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城市競技體育發展現狀分析

2018-10-19 07:41陶靖平
長沙大學學報 2018年5期
關鍵詞:宣城市獎牌代表團

孫 俊,陶靖平

(皖南醫學院體育教研室,安徽 蕪湖 241002)

安徽省運動會是由安徽省政府主辦,省體育局、省教育廳承辦,舉辦地市政府協辦的全省最高規格的綜合性運動會.該運動會能充分有效地反映出安徽省的競技體育水平,也能顯示出安徽省競技體育發展現狀以及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在安徽省第十三屆省運會上,宣城市代表團表現優異,勇奪56.5枚金牌、8枚銀牌、22枚銅牌,總分1581.5分;2人6次破省青少年記錄,首次獲得金牌榜第十名的好成績.本文通過分析近三屆省運會成績,對宣城市競技體育發展存在問題與原因進行研究和探討,希望對其他地市競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近三屆安徽省運動會均設青少年部和高校部兩個大部,因宣城市只有兩所高校,與其他省轄市沒有可比性,所以筆者以宣城市代表團青少年部在近三屆省運會金牌榜、獎牌榜及各項目成績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采用了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數理統計法和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手段.

2 結果與分析

2.1 宣城市代表團近三屆省運會獲取獎牌項目縱向對比分析

分析宣城市代表團在近三屆省運會獲取獎牌的項目和各項目所獲獎牌情況(見表1),獲獎項目一共只有17項,其中獲得金牌有12個項目,在省運會25個比賽項目中,僅占68%和48%,有實力能參與競爭的范圍較小.

本文主要是對近三屆宣城市代表團所獲成績進行分析,筆者根據運動訓練學里的項群訓練理論[1],將省運會的宣城市代表團獲獎的17個項目按運動成績評定方法對運動項目進行分類,分為以下五類進行分析:

通過對宣城市參加省運會獲得獎牌項目的整合分析,按照每個項目的具體情況,根據項目的實力和潛力,對其進行相應的定位,可以將所有項目分為四大類,即重點發展項目——有田徑、舉重、跆拳道、拳擊、籃球、手球和橄欖球;待發展項目——有體操、擊劍、柔道、自由跤和古典跤項目;相對弱勢項目——有武術散打、武術套路、乒乓球、羽毛球和排球項目;弱勢項目——在省運會上沒有獲取獎牌的項目.

2.2 近三屆省運會宣城市代表團所獲獎牌分析

2.2.1 宣城市代表團在第十一屆省運會上的獎牌分析

為提高分析的參考價值,筆者選用宣城市體育代表團與省運會金牌榜上名次相近的十個代表團做比較研究,以提高研究的可比性和針對性.

從十一屆省運會的綜合獎牌榜成績可以看出,宣城市代表團與宿州、滁州、銅陵市差距較大,而與相鄰的其他七個省轄市代表團在金牌和獎牌數量上沒有明顯的差別;帶入金牌數中等偏低,對宣城市造成了重大影響,是宣城市排名靠后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表1 十一、十二、十三屆省運會宣城市比賽項目獎牌統計表

表2 第十一屆省運會與宣城市排名相近的十個代表團獎牌對比統計表

2.2.2 宣城市代表團在第十二屆省運會上的獎牌分析

從十二屆省運會的獎牌榜分析來看,僅僅從比賽金牌數量來看,宣城市代表團由十一屆省運會的19枚金牌下降到15.5枚金牌,帶入金牌的數量由上屆的8.75枚上升到11枚金牌,有小幅進步;綜合金牌由上屆27.75枚下降到26.5枚,有小幅度下降,綜合金牌處于中下層.獎牌總數從上屆的73.75枚獎牌滑落至本屆的69枚獎牌,降低了4.75枚.與第十五名的亳州和第十六名的黃山代表團差異不大,處境十分危險,與第七至第十三名的六個代表團,有較為明顯的差異,追趕難度進一步加大.總體看宣城市代表團處境沒有改善,處于趕超難度更大、被趕超形勢逼人的十分不利的位置.

表3 第十二屆省運會與宣城市排名相近的十個代表團獎牌對比統計表

2.2.3 宣城市代表團在第十三屆省運會上的獎牌分析

對十三屆省運會的成績進行分析,宣城市代表團的比賽金牌由上屆省運會的15.5枚金牌,上升到34枚金牌,增加了18.5枚金牌;帶入金牌的數量也由上屆11枚增長到22.5枚,綜合金牌由26.5枚上升到56.5枚增長30枚金牌,數量翻了一倍多,進步顯著.獎牌總數由上屆的69枚上升到86.5枚,增長17.5枚獎牌.這說明競技體育排名,獲取比賽金牌是硬實力,帶入金牌數量是重要因素.宣城市排名較十一屆、十二屆省運會由第十四名,上升到第十名,前進四個位次,比賽金牌和帶入金牌數量大幅提升起了決定性作用.但宣城市與后三名宿州市、淮北市、銅陵市代表團相比,金牌數量僅相差1.5—3.5枚,十分接近,領先優勢并沒有確立,稍有不慎,極易被反超.總體來說,在十三屆省運會中,不論是金牌總數還是獎牌總數,宣城市都有明顯的上升,宣城市代表團處境有了顯著的改善,但繼續上升難度大,后續儲備實力不足,排名第十的位次很不穩固,潛在威脅巨大.

表4 第十三屆省運會與宣城市排名相近的十個代表團獎牌對比統計表

2.2.4 近三屆省運會宣城市比賽成績綜合分析

綜合宣城市代表團在第十一、十二、十三屆省運會上的表現,可以分為四個方面進行分析:第一,綜合金牌方面,三屆省運會分別獲得27.75枚、26.5枚和56.5枚金牌,先是小幅度下降,后是一個跨越性進步.第二,比賽金牌方面,三屆省運會分別獲得19枚、15.5枚、34金牌,與綜合金牌一樣,同樣也是先有小幅下降,后是一次大幅度的跨越.第三,重大比賽帶入金牌方面,三屆省運會分別是8.75枚、11枚和22.5枚金牌,先是一個小幅度的上升,之后一個翻倍的增長,進步十分明顯.第四,獎牌總數方面,三屆省運會分別獲得73.75枚、69枚、86.5枚獎牌,總數量沒有很大的變化.從三屆省運會總體來看,第十一屆省運會到第十二屆省運會,宣城市代表團的成績沒有明顯的變化;從第十二屆省運會到第十三屆省運會,宣城市代表團比賽金牌、帶入金牌、綜合成績有了顯著的提升.

3 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3.1 政府層面因素

宣城市競技體育發展存在最主要原因是政府重視程度不夠、地方經濟實力不足.宣城1983年設立獨立行政區,2000年撤地設市,直到2013年10月才組織第一屆運動會,2013年11月組織了第一屆全民健身運動會.綜合性的運動會是選拔競技體育人才的重要方式,是政府重視體育運動的具體表現,雖然近年宣城市對體育運動重視程度有所提高,但短期行為很難保證競技體育取得好成績.

宣城市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設市之前是典型的“吃飯財政”,根本無錢投入體育等社會事業.近些年,宣城的經濟取得較快發展,2014年全市經濟總量發展為913億元,名列全省第十,雖然加大了體育等社會事業的財政投入,但與其他市相比仍較落后.綜上,薄弱的地方經濟制約了宣城市競技體育事業發展.

3.2 教練員因素

宣城市各項目教練員水平參差不齊,整體素質和能力不高,僅有市體育運動學校的教練是專業運動員出身,大部分項目的教練員由市體校的教師擔任.雖然這些教師也參加過相關培訓或有專業學習經歷,但僅僅可以滿足于正常的教學訓練,對競賽訓練不夠精通,訓練很難做到對癥下藥,突出成效.

3.3 運動員因素

市體育運動學校的教練認為十三屆省運會的傳統優勢項目成績大幅下滑,與家長不愿意送孩子參加訓練、運動員不足有很大的關系.承擔競技體育主要訓練任務的市體育運動學校生源不足,傳統優勢項目走下坡路,成績大幅下滑,是宣城市不能獲得更多金牌、取得更好成績的另一重要原因.

3.4 場地設施因素

宣城市目前沒有射擊、皮劃艇等項目訓練場地,網球、足球場地少,且不標準,標準的田徑塑膠跑道嚴重不足.雖然近年政府加大了建設力度,但體育設施和器材仍不能滿足競技體育訓練需求.宣城市代表團有的項目沒能參賽,有的項目在省運會上沒有好的表現,與專業訓練場地和器材缺乏關系密切.

3.5 學訓因素

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家長不愿意孩子參加訓練吃苦,也擔心訓練耽誤孩子文化課成績.宣城市教育體育局成立金牌課題組,進行跨縣訓練,遭到許多家長極力反對.應試教育、家長思想觀念造成學訓矛盾難以解決,運動員不足,特別是部分優秀運動員流失,對宣城市競技體育發展有較大影響.

4 結論與建議

(1)宣城市代表團近三屆省運會獲取獎牌,十一屆到十二屆基本平穩,十二屆到十三屆大幅上升,綜合排名由十一、十二屆的第十四,上升到十三屆的第十位,取得了跨躍式進步.

(2)宣城市競技體育水平在全省總體處于第三集團,屬于缺乏優勢、競爭力弱、實力差、亟待加強的團隊.提高宣城市競技體育成績,需政府重視,教體部門主抓,社會各界積極支持,綜合施策,加大力度.

(3)政府重視程度不夠、地方經濟落后、教練員水平偏低、運動員后備力量不足、體育設施不足、學訓矛盾等問題日益凸顯.宣城市應以問題為導向,出臺有效措施,對癥下藥,揚優勢,補短板,鞏固重點發展項目,加強待發展項目,發展相對弱勢項目,增充弱勢項目,努力實現爭先進位.

(4)宣城市競技體育發展不平衡,眾多項目未能組隊參賽,缺乏穩定的優勢項目,獲取金牌的項目也沒有突出優勢,代表競技體育水平的集體球類項目總體上基礎差、實力弱,在全省處于落后位置.宣城市應從組織、資金、項目謀劃上下功夫,集全市之力,增加參賽項目,積累項目優勢,再創競技體育的新輝煌.

猜你喜歡
宣城市獎牌代表團
獎牌
手工獎牌
首枚獎牌!
我省代表團召開全體會議 推選張慶偉為代表團團長 王文濤等為副團長
生如夏花之絢爛
基于GIS的宣城市地質災害等級預報預警系統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司法局五星司法所
一枚特殊的獎牌
各地代表團及代表剪影
Google Shuts Down Five Products等兩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