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新課標研究,培養地理核心素養

2018-10-20 09:34胡文軍
家庭教育報·創新教育 2018年7期
關鍵詞:圈層人類素養

胡文軍

摘 要:本文通過對高中地理新教材和新課標的分析,探討了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即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能力、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等,讓學生學會從地理視角認識和欣賞自然與人文環境,懂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道理,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

隨著高中地理教材的改革,高中地理新教材更適應了社會和時代發展的需要,地理學科具有的鮮明特點必將為我國培養具有新世紀創新人才作出更大的貢獻。新的高中地理課程理念確定為:培養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著眼于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為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提供有力保障。高中地理新課程目標要求在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和基本技能訓練的基礎上,注重發展學生的感知、記憶和想象能力;努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重視創造性思維的訓練及其方法的掌握,啟迪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展創造性活動,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增長創造才干,特別是發展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人格,發展創造性個性品質,開拓創新精神,激發創造興趣,鍛煉意志和毅力,樹立創造志向。所以,我們每一位地理教師都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習慣,使學生成為具有良好地理素養的現代公民。下面我以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教學體會,談談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地理基本素養。

一、人地協調觀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生產活動、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各個方面,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日益密切。人類對自然環境的利用、改造的程度及規模日益深入和廣泛,人類生活的范圍已從地表擴大到太空, 深入到海底。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介紹了許多當前人類面臨著的全球性的環境與發展問題:人口劇增,資源過度消耗,環境嚴重污染,生態平衡遭到破壞,溫室效應加劇,酸雨增多,臭氧層出現空洞等。地理教學就是要讓學生懂得人類是地球環境的產物,是地球大家庭的產物,和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動物、植物有共同享用地球環境及自然資源的權利。如果人類按自然界的發展規律辦事,自然界的一切就會和人類和諧發展,自然資源也會按照人類的需求達到永續利用的目的;如果人類對環境為所欲為,違背了自然界的發展規律,自然界就會用各式各樣的自然災害來懲罰人類。因而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十分注重剖析這些案例,分析其成因、后果及解決辦法,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地觀,認識到自己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認識到保護環境就是保護自己的生存權利,就是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

二、綜合思維能力

地理思維是地理素質最本質的東西,只有把握住了這種思維的特征,才能使分析問題的過程更好地體現出地理性和“地理味”,也才能更為全面、徹底地貫徹地理素質教育。沒有一定的社會實踐性地理思維,不但學不好地理,對將來從事社會工作也有所影響。

1、養成讀圖、用圖的習慣——培養區域性思維。地圖是地理學的重要工具,善于運用地圖是學習地理的最有效辦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懂得從地圖上發掘信息,利用獲得的信息,直接或間接地解決問題,還要教給學生把學到的地理知識轉換成圖形的技能,使學生養成圖文互換的習慣。這樣,經過長期的訓練之后,學生腦海里就會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區域地理框架,養成區域性思維。比如,在講“地球的圈層結構”的時候,先讓學生閱讀課本上有關地球各圈層的插圖,把圖上的信息逐一找出,再讓學生閱讀課本對各圈層的文字介紹,兩相對比,學生對各圈層的特點、所處的位置就認識得比較深刻了。然后再布置學生完成畫圖作業,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在同一幅圖上把各個圈層都表示出來。這時學生會比較完整地畫出地球的圈層圖,而之后只要提起地球的各個圈層,學生腦海里就會很快浮現出完整的畫面,進而分析和解決問題。

2、養成收集、整理地理筆記和資料的習慣——培養綜合性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要緊跟教師的教學思路,思考并回答教師提出的各種問題,所以在做筆記方面可能會做得比較凌亂。教師可以通過檢查筆記的形式,督促學生課后整理、補充筆記,尤其在每個單元學習之后,要引導學生做好單元知識網絡的構建,從中把握主干知識,明確基本知識點,關注知識之間的聯系,做到“既見樹木,又見森林”,在把書由“厚”讀“薄”的同時,還可以在分析問題時知識明確、綜合、清晰。

此外,宇宙中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更不是靜止的,都有它存在的環境條件,都在不斷的變化發展。因此,要讓學生養成整理資料的習慣,以某個問題為中心,去探討它的相關問題,便于形成一個總體的綜合認識。例如在學習“大氣的水平運動”時,通過整理,將與大氣的水平運動——風相關的知識拉到一起,形成一個新的知識塊,幫助學生對風形成一個綜合的認識,進而能解決與風有關的各類問題。

三、區域認知力

地圖是地理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學好地理的關鍵。培養和提升學生區域認知能力的關鍵在于地理教學過程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掌握地圖是學好和運用地理知識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作為地理教師,我們要持之以恒地培養學生的地理區域認知能力,全面開發學生在地理學習方面的潛能,讓教學過程變成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邊立體化的互動合作、求知與探索的過程。我們要在教學各個環節中對學生加強讀圖訓練,比如,課堂講授新課時練讀圖,課堂提問時練用圖,課堂練習時練繪圖,布置課外作業時練填圖。例如,講洋流時,就可以按照上述步驟,先引導學生讀世界洋流分布圖,然后讓學生在圖中找規律并回答問題,再讓學生繪制洋流分布圖,并在空白圖中填繪洋流名稱。這樣,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有助于學生思維的訓練,也有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總之,地理教學要突出地理學科特點,重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新問題的學習情境,切實增強地理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2017.年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學地理教學參考(上半月),2016(12):4-6.

[3]《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5年第九期

[4]《教學與管理》2012年第一期

猜你喜歡
圈層人類素養
漫畫哲理
抓住本質重理解基于素養活應用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新媒體時代圈層文化現象研究
多思少箅彰顯素養
網絡圈層如何賦能青年
“后浪”疊起,媒體如何引導圈層文化
人類第一殺手
一節踐行核心素養的數學拓展課
追本溯源提升素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