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級文化建設對孩子良好品行養成的影響探究

2018-10-21 09:37李曉莉
大東方 2018年9期
關鍵詞:班級文化建設策略

李曉莉

摘 要:小學是義務教育的一個關鍵階段,不僅在于孩子知識的積累,同時也關系到孩子良好品行的養成。班級是孩子較早接觸到的集體單位,因此在孩子人格和素養的形成過程中,班級文化建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圍繞班級文化建設進行了論述,并對如何實施班級文化建設以促進孩子良好品行的養成進行了說明。

關鍵詞:班級文化建設;良好品行;策略;路徑

1、引言

班級文化是是班級所有成員所共有的價值觀和意義體系,同時還包括這些價值觀和意義體系所具象化的物質實體。班級文化從班級成立的那一刻起就客觀存在,不僅表現在各成員之間及成員之間的行為過程中,也同時影響著各成員價值觀的建立及性格的形成。班級文化的影響形式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潛移默化的,因此在義務教育階段,建設好班級文化對學生們的價值觀和人格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班級特色文化建設的策略

在班級特色文化建設過程中,以制度為建設框架,建設內容既要重視精神文化,也要兼顧物質文化。

制度的建立應以自由、民主、科學為宗旨。在不損害集體利益的前提下,盡量以學生作為主體地位,尤其不能沿襲過去師生之間權力存在等級的老路子。在班級文化制度建立的過程中,以集體的共同利益為首要考慮事項,依此訂立公約、紀律、規則等內容供所有成員認可并自覺遵守,在考核和監督方面也應具備相應的條例。

精神文化是班級特色文化建設的靈魂。良好的班級文化真正能做到文而化之,使居于其中的各個成員處處感受到一種愉悅的氛圍,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一種強大的群體凝聚力。精神文化是班級軟實力的一種,具有巨大的潛能和強大的后勁,是班級文化建設中十分重要的一個內容。

物質文化是班級文化建設的具象和體現,不僅表現在全體學生的精神面貌上,還體現在文化建設過程中的實物及各項活動成果上。比如常見的黑板報,班歌,班徽,班級獎杯等實物,物質文化不僅代表所有成員的階段性成果,同時也時刻在提醒,鼓勵成員們更加為班級的良好發展去奮斗去努力,是精神文化的承載形式,貫穿于班級文化建設全過程中。

3、班級特色文化建設影響孩子良好品行的特征

文化的影響重在滲透力,而班級文化建設在影響孩子的人格方面具有持久性、漸進性和啟發性。隨著時間的推移,班級的文化建設也越來越強固,而對各成員的影響也越來越深,不僅是知識常識等淺層認知,還會影響成員的情感、心智啟發,進而產生行為上的改變。在影響學生成長方面有以下幾個特征:

一是對學生價值觀的影響。小學生還沒有正式踏入社會,價值觀正在初步形成,還具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而一個良好的班級文化可以在學生的情緒體驗或情感感受方面形成一種正面的積極的導向,通過班級集體的價值取向可以有效地規范學生個體價值取向中的不良路徑,促使學生個體理想追求的價值取向。

二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影響。班級文化的建設是以班級集體為單位的,不是某個人的事,需要全體成員投入其中。在文化建設過程中,學生個體不僅要展現自身的本領,還涉及到個體與他人的互動,比如在遇到誤會時學會溝通、傾聽、理解、包容別人;在遇到困難挫折時,在其他隊友的幫扶下學會堅持;在集體活動中學會團結、敢于承擔、懂得奉獻等等,這些都是班級文化建設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影響。

三是對學生個體心智的影響。集體作為一個小型生態環境,是由不同性格的成員個體所組成,在集體中每一個學生一方面貢獻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也在不斷吸取集體文化的養料,形成自己的心智和人格。一個良好的班級文化是求同存異的,不僅有強大的凝聚力,同時也具有極大的包容力。在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通過思維火花的不斷碰撞和各種觀點的充分分享,學生個體的心智受到極大的啟發,個性及特長獲得很好的發展。

4、班級文化建設對孩子良好品行養成的實施路徑

4.1情感的尊重、理解和關心

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教師首先應對學生的情況進行詳細的了解,通過查閱檔案、日常觀察、單獨談話等形式對學生個性、生活、學習情況多方面了解。在接觸了解的過程中教師不能抱有等級關系,而應在尊重、平等的基礎上建立溝通關系,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信任和理解。同時由于學生還不具備社會生存技能,在群體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挫折或犯錯誤,需要更多的理解和信任,因此作為教師應從內心來關愛孩子,把學生當做朋友,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幫他們出主意,想辦法;在學生委屈時以談心的方式打開學生的心扉,幫助他們走出心理及情緒的誤區;在學生犯錯誤時不當眾揭丑,公開隱私,這些不僅可以使教師進一步地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也可以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溫暖,在學生有心事或問題時就更愿意與老師溝通,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起有效的溝通渠道,更好地開展班級文化建設和各項教育活動。

4.2學生骨干的帶頭作用

學生骨干作為班級的支架在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可以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因同齡人之間更容易溝通和理解,選拔和培養優秀且有號召力的班干部是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橋梁,是建設班級文化的有效途徑。在班干部的任選上,應充分尊重學生們的主動地位,通過自薦或推薦的形式選出同學們一致認可的人,不僅更容易在班級內部形成凝聚力,同時學生們對自己選擇負責的過程也是學生自我價值感和責任感的體現。班干部不僅要發揮上傳下達的使命,做好班級事務中的紐帶,同時還要在提升個體能力的同時,帶領并督促其他成員共同進步,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放權,遇到大的問題進行適當引導和輔助。通過班干部發揮主力作用來帶動全體成員形成合力,共同奮斗來實現集體目標。

5、結語

只有創造一個教育人的環境,教育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良好的班級文化正是通過創造一個優良的教育環境來實現最終的教育目標,通過建設班級文化對學生起到潛釋默化的教育作用,促進孩子良好品行的養成。

參考文獻

[1]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內爾.諾丁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2]對班級文化建設的思考,蔡紅衛,《青年教師》,2007.6

(作者單位:云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嘎灑鎮中心小學)

猜你喜歡
班級文化建設策略
我的手機在哪?
小學班級文化建設須回歸生命
建設幸福班集體,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高三班主任課程實施能力對班級的“正”影響
“淺談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及推行措施
如何運用班級文化建設增強班級凝聚力
中學德育教育實踐與班級文化建設
高考數列復習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