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穴位按摩治療缺乳、少乳、乳脹的效果觀察

2018-10-20 10:48李世軍
健康大視野 2018年8期
關鍵詞:缺乳

李世軍

【摘 要】目的:探討中醫穴位按摩對缺乳、少乳、乳脹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產后三天缺乳、少乳。乳脹患者10例,進行穴位按摩,7天后觀察療效,產后42天隨訪,以后每月隨訪,直至產后6個月。結果:10例患者7天后乳汁分泌量充足,乳汁流出通暢,無乳房脹痛,以后每月隨訪,均未見乳汁減少,泌乳量能滿足嬰兒生長發育需要,無一例乳腺炎發生。結論:中醫穴位按摩可有效地促進乳汁分泌,消除乳房脹痛,暢通乳腺導管,促進母嬰身心健康。

【關鍵詞】中醫穴位按摩;缺乳;少乳;乳脹;乳汁分泌

【中圖分類號】 R2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8-125-02

現代社會提倡母乳喂養,母乳喂養可降低女性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癌、卵巢癌的發生率,促進嬰兒生長發育,增加嬰兒抗病能力,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增進母嬰感情,然而現代女性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如壓力過大、情緒不穩定、飲食不合理、缺少相應的刺激等等,致產后缺乳、少乳、乳脹現象越來越多,針對這一情況,筆者采取穴位按摩治療此類患者10例,臨床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觀察病例10例均為2014年本院分娩的產婦,年齡19-35歲,平均年齡26歲,其中缺乳20例,少乳38例,乳脹42例。

1.2 診斷標準 1)符合中醫證候診斷標準;2)缺乳:指產婦在產后三天乳汁全無或甚少,舌淡苔薄白,脈細弱,屬氣血虛弱型;3)少乳:指產婦在產后三天乳汁清稀量少,乳房柔軟無脹感,舌淡苔白膩,脈弦滑或沉滑,屬痰濕阻塞型;4)乳脹:指產婦在產后三天雙側乳房腫脹、硬塊、疼痛,乳汁濃稠而排出不暢,舌淡紅苔薄黃,脈弦或弦滑或脈數,屬肝氣郁滯型。

1.3 排除標準 1)先天性乳腺發育不良患者;2)產后大出血患者;3)各種病理原因不適宜母乳喂養者。

2 治療方法

2.1 穴位按摩 1)護理人員修剪指甲,洗凈并溫暖雙手;2)患者取平臥舒適位,用熱毛巾濕敷一側乳房5-10分鐘;3)乳房局部涂好按摩乳,護理人員一手托住一側乳房,一手用手掌大魚際肌順時針按摩揉5分鐘,以促進乳房血液循環;4)用手指指腹按揉膺窗、乳中、乳根、膻中、神封、天池、合谷、足三里各2-5分鐘,乳脹者加按太沖和期門穴,以促進肝經的氣血通暢,恢復肝的疏泄功能,保持氣機暢達,從而消除乳脹;(膺窗:乳頭正上方,第三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乳中:乳頭正中;乳根:乳頭正下方,乳根部;膻中:兩乳頭連線的中點;神封:乳中與膻中連線的中點;天池:乳頭外側1寸;合谷:第一二牚骨之間,靠近第二牚骨橈側緣的中點;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脛骨旁開1橫指;期門:乳頭正下方,當第六肋間隙中;太沖:在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的凹陷處。)5)用指梳法從乳房四周根部向乳頭方向梳理5分鐘以刺激射乳反射;6)用拇指指腹沿乳腺管的方向從乳房根部按摩至乳頭部,激活乳腺腺泡,使乳腺腺泡分泌乳汁的速度加快,并使乳腺導管通暢,排出導管內乳汁。如此逐一按摩整個乳房;7)同法按摩對側乳房;8)患者取坐位,護理人員在其背后先按揉風池、大椎、肩井穴各2-5分鐘,再沿脊柱兩側的華佗夾脊穴由下至上,用拇指指腹作小圓圈的按揉3-5分鐘;(風池:枕骨粗隆下的凹陷外處;大椎:第七頸椎棘突下;肩井: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華佗夾脊穴:當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兩側,后正中線旁開0.5寸處,一側17個穴位。)9)穴位按摩每日二次,每次按摩40-50分鐘,連續按摩7天;10)手法以點、揉、按為主,用力柔和、均勻、滲透、持久,能刺激皮下組織,以產生酸、麻、脹、重的感覺為宜。

2.2 配合治療 1)囑患者每次喂奶前洗凈雙手,喂奶后擠出乳房內多余乳法,勤換內衣,保持乳房及乳頭干凈;2)缺乳、少乳者取中藥當歸15克,黃芪15克,人參15克,通草20克,麥冬15克,桔梗15克一劑,加入七孔豬蹄中熬湯喝,每日一劑,連喝七天,以調補氣血;3)缺乳、少乳者飲食營養宜豐富,每餐蛋白質宜多樣化;4)乳脹者取中藥青皮12克,通草15克,白芷15克,柴胡6克,炒王不留行12克,敗醬草15克,金銀花15克,蒲公英15克,皂角刺12克,路路通15克,桔梗12克為一劑,每日一劑,連服七天,以疏肝理氣;5)乳脹者飲食宜清淡,暫不食催奶的食物,直至乳脹癥狀消失。

3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 療效標準 治療7天后缺乳,少乳者乳汁分泌充足,舌淡紅苔薄白,脈和緩有力,嬰兒吸吮時能聽到吞咽的聲音,每次喂完奶后嬰兒安靜、滿足,每天尿布濕6塊以上;治療7天后乳脹者脹痛消失,乳汁流出通暢,舌淡紅苔薄白,脈和緩有力,乳汁分泌量能滿足嬰兒生長的需要。

3.2 治療結果 所有病例均得到隨訪,隨訪時間為6個月,10例患者乳汁分泌量充足,且能隨著嬰兒食量的增加而增加,滿足了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無一例乳腺炎發生,總有效率100%。

4 討論

中醫認為,婦人乳汁乃沖任氣血所化,而缺乳、少乳、乳脹是由于素體虛弱,臟腑功能失調致乳汁化生不足,或雖化生有源,但由于肝氣郁結,經絡阻滯致胸脅脹滿,乳汁難以通行而引起。通過按摩經絡上的穴位,可有效地調節臟腑功能,疏肝理氣,暢通經絡,使乳汁化生有源,排出通暢。膺窗、乳中、乳根、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上的要穴,胃經主要支配脾胃的功能,主管人體氣血化生,揉之可健脾和胃,扶正培元,使乳汁化生有源;膻中屬任脈上的穴位,是心包募穴,即心包絡經氣聚集之處,是氣會穴,即全身宗氣聚會之處,又是任脈、足太陰、足少陰、手太陽、手少陽經的交會穴,按之使經絡通利,氣血調和;天池屬手厥陰心包經上的穴位,按之可有助心陽運轉,氣血的流動;合谷,曲池屬手陽明大腸經上的重要穴位,揉之可起到降濁升清、活血通絡、通乳化淤之功;期門、太沖屬足厥陰肝經上的穴位,揉之可疏肝理氣、活血止痛,減輕患者乳脹痛苦;風池、肩井、大椎穴的按揉可使頭部血液循環良好,醒腦明目;華佗夾脊穴屬足太陽膀胱經,與五臟六腑連屬,揉之可提升人體正氣,調節臟腑功能;少澤屬手太陽小腸經上的穴位,而心與小腸相表里,促進心臟血液循環,使乳汁分泌旺盛,排出更暢。

參考文獻

[1] 葛維寶。按摩治療產婦乳憋、乳脹[J];江蘇中醫藥;1986年08期

[2] 張梅,張焱。中藥配合按摩治療產后缺乳25例[A];2005全國民族民間醫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猜你喜歡
缺乳
中醫藥治療產后缺乳的研究進展
五行音樂療法用于剖宮產術后缺乳的可行性探析
中醫體質辨別對產后缺乳、積乳等產后不良癥的研究進展
產后穴位按摩對分娩后缺乳產婦乳汁分泌的影響研究
缺乳產婦應該如何護理
產后缺乳治療研究進展
中西醫結合治療產后缺乳效果分析
2 285例產婦產后缺乳發病情況及中西醫診治狀況分析*
針灸聯合增乳湯治療氣血虧虛型缺乳患者的臨床效果
舍飼母羊產后缺乳或無乳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