。其次,雖然這個地方非常破舊,但它的機械和工具都是歷史的見證。因此換個方面去看工業遺址又成為了一筆特殊的財富。將廢棄的場地、建筑、產品重新組合成一個新的工業場所,不僅具有深遠的研究意義,而且還具有景觀利用價值。

后工業時代的這種拆遷和重建是不可避免的,但會造成大量的資源流失。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要思考怎樣將工業廢棄地更大程度的加以利用,減少拆遷等帶來的二次浪費和污染十分重要,以此來減輕社會經濟負擔。

3.國內工業遺址的發展

20世紀90年代,工業用地的景觀設計已在中國出現。通過總結國內外的實踐以及優秀案例,國內許多設計師對理論和技術進行了改進。其中中山岐江公園是我國比較成功的案例,它在2001年建成,它不同于以往的中式園林,它還借鑒了很多西方的元素文化。這次改造設計是工業遺址改造的新篇章。 它揭示了不同層次的人性美,為人們帶來全新的體驗。

相較于國外的相關設計,現如今我國工業遺址復興還處在起步階段,由于對其認識不夠充分以及經驗有所欠缺,造成國內眾多改造中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我們需要在對國外優秀案例加以借鑒,并且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探究出適合自己的道路。通過對工業遺址的解釋,傳承并保護當地的區域特征,進而實現工業遺址改造合計的核心價值。

二、工業遺址改造的理論依據

1.工業遺址的概念

本文工業遺址是指具有文化內涵的工業遺存,是人類活動留下的印記。其中包括了兩個方面:一種是不可恢復的歷史資源,即工業遺產,還以一種就是可以再次使用的工業場地資源,即棕地。

2.工業遺產的概念

工業遺產作為一種全新的文化遺產已經引起社會的關注。它又呈現出有形和無形的兩大類資產,包含了工業遺址所依附的環境、建筑、設施以及形成的景觀。工業遺產的更新保護最早源于英國,它由多個原因所造成,可以歸為技術和工藝的發展、新能源和新材料的問題、產業結構的轉變、城市化的進程四個方面??傊?,工業遺產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我們應該應該認清其發展的原因為基礎,對其進行相關的研究,為工業遺產的研究作出貢獻。

十九世紀英國最先重視工業遺址的更新保護,并且伴隨著考古的興起,對其的關注迅速增多。在各國的遺產保護中,出現了將遺址改建博物館、改造成景觀公園、發展工業遺址旅游,進行綜合開發等方法。

3.工業遺址景觀設計

20世紀60年代發達國家逐漸發展起來的工業遺址景觀設計,近十年來發展迅速。它指的是工業荒地的更新和再利用,以及景觀設計和其他手段的運用。其中包括起源,建筑,土地,水源和植物等景觀要素。德國工業景觀設計中的回收與生態技術的發展促進了設計的發展,使之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三、國內工業遺址改造案例分析

1.上海辰山礦坑花園

(1)地理位置

上海辰山礦坑花園是廢棄礦場的成功轉型,它的理念充分體現了對文化與生態的傳承和保護。礦坑花園位于辰山植物園西北部,占面積大約4.3公頃。礦坑舊址為舊采礦遺跡,為保護礦山遺跡,美化生態環境,因而對該采石坑進行綜合設計改造,使之變成上海辰山植物園獨具一格的風景(如圖1)。

(2)現狀特征

人工采礦使辰山的東西兩側形成了兩個較大的礦坑,表面風化嚴重,外表面的植物已經消亡,部分地區的土地由于長時間暴露在太陽底下形成了明顯的褶皺。在上海辰山礦坑花園里,地形內部千變萬化,大概可以分為四個層次:山體、臺地、露水、平臺。水潭的面積大約有一公頃,高度差距大約有三是米。

圖1 上海礦坑公園

(3)設計構思

在辰山植物園的總體規劃中,礦坑處定位為特色花園。這次改造修復最主要的是考慮生態環境,治理污染和減少水土流失等地質災害。同時,在改造過程中,充分利用了礦坑的自然條件,保留了原礦址的原有特色,將歷史文化主題與植物園主題相結合。不僅給旅客提供了休息的地方而且也將現有自然資源和景觀相結合,體現了山水畫的意境。

2.北京798

(1)地理位置

“798藝術區”原本為北京舊工業廠區。它坐落于北京東北方向。由蘇聯五十年代建造,東德負責重點工程的設計和施工。該設計的風格為包豪斯風格,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雨洗禮。隨著時代的變遷,大片的房屋逐漸荒廢。

(2)特征現狀

近幾年來在798廢棄工廠中設立了各種不同功能的空間,如設計工作室、獨立畫廊、多功能媒體展示空間等。設計師對原有的空間布局進行了規劃,延續了國內外藝術空間對工業遺址進行功能置換以及帶給破舊的工廠新的生命。目前,798工廠的總面積六十四萬平方公里,文化產業創造的價值就達到三億,具有巨大的商業開發潛力。

(3)改造構思

北京的798廠作為城市的先鋒文化吸引了廣大設計師和社會的關注,從舊工廠到文化藝術區,充滿了藝術家們的理想。藝術即生活,這點在798的文化氛圍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在這次改造中,將原有的建筑外立面差不多都保存了下來,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就建筑的肌理和文化。廠房改造將原來單一的空間轉變為多方位的立體空間,擴大了原有的空間,增加了其流動性。并且采用了大面積的淺色玻璃,使798廠增添了藝術的味道(如圖2)。

圖2 798藝術區現狀

四、工業遺址改造的啟示

1.保證資源利用:現如今,國內大量的工業遺址廢墟導致環境受到了各個方面的威脅。所以如何將工業廢墟與設計改造相結合,使之能夠變為后工業景觀帶十分迫在眉睫。雖然這些工業遺跡存在一定的破壞性,但它珍貴的歷史價值是不可被磨滅的。所以設計師在進行工業遺址改造的時候不能全部推翻之前其存在的建筑意義,要學會保護和利用該地域的風土人情與建筑文化。從而達到既保護了歷史文化又使生態環境得到好轉。

2.尊重歷史:工業遺址的改造與建設之所以會讓人產生共鳴是因為其本身就具有強烈的文化底蘊,因此設計師在進行改造的時候,應該充分發揮其本質的特點,最大程度的保留其原始風貌和地域特色。也就是應該防止大規模的拆建,充分了解當地的特色,善待每一個站點,強調個性。與此同時又能使建筑與周圍的景觀相結合。使工業遺址不僅能夠帶給人們沖擊,而且還能是人們透過該景觀了解當時輝煌的歷史。

3.避免盲目開發和改造:工業遺跡景觀的核心思想可以說是保護和再利用,也就是人們開始意識到了它本身存在的價值,不再只是把它當做是工業廢墟。因此在工業遺址的開發和改造上應該避免大規模的盲拆盲建,要根據當地所留下的歷史文化,將其和更新改造相疊加,使城市都能擁有屬于自己的個性名片。如果盲目的跟風拆建只會帶來嚴重的后果,使整座城市與時代有所脫節。我們理應用長遠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工業遺址的改造與建設。在保護歷史文化的同時也需要不斷添加新的元素,使其更加充滿生命力。為了實現城市多方面的發展,對于工業遺址的保護和改造也應該實行多種方法,這樣才能使城市的文化具有各種不同的特性。

五、結論

與其他國家相比,當今中國廢棄工業用地景觀設計還存在很多不足和問題,各個國家和地區遺留的工業用地的背景也不盡相同。因此,在實施轉型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是非常重要的。對工業遺址的用地進行必要的分類也非常重要。在研究其他國家的優秀案例時,必須找到自己的設計方法和理念,并結合我國國情和當地人文地貌,使工業遺址景觀設計更好地發展。

猜你喜歡
礦坑遺址景觀設計
考古學家怎樣發現遺址?
西域門戶——兩關遺址
遼上京遺址
垂直綠化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礦坑地區景觀修復改造模式與技術研究
千年遺址 追尋炎帝足跡
訪小龍潭煤礦
礦坑
伍丹景觀設計作品
預應力錨固技術在礦坑邊坡支護中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