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床傷口類型與特點

2018-10-20 10:48唐樂米
健康大視野 2018年8期
關鍵詞:疤痕傷口

唐樂米

【摘 要】本文主要論述了傷口的種類與疤痕的愈合。文章總體大致分為四個部分。分別詳細闡述了傷口種類的不同與形成疤痕的原因和處理方法。詳細介紹了人體的皮膚結構,以至更明晰疤痕的形成過程與形成部位的不同對人體的影響。同時,又闡述了出現傷口的處理方法和具體操作的注意事項,給人們提供良好正確的參考。本文主要對胸部和腹部手術切口進行了分類列舉。

【關鍵詞】傷口;拆線換藥;疤痕

【中圖分類號】 R969.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8-238-01

1 傷口

1.1 傷口(切口)的種類及其預后 傷口是受傷破裂的地方,大多是指皮膚、肌肉、粘膜的破裂。根據受傷方式的不同,傷口的種類可分為擦傷,割傷,撞傷,燒傷和燙傷。不同傷口處理方法不同。想要預測傷口的病情發展并給予相應的治療,就要了解傷口的特點。要進一步了解身體各部位,皮膚各層次之間傷口的差別

1.2 手術傷口(切口)分級 手術切口根據創傷和污染的可能性分為三類:無菌切口、可能污染切口和污染切口;例如:呼吸道、消化道、口腔部位的手術或甲狀腺次全切除術、開顱術、閉合性骨折切開復位術等為無菌切口。闌尾、胃、子宮等部位的手術為可能污染切口。切口直接暴露于感染區域(如胃、十二指腸穿孔的手術)和與口腔相通的手術為污染切口。

手術切口還可分為:Ⅰ類(清潔)切口、Ⅱ類(清潔-污染)切口、Ⅲ類(污染)切口、Ⅳ類(污穢-污染)切口。例如:單純甲狀腺手術、白內障、卵巢手術、單純骨折切開復位術等為Ⅰ類切口。剖宮產、宮頸錐切、闌尾切除、膽囊切除為Ⅱ切口?;撔躁@尾炎、唇腭裂手術、扁桃體手術為Ⅲ類切口。

1.3 手術切口愈合分級 愈合分級是判定傷口愈合的標準??煞譃槿墸杭准売?、乙級愈合和丙級愈合。甲級愈合:愈合優良,沒有不良反應的初期愈合。乙級愈合:愈合欠佳,愈合處有炎癥反應。有血腫但未化膿。丙級愈合:指切口化膿,需要做切口切開引流。

1.4 不同傷口特征及臨床注意事情

擦傷主要特征:表皮脫落,血痕,滲血。局部疼痛,有輕度炎癥。

割傷的主要特征:傷口邊緣整齊,傷口或深或淺。

燒傷的主要特征:局部干燥疼痛,微腫而紅。

刺傷的主要特征:傷口較小較深,傷口內有異物存在,易并發厭氧菌感染。

對于傷口的處理:先要對傷口進行清潔處理,保證無菌規范操作。清潔時注意一些消毒劑刺激性較強,不可直接涂抹在傷口處。還要注意對異物的取出,一些傷口的異物不可直接拔出,以免損傷內臟器官。

2 皮膚結構層次及疤痕的形成

2.1 皮膚的結構層次 皮膚層次可以分為三大部分:表皮、真皮、皮下組織。

表皮是皮膚的最外層,其覆蓋全身且具有保護作用。表皮內沒有血管,因此劃傷后不會出血。表皮由外向內又可以分為5層: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棘細胞層和基底層?;讓游挥诒砥ぷ钌钐?,成柵欄狀排列,只有一層細胞可以分裂;棘層與基底層合稱生長帶,由4-8層帶棘的多角形細胞組成,細胞棘突很明顯,是表皮中最后的一層,可以不斷產生新細胞;顆粒層由2-4層菱形細胞組成,對光線反射有阻斷作用,可防止異物侵入,過濾紫外線;透明層由2-3層扁平無核細胞組成,可控制皮膚的水分,防止水分流失,呈無色透明,光線可以通過;角質層是表皮最外層,由4-8層極扁平無核的角化細胞組成,含有角蛋白及角質脂肪,無血管和神經,可防止表面水分蒸發,有很強的吸水性。表皮還起到防止皮膚干燥和免疫監督的作用。

真皮厚度為0.2厘米左右。大部分由蛋白質組成。真皮可以讓皮膚富有延展性和彈性。保護毛細血管等物質,能夠很好地形成離子通道,形成水分和營養成分的吸收通道。

皮下組織位于真皮下方,屬于間葉組織,是一層比較疏松的組織。主要成分是脂肪細胞、纖維間隔和血管。脂肪細胞為圓形或卵圓形,胞質內充滿脂質,少數線粒體和較多游離的核糖體。皮下組織分布于真皮和肌膜,是一個天然的緩沖墊,能緩沖外來壓力;同時又是熱的絕緣體,能儲存能量。除脂肪外,皮下組織還含有豐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經等。

2.2 疤痕的形成 皮膚疤痕是皮膚損傷達到一定程度后,組織通過自我修復所留下的結果。當皮膚損傷到真皮甚至皮下組織時,疤痕的形成就不可避免了。在傷口愈合的過程中,肉芽逐漸纖維化。豐富的膠原沉積伴膠原構型紊亂是形成疤痕的原因

疤痕可以分為增生性疤痕、疤痕疙瘩、淺表性疤痕、萎縮性疤痕、攣縮性疤痕、凹陷性疤痕和橋狀疤痕。增生性疤痕一般由外傷縫合時對位不良、皮膚治療過度、皮膚擦傷過深等原因造成。疤痕疙瘩為一般高于正常皮膚的腫塊。大多是疤痕疙瘩通常發生在局部損傷1年內,包括外科手術、撕裂傷、文身、灼傷、動物咬傷等。增生性疤痕往往延續數月和幾年后,才漸漸發生退行性變化,表面顏色變淺,瘢痕逐漸變軟、平坦;發生于血供比較豐富的部位瘢痕增生期較長;而發生于供血較差如四肢末端的部位瘢痕增生期較短。

疤痕的形成主要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真皮組織內的免疫細胞向切口聚集,釋放酶溶解血凝塊,抵抗病毒病原的入侵,刺激其生長。

第二階段,表皮細胞和真皮纖維成分開始增生,形成初期的肉芽組織。

第三階段,傷口周圍纖維收縮,傷口緊致,傷口愈合,疤痕形成。

3 不同部位傷口拆線換藥時間特點

不同部位拆線換藥時間不同。面頸部傷口大約4~5天就可以拆除傷口縫線,四肢拆除縫線的時間約10-12日;下腹部時間為6~7日,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拆線時間為7-9日。減張縫線為14天。例如:眼睛3-4日,面部4-5日,頸部4-5日,頭皮7日,軀干6-14日,手足10-21日,關節14日。但如果遇到特殊情況,會延遲拆線時間。如嚴重貧血、消瘦;嚴重失水或水電解質紊亂尚未糾正;老年患者及嬰幼兒。

對于普通感染傷口,分泌物不多,肉芽上皮生長較好者,可以間隔1-2天換藥1-2次;分泌物較多的創面,應每天或隔天換藥一次。而較大較深的傷口,應每天換藥1-2次。例如:一位皮擦傷患者,傷口深部肌肉未受損也未感染,只需清創后消毒擦拭,便可抑制細菌的生長;而一臀部肌肉嚴重感染的患者則需要每日更換一次藥。當有新肉芽生長出時,則隔天一換藥。

4 常見胸、腹切口種類

常見的胸部切口種類分為前外側切口、后外側切口與側胸切口。

前外側切口:切口長、術野大、顯露好、尤其是后縱隔顯露,較容易處理胸內黏連。但切斷胸壁肌肉較多,創傷大,出血多,時間長,術后疼痛感強烈?;颊邆扰P位會影響順暢呼吸,不利于心肺功能差的患者。

后外側切口:能夠在術后實現肋間隙的正常解剖復原,更好地減輕術后疼痛,減少住院時間,利于患者的恢復。對于食管癌患者,選擇胸后外側切口,可以從右側顯露胸段食管無主動脈弓的阻擋,術野好。右進胸切除食管癌,可較方便的處理靜脈腫瘤,同時便于對上縱隔、氣管隆突下、及食管旁淋巴結的清掃。此切口進行右胸,腹部兩個切口,可以充分,全面,徹底的了解腫瘤的擴散和轉移情況。

側胸切口:需切斷背闊肌,切口長且損傷大,病人恢復得慢,易導致多種并發癥。

常見的腹部切口種類分為正中切口、旁正中切口、經腹直肌切口、旁腹直肌切口、肋緣下切口、右下腹斜切口、橫切口、向上延伸的正中切口并切除劍突。切口種類多樣,要根據具體病情選擇適合的切口類型。不同切口種類決定了傷口疤痕的形成。

正中切口:是進入腹腔最常用的切口。易于干燥,出血量小,便于操作且快速,暴露腹腔滿意,術后并發癥少。但腹部正中切口傷口易裂開。是在胃腸手術中常用的方法。

腹部橫切口:用撕扯法分離皮下脂肪、肌肉、腹膜。手術時間短,損傷小,術后疼痛輕,縮短拆線時間。主要運用于子宮手術。

5 結論

臨床工作中,無論是手術切口還是意外傷口,都應該按照傷口的位置和深度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不同的傷口預后的情況也有所不同,傷口愈合時間,愈合疤痕等問題使我們通常所關心的,因此了解不同傷口的特點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處理可能癥狀。

參考文獻

[1] 寧寧. 臨床傷口護理[M]. 科學出版社, 2013.

[2] 劉勤, 曹志軍. 傷口換藥的研究進展[J]. 創傷外科雜志, 2007, 9(2):183-184.

[3] 薛金麗. 傷口換藥時間的探討[J]. 基層醫學論壇, 2010(15):477-477.

猜你喜歡
疤痕傷口
為什么傷口愈合時會癢?
為什么在傷口上撒鹽會疼?
少年之秀:讓傷口長出翅膀
無懼疤痕
那只給我帶來傷口的大橘
最美的疤痕
每一道疤痕都有一個故事
無法抹去的疤痕
疤痕
米非司酮用于疤痕子宮人工流產42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