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技術在肝臟腫瘤性病變中的應用

2018-10-20 10:48安紀文
健康大視野 2018年8期
關鍵詞:性病變供血螺旋

安紀文

【摘 要】目的:分析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技術在肝臟腫瘤性病變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間收治的肝臟腫瘤性病變患者7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技術檢查,最后總結所得結果。結果:70例肝臟腫瘤性病變患者實施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技術檢查后,可見供血動脈的患者有60例,共計69支,其中30例患者為原發性肝癌,31支供血動脈,20例患者為肝轉移癌,18支供血動脈,12例患者為肝局灶結節增生,11支供血動脈,8例患者為肝血管瘤,8支供血動脈。結論:在肝臟腫瘤性病變中應用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技術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同時可以將腫瘤血供狀況充分顯示,可在臨床上進一步普及。

【關鍵詞】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技術;肝臟腫瘤性病變;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8-197-02

肝臟解剖具有復雜性,同時會涉及諸多血管,臨床常選擇的方法為手術治療和介入治療,由此可見,術前對血管情況充分了解具有重要意義,其不僅可以為臨床選擇治療方案奠定基礎,同時可以對預后進行判斷[1]。為此,本文要研究肝臟腫瘤性病變患者實施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技術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選取的時間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肝臟腫瘤性病變患者70例。最大年齡為80歲,最小年齡為39歲,中位年齡統計后為(63.54士8.69歲。其中男性患者有52例,女性患者有18例。所有患者的疾病均由手術或穿刺活檢證實。

1.2 方法 70例肝臟腫瘤性病變患者入院后均實施多期增強掃描(GE Lightspeed VCT64),讓其保持仰臥位,掃描前15分鐘加強水的攝入,800ml,這樣可以確保胃腸道充盈,防止受到高密度造影劑的影響。之后設置掃描參數,即:層厚和層距分別為0.625mm、5.0mm,螺距為0.984,進床速度和掃描速度分別為39.38mm/周、0.6s/周,管電壓和管電流的參數為120kV、400mA,圖像矩陣為512×512,掃描視野為36.0cm。在此期間需結合患者的病變狀況對掃描范圍予以明確,同時利用高壓注射器將碘海醇造影劑注入肘靜脈,使用劑量為100ml,注入的速率為每秒3.0ml。動脈期實施增強掃描時延遲時間為25秒,并對原始掃描數據進行薄層重建,層厚和間隔參數為1.25mm,利用標準重建方法將數據向AW4.4工作站傳送。最后選擇動脈期數據實施血管重組,并進行以下操作,如:容積再現、多平面重組和最大密度投影[2]。

1.3 指標的判定[3] 對患者檢查后的供血動脈分布情況和供血動脈特征進行統計,最后記錄各項數據結果。

2 研究結果

2.1 肝臟腫瘤供血動脈的分布 70例肝臟腫瘤性病變患者,可見供血動脈的患者有60例,共計69支,其中30例患者為原發性肝癌,31支供血動脈,20例患者為肝轉移癌,18支供血動脈,12例患者為肝局灶結節增生,11支供血動脈,8例患者為肝血管瘤,8支供血動脈,如表1:

2.2 肝臟腫瘤供血動脈的供血動脈特征 原發性肝癌的供血動脈特征以增粗迂曲、分支、紊亂為主,肝轉移癌供血動脈特征未發生改變的比例可達88.9%;肝局灶結節增生的供血動脈特征以增粗迂曲改變為主,肝血管瘤的供血動脈特征未發生任何變化,比例可達100%,如表2:

2.3 肝臟腫瘤和附近血管的相關性 通過對患者實施容積再現、最大密度透析和多平面重組可知,原發性肝癌患者周圍血管的侵襲程度不同,肝癌患者的動脈瘺清晰可見,肝轉移癌、肝局灶結節增生和肝血管瘤附近血管發生推移和壓迫。

3 討論

近年來,醫療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CT血管成像憑借諸多優勢受到了臨床的高度認可。有學者研究后指出,CT血管成像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的符合率較高,其不僅可以將血管狹窄、閉塞和管壁鈣化充分體現,同時還可以對軟斑塊的數目、形態和范圍充分掌握,還可以了解腫瘤的供血動脈和侵犯情況[4]。

惡性腫瘤的特點以侵襲性為主,靜脈壁相對較弱,一旦被腫瘤包繞會引發管腔狹窄和管壁毛糙,與此同時靜脈管腔具有較慢的血流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會致使管腔發生閉塞。若動脈的管壁彈性較好,管腔較細,雖然會被腫瘤包埋,但是出現管腔狹窄和內壁毛糙的幾率較低。另外,惡性腫瘤若血供豐富,常表現為以下特征,如:增粗、迂曲和分支血供變多,同時會伴有紊亂扭曲,認為與局部血流增大存在相關性,血供分值變多和紊亂與新生血管過度生長有著直接關系[5]。此次數據結果可以看出,原發性肝癌的供血動脈特征以增粗迂曲、分支、紊亂為主,肝轉移癌供血動脈特征未發生改變的比例可達88.9%;肝局灶結節增生的供血動脈特征以增粗迂曲改變為主,肝血管瘤的供血動脈特征未發生任何變化,比例可達100%,這一結果足以證實了多層螺旋CT血供成像技術的優勢和臨床可行性。

綜上總結,在肝臟腫瘤性病變中應用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技術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同時可以將腫瘤血供狀況充分顯示,可在臨床上進一步普及。

參考文獻

[1] 馮美瓊,李慶明.多層螺旋CT肝臟增強多期掃描技術的應用[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3):572-574.

[2] 徐仲明,張華山,汪小舟等.多層螺旋CT多期掃描聯合血管成像技術在肝Ca診斷中的應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12):29-31.

[3] 董利剛,胡春艾,夏平等.肝臟腫瘤多層螺旋CT與MRI影像學特點及鑒別價值比較[J].中國CT和MRI雜志,2015(12):60-61,87.

[4] 王科星,李春霞.多層螺旋CT與MRI在肝臟腫瘤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探討[J].當代醫學,2014(16):3-4,5.

[5] 李娜.淺析肝臟腫瘤多層螺旋CT與MRI影像學特點及鑒別價值比較[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7,23(22):24-25.

猜你喜歡
性病變供血螺旋
內鏡黏膜下隧道法剝離術在胃腸道腫瘤性病變治療中的應用
支氣管鏡下徑向超聲引導聯合測量技術在肺周圍性病變診斷中的應用
螺旋變變變
回回藥方失荅剌知丸膠囊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36例療效觀察
常規MRI、DWI和動態增強掃描在肝臟局灶性病變診斷中的應用
奇妙的螺旋
256層螺旋CT在肺撕裂傷診斷中的應用
三芪湯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氣虛血瘀型)45例
補陽還五湯聯合尼莫地平治療糖尿病合并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超聲造影在肝臟局灶性病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