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工業園區廢水防治技術

2018-10-19 16:09郭建峰
科學與財富 2018年25期
關鍵詞:防治技術

郭建峰

摘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工業園區的數量不斷增加,由此造成水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由于工業園區的廢水成分來源復雜、水質差異較大且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工業園區廢水防治技術越來越受到國內外研究者的重視。通過對工業園區廢水治理技術的研究,總結歸納目前工業園區廢水防治存在的問題,并對今后的防治模式進行展望。

關鍵詞:工業園區廢水;防治;技術

工業園區是一種將工業企業聚集在一起進行集中管理的園區建設方式,對發展經濟、改善城市布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工業園區的廢水排放問題是導致我國水環境污染嚴重的主要原因之一。2014年4月16 日,國務院印發的“水十條”正式出臺,明確要求集中治理工業園區的廢水,強制要求污染性強的企業建設廢水預處理設施,廢水達標后方可進入廢水集中處理設施。本文總結了工業園區廢水治理的途徑,分析了我國工業園區廢水治理主要存在的問題,并對今后的防治模式進行展望。

1工業園區廢水治理的途徑

工業園區廢水主要來自食品、冶煉、化工、造紙、皮革、制藥、電鍍、紡織印染、礦山、石油等工業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和廢液。由于工業園區工業類型繁多,且每種工業又是由多段工藝組成,因而工業園區產生的廢水性質差異較大,其主要特點有:(1)廢水成分復雜多變,污染物濃度較高;(2)廢水水質不穩定;(3)廢水具有一定毒性,因而廢水可生化性較差。因此,針對工業園區廢水,選擇適宜的防治技術從而提高工業園區廢水的處理效果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也是目前的研究熱點。

一般來講,工業園區廢水治理包括以下幾種途徑:第一,當企業有預處理措施,即企業自行建設簡單的預處理設施,廢水經預處理后排入市政污水處理廠;第二,企業建設比較健全的廢水處理設施,企業廢水經一系列處理達到排放標準后直接排入自然水體;第三,和第一種類似,也需要在企業內自行建立預處理設施,經一系列處理后排入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再經園區集中處理后,統一排放到受納水體。由于工業園區集中處理能夠節省處理成本和管道投資、發揮規模效益,且便于監管,第三種途徑逐漸取代其它兩種處理途徑,而成為園區廢水主要的治理措施。同時,最新出臺的“水十條”也規定企業廢水必須經過預處理才能進入園區集中處理設施。由此可見,工業園區廢水治理全過程應該包含企業廢水預處理、收集、轉輸、監控、集中處理、循環利用等多個環節,考慮到園區廢水具有復雜多變的屬性,如何實現多種影響因素的優化與協同、篩選最適用最經濟的治理技術方法,構建工業園區廢水處理穩定達標的技術路線即多環節技術集成,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2 我國工業園區廢水防治主要存在的問題

2.1入園標準較低,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的監管力度不夠

目前對于進入工業園區的企業門檻較低,對污染較為嚴重的企業沒有進行嚴格限制,也未對重點污染源進行在線監控及動態監督,導致園區污水處理廠運行出現問題時不能及時地、有效地采取應對措施,這也會影響工業園區廢水的有效治理。

2.2 水污染防治技術評估方法的缺失

工業園區企業對于工業園區集中處理設施或工業園區整體而言,屬于廢水處理的預處理環節,對其進行的技術評估不同于行業水污染防治技術,必須考慮其與集中處理環節的聯系。由于缺乏對工業園區企業預處理環節相應的水污染防治技術評估方法,工業園區企業廢水排放限值往往參照城鎮排水系統的排放標準或園區污水處理廠與企業自行簽訂協議,使得園區集中式污水處理廠超負荷或低負荷運行。

2.3 工業園區廢水末端處理技術評估方法的缺失

工業園區廢水末端處理技術評估應綜合考慮企業預處理環節以及廢水再生回用環節,與單純的水污染防治技術評估有一定的差異。由于缺乏對工業園區水污染防治技術路線進行系統評估,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較多沿用市政污水處理系統,造成園區廢水難以穩定達標。

2.4 工業園區水資源循環利用技術評估方法的缺失

由于缺乏對工業園區水資源循環利用技術的評估方法和實踐,園區在清潔生產工藝、污廢水梯級利用、再生回用和重要資源回收利用等方面水平不高,亟待開展生態化提升,進而加強水資源循環利用水平。同時,目前工業園區混合廢水深度處理尚未全面實施,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率仍較低。

2.5 工業園區混合廢水處理成本仍然較高

工業園區的混合廢水進行處理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 “資源互補”,比如可以將酸性廢水和堿性廢水混合后再進行處理,從而減少酸堿調節劑的用量,節約藥劑消耗;將食品廢水等可生化性較高的廢水與難降解有機物含量較高的廢水混合后再進行處理,從而降低生化處理難度,節約預處理費用。但是,由于混合廢水來自不同的行業、不同的生產工藝段,廢水水質較為復雜,單一的處理工藝不能保證有效處理和達標排放,為了使工業園區的混合廢水處理后達標排放,往往需采用物理+化學+生物多種工藝,這勢必導致其處理成本遠高于市政污水處理成本。此外,各種工業廢水混合后水量將增加,考慮到經濟性,無法再采用高級氧化等高效預處理工藝。因此,工業園區混合廢水處理成本仍然較高。

3 工業園區廢水防治處理對策

3.1 建立工業園區廢水處理技術評估方法

工業園區廢水防治涉及企業廢水預處理、末端污水處理和再生水處理等多個環節,污染物來源廣泛、成分復雜,如何考慮多因素優化與協同,建立最佳工業園區廢水防治技術評估方法,構建工業園區廢水處理系統穩定達標的綜合性、系統性技術路線,是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之一。

3.2 建立廢水梯級利用、再生回用和重要資源回收技術評估方法

伴隨著循環經濟型園區與生態型園區創建進程,將水資源循環利用和生態水平改造提升理念有效融合,綜合考慮清潔生產工藝、廢水梯級利用、再生回用和重要資源回收技術等方面,為園區企業篩選出適宜的技術路線和工藝方法是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之一。

3.3 建立環境管理機制與監管制度

構建工業園區企業準入準則、利益相關方協同監管、典型污染物減排等環境管理機制與監管制度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當前,服務型政府轉型要求創新社會管理,同樣,有效維護和增強工業園區廢水防治體系的運行和管理,急需進行工業園區監管機制與監管制度的創新,積極探索園區內各企業、環境運營商、園區管理部門與當地環境監督管理部門之間相互制約、監督、促進、發展的工業園區水環境監管機制,以及工業園區環境準入準則等相關環境監督管理機制。

猜你喜歡
防治技術
探討電力系統中配網自動化技術
移動應用系統開發
北京市中小企業優化升級
公路橋梁常見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