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比較間隙和持續性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的效果

2018-10-20 10:48鄧志斌
健康大視野 2018年8期
關鍵詞:不良反應發生率新生兒黃疸

鄧志斌

【摘 要】目的:探討比較間隙藍光照射和持續性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的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接受治療的新生兒黃疸患兒80例,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各40例患兒。兩組患兒同時接受常規治療,采用間隙藍光照射治療試驗組黃疸患兒,持續性藍光照射治療對照組黃疸患兒。觀察指標為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試驗組患兒的療效優于對照組患兒療效,試驗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92.5%(37例),對照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80.0%(32例),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統計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試驗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32.5%(13例)低于對照組患兒40.0%(16例),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間隙和持續性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均療效顯著,觀察不良反應發生率,間隙藍光治療可顯著降低黃疸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關鍵詞】間隙藍光照射治療;持續性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不良反應發生率

【中圖分類號】R36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8-213-02

人體內的血清內膽紅素濃度升高時表示人體膽紅素代謝出現異常,生命體征表現為黏膜和皮膚等組織處呈現黃染現象,臨床稱為黃疸[1]。新生兒也是黃疸患者的主要患者群體之一,主要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不需要臨床治療,只要對患兒合理飲食即可。病理性黃疸則需要及時的臨床治療,若病情嚴重,會影響新生兒智力發育和肢體協調能力,最為嚴重時可能致死[2]。對于新生兒黃疸的治療,多為藥物治療,但臨床療效并不顯著,臨床顯示藍光治療在新生兒中療效顯著。本文對治療新生兒黃疸的兩種治療方法(間隙和持續性藍光照射)的效果進行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接受治療的新生兒黃疸患兒80例,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各40例患兒。試驗組患兒,男患兒24例,女患兒16例;年齡2-30天,平均年齡(10.1±5.1)天;足月兒28例,早產兒8例,過期產兒2例。對照組患兒,男患兒26例,女患兒14例;年齡2-31天,平均年齡(10.9±5.3)天;足月兒27例,早產兒10例,過期產兒3例。此次研究都已獲得患兒家屬同意。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試驗組患兒采取間隙性藍光照射治療,對照組患兒采取持續性藍光照射治療。除此之外,兩組患兒同時也接受常規治療。

常規治療:遵醫囑對患兒以口服方式服用魯米那3~5mg/(kg·d),每日2~3次,同時對新生兒補充益生菌、液體等,防止酸中毒。

試驗組患兒:將患兒脫光放入藍光箱,以眼罩遮擋眼睛,遮蔽患兒會陰部位。照射3.0小時/次,間歇暫停2~3小時,4次/天,治療周期3~5天。

對照組患兒:將患兒脫光放入藍光箱,以眼罩遮擋眼睛,遮蔽患兒會陰部位。 照射14小時/天,暫停時間7~12小時,1次/天,治療周期3~5天。

兩組患兒接受藍光照射治療時,醫護人員應幫助患兒更換體位,保證患兒全身得到照射。

1.3 觀察指標 此次研究以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和不良反應發生率為觀察指標。

患兒療效分為顯效、有效、好轉和無效四個標準。顯效:患兒黃染癥狀消失,體內膽紅素水平恢復;有效:患兒黃染癥狀消失,體內膽紅素水平還未完全恢復;好轉:患兒黃染癥狀未完全消失,體內膽紅素水平恢復;無效:患兒黃染癥狀未消失,體內膽紅素水平仍處于異常?;純翰涣挤磻ǎ浩ふ?、發熱、腹瀉和其他。

1.4 統計學方法 此次研究的數據以SPSS 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t檢驗,計數資料x2檢驗, P<0.05表示數據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兒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試驗組患兒:顯效24例,有效12例,好轉1例,無效3例,治療總有效例37例,治療總有效率92.5%。對照組患兒:顯效20例,有效10例,好轉2例,無效2例,治療總有效例32例,治療總有效率80.0%。試驗組患兒治療效果比對照組患兒治療效果明顯,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試驗組患兒:皮疹3例,發熱6例,腹瀉2例,其他2例,發生不良反應共13例,不良反應發生率32.5%。對照組患兒:皮疹5例,發熱7例,腹瀉3例,其他1例,不良反應共16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0%。對照組患兒整體發生不良反應例數多于試驗組患兒,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新生兒時期免疫力低,營養攝取有限,因此屬于疾病高發期。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疾病的一種,主要表現為患兒的皮膚、黏膜等組織黃染,膚色不正常。新生兒黃疸包括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兩種。新生兒出生2~3天內出現癥狀的黃疸一般為生理性黃疸,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及時對新生兒給予合理飲食癥狀即消退。病理性黃疸是在新生兒出生后1天內即出現,新生兒血清膽紅素水平異常,且黃染癥狀持續時間長。臨床上采用較多的治療方法為藥物治療,其治療機理是減少體內膽紅素的生產,促進人體代謝,但是臨床效果并不顯著。藍光照射治療是通過藍光箱對患兒進行治療的一種輔助療法[3]。主要操作為:將患兒脫光放于藍光箱,以眼罩遮蔽眼睛,覆蓋會陰部位,在藍色熒光燈下進行照射。治療過程中需注意更換患兒體位,保證患兒全身的部位得到照射。

此次研究結果表明,試驗組(間隙性照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92.5%)優于對照組(持續性照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80.0%),治療中對照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0%)顯著高于試驗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32.5%)。(P<0.05)間隙性藍光照射治療的效果要優于持續性照射治療,可以有效降低患兒血清膽紅素水平,改善患兒黃染癥狀的同時降低了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降低患兒痛苦,臨床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徐玉玲 曹紅霞 間斷及持續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臨床療效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92):61;

[2] 王竹紅 間隙和持續性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療效分析 [J].CHINA HEALTH STANDARD MANAGEMENT 2017,06(02):046-047;;

[3] 姜凱 王廣州 持續藍光照射和間隙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療效對比研究 [J]罕少疾病雜志 腹部疾病 2017,24(02):46-48。

猜你喜歡
不良反應發生率新生兒黃疸
經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后并發膽總管結石的臨床觀察
LED冷光源與常規藍光光療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及副作用對比
中藥退黃湯顆粒劑與傳統飲片的臨床療效比較分析
酪酸梭菌二聯活菌散劑輔助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觀察
藍光治療新生兒黃疸的療效及不良反應分析
新生兒黃疸血清總膽汁酸和膽紅素變化特點及臨床意義分析
探討短時多次藍光照射對新生兒黃疸治療的效果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