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芻議藏族當代漢語文學批評的歷史發展與學術建構

2018-10-21 12:29旦增格桑
大東方 2018年9期
關鍵詞:歷史發展文學批評藏族

旦增格桑

摘 要:藏族文學在當前漢語文學中的研究可被分為三個時期,首先是在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這一時期的漢語文學批評主要是對社會歷史進行批評;其次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到20世紀90年代,這一時期的漢語文學批評主要體現在對文學主體和文學自身的美感等方面;最后是21世紀,這一時期對當代漢語文學的批評主要體現在對漢語文學的原型進行批評,對生態理論和文化自身進行批評,其能夠通過將西方的后現代主義文學與當代的文化理論相結合,能夠從藏族自身的文化特點和民族特點出發,從雙語作家的身份和特點出發,結合我國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與區域文化、教派文化和世界文化,對漢語文學進行批評。下文就藏族當代漢語文學批評的歷史發展與學術構建展開論述。

關鍵詞:藏族;當代漢語;文學批評;歷史發展;學術構建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進步,藏族文化中出現了極具代表性的當代漢語文學,其中不僅包含詩歌、小說、故事散文、戲曲藝術、影視劇本等內容,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藏文化的發展,也推動了我國漢語文化的發展進步。藏族文學發展最全面的時期就是在1995年《塵埃落定》獲得矛盾文學獎之后,隨著文化重要性的不斷凸顯,藏族的文學創作也逐漸趨于更高的水平和質量,所以藏族漢語文學創作的隊伍素養和學歷也不斷提升。漢語文學相關人員的職業素養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借鑒了國外的優秀文化[1],豐富了文學形式,提升了文學價值,使當代漢語文學的層次逐漸已經從社會歷史轉向了具有民族化、文化氣息和文明意義的內容層次上,這也使得藏族當代漢語文學批評的地位逐漸提升。

一、當代漢語文學批評的歷史發展

(一)初步階段

由于藏族當代文學研究分為三個階段,早在初期階段,漢語文學創作內容主要就是根據現實主義的原則而進行的,其中包含長篇小說益西單增的《幸存的人》降邊嘉措的《格桑梅朵》,包含中篇小說益西卓瑪的《清晨》,其中滲透著政治內容和時代格局,反應了當時藏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與引導下,打破封建的藏族制度,開創自由的、色彩絢麗的新生活的場景。所以其中滲透著鮮明的文學批評內容,包含著強烈的主觀意向傾向[2]。在初期,進行漢語文學批評的過程中,大都是藏族軍人進行的,比如著名的汪承棟和張曉明等,其是開創藏族當代漢語文學批評先河的關鍵人物,大量優秀作品脫穎而出,比如在《格桑梅朵》、《幸存的人》等長篇小說中,均對當時的歷史社會背景進行了批評,其主要從社會發展中發生的故事和相關人物等方面展現了偉大的愛國精神,展現了大部分當時人們維護祖國統一和各民族人民團結進步的現實情感。當代漢語文學批評的第一篇詩歌是楊帆所寫的,隨后又出現了陳建群、何聯華等愛國詩人,其在詩歌作品中主要體現為對中國共產黨的歌頌,對國家表達的熱愛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藏族已經推出了相應的坐看,主要是針對藏族當代漢語文學批評而開展的,其莫福山、勒敖汪堆等針對當時的漢語文學作品進行了相應的文學評論,且有不少漢語文學作品被收錄到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之中[3]。在藏族當代漢語文學批評的初期,文學作品批評上主要從微觀方面入手,缺少對當時社會的宏觀評價,評價具有極大的局限性,且批評的方式和手段幾乎一致。這就導致大多數的批評僅僅停留在對一個作品或者某一作家的評論之上。當時的評價方式大都從社會歷史角度出發對作品或者作者進行批評,其批評的主體主要就是文章所滲透的思想感情、文章所塑造的人物性格和文章所表現的藏民族特色,其對當代漢語文學作品進行批評的目的就是出于作品本身內容對當時時代特征的反應,對社會生活的影射程度,所以批評內容帶有極大的政治色彩,政治意識貫穿當代漢語文學批評的全部內容,甚至有部分批評的人員將文學批評結果作為社會現實發展的主要目的來看待[4]。

20世紀80年代末到20世紀90年代,李家俊和耿予芳逐漸轉變了當代漢語文學批評的方向,其所發表的作品《格薩爾和藏族當代文學》、《當代漢族文學巡禮》、《藏族當代文學面面觀》等內容,都能夠從較大范圍上對當代藏族漢語文學的狀況進行客觀的批評,其能夠從較為全面和宏觀的角度對漢族文學的發展狀況進行分析[5]?!段膶W,民族兩形象》是李家俊于1989年發表的文學作品批評集,這一作品有利于西藏當代漢語文學的發展,也為文學作品的寫作方向提供了新的資料研究。在20世紀90年代,文學作品中出現了以專著的方式在中國文學研究的所有內容中融入西藏當代文學的形式,在四年后,耿予芳所出版的《藏族當代文學》是由中國藏學出版社負責裝訂出版的,還有98年的《雪域文化與西藏文學》這部由馬麗華所著的書籍,全部反應了當時藏族當代漢語文學的現狀[6]。

從2000年之后,藏族漢語文學批評的發展逐漸由片面化轉向了系統化、全面化,由內容狹隘也轉向了具有專業化的趨勢,其藏族當代文學批評的主體也從研究藏文學的專業轉化為了教師和博士、碩士及研究生等人員,拓寬了研究的范圍,豐富了批評的內容[7]。例如相關人員對藏族漢語文學的發展過程進行了樹立,其中包含了對詩歌、小說、散文、戲曲、藝術等多種內容的批評,極大程度是擴寬了研究視野。一系列的藏族文學研究叢書脫穎而出,為中央民族大學985重點項目提供了重要的研究依據[8]。

(二)發展階段

隨著藏族當代漢語文學批評的發展,小說、詩歌等多種題材的漢語文學作品的出現,豐富了我國詩歌的內容,導致藏族漢語文化領域已經成為我國詩歌云集的重要領域。早在20世紀80年代,長篇小說的興起,大量的長篇小說被出版和流傳,所以小說批評也隨之興起[9]。當時藏族優秀的漢語文學創作作者扎西達娃、色波等都發表了一些列內容深刻,含義豐富法小說,從小說的整體構思和結構安排及語言使用等多個方面都已經達到了極高的水平,被納入我國優秀中短篇小說之中,所以在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之間,進行當代漢語文學批評的方式極大程度的改善了20世紀80年代的社會歷史批評層次,其主要是從文學內容的主體表達和美感等方面進行了批評。周吉本在進行當代漢語文學批評的過程中,體現了民族責任、文學作品中所滲透的悲劇情懷及藝術表達手法、民族化的創作手段等內容進行綜合分析比較,突出了當代漢語文學的綜合性內容[10]。例如:在陳墨對《早晨》的批評中提到,這部書自身的內容表達已經超越了其書本中所刻畫的封建、狹隘的社會背景,文學表達已經逐漸接近藝術本身。這極大程度上的寫出了當代漢語文學批評逐漸走向了文章的自身表述方式,內容更加廣泛深刻。

在2000年之后,藏族小說主要是扎西達娃、卓瑪等作家所創作的,且對藏族當代漢語文學評價的人員范圍和人數也不斷增多,不僅有更多的碩士和博士對文章內容進行批判,也有相應的研究隊伍進行批判,內容也包含著多種方面,不僅包括人類的日常、民族的發展、民族的文化、故事的類型等多種內容,評價的主體也逐漸由作品中所表現的內容和人物及相關寫作方法轉向了文章所表現的文化內涵、人類的精神意志和命運發展、人性的本真等多種內容。比如針對著名作家阿來,其在進行當代漢語批評的過程中主要通過民族史詩、語言古詩、宗教故事和信仰、神話內容、標志圖騰等具有鮮明的藏文化氣息的作品中,對作家的民族情懷和身份進行認同,對具體的漢語文化語境進行分析,以此挖掘藏族漢語文學作品的內涵。在進行批評的過程中,能夠從較為新奇的視角進行分析,且分析的方式多樣,將多種文化相結合,以此報答出當代漢語文學批評的意義[11]。還有著名的丹珍草,其將當代漢語文學批評中的空間寫作背景、空間寫作內容和作家身份等進行完美的結合,有效的將“空間轉向”的觀念引入到了當代的藏族漢語文學批評之中。王雪萍在論文中能夠從生態與自然的角度,將社會與生態和人類文明相結合,對阿來作品中的生態文化觀念進行了有效的漢語文學批評。所有人員都著重體現了阿來作品中所展現的鮮明的民族氣息和特性。

在進行藏族當代漢語文學批評的過程中,相關人員已經從作品的外部逐漸轉化為作品的內部,比如在對《塵埃落定》進行漢語文學批評的過程中,其不僅對文章所論述的事實對小說內容作出了評價,還從理論和學術的層面上對作家的漢語寫作能力和相關寫作經驗作出了總結。在楊霞博士對《塵埃落定》的漢語文學批評中充分利用了“第三空間”的理論對文章寫作語言進行了綜合評析,對阿來的漢語與藏族思維的結合進行了深刻的闡述,其中不僅展現了豐富中華民族文化內容,還體現了藏文化的多樣性。批評人員在對其進行批評的過程中,并不是將小說作為理論而開展的,其能夠利用理論分析對小說內容所體現的深刻內容進行展示,從而將藏語言與漢語言相結合,將藏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有利于推動我國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溝通,促進我國文化的發展進步。以此能夠有效的展現漢族與藏族之間的民族情義,促進我國文化水平和質量的不斷提升[12]。

扎西達娃也是當代漢語文學批評的最主要人物,評論者能夠通過小說中所體現的餡食主題色彩及所表現的漢族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對其進行綜合有效的評價,有評論者指出,扎西達娃的效果具有魔化主義的色彩,也指出扎西達娃的小說是西藏民族文化自我認同、自我發覺的開端。還有相關評論者認為扎西達娃的作品在探尋藏族文化和精神內涵的同時,也在對宗教信仰進行質疑。

除此之外,在詩歌、散文等各個方面的研究,不僅全面的對藏族詩歌和散文的特征進行了剖析,還能夠有效的展現風土民情和地域風采,具有顯著的當代漢語文學評論意義。

二、當代漢語文學批評的學術構建

隨著時代發展,當前進行漢語文學批評的主要方式就是對文學中所表現的傳統文化、宗教信仰、民族文化和漢語文化等多種內容進行綜合分析,拓寬了學術研究的視野。所以在進行藏族當代文學研究的過程中,已經逐漸走向了對藏族人民心理因素和精神因素的分析,側重于對藏族當代文學與漢語言文化的關系的探究。在漢語與藏語這種雙語言的背景下,進行學術構建,首先,就必須從藏族人民和漢族人民對自身民族身份的認同感入手,合理對民族危機進行分析,并對兩個民族人民的心理焦慮情緒進行挖掘,以便不斷強化民族文化之間的聯系和認同感,推動民族融合的步伐。其次,必須從當代的時代要求入手,需要對當前的多遠文化的交流進行深入的分析,將藏族所需要的訴求進行剖析,以便能夠在進行當代漢語文學批評的過程中保留鮮明的藏文化和藏族民族氣息;最后就是需要將藏族所展現的當代漢語文學納入到我國民族文化之中,甚至向世界展示我國藏民族優秀的文化內涵,以此促進多元化的藏文化的傳播,提升藏民族自身的民族氣息,給藏民族人民帶來更大的利益。但是當前在進行藏族當前漢語文學批評的過程中,研究對象還比較薄弱,缺少研究藏族文學的專著內容,且研究人員由于自身需求,大都在批評的過程中具有鮮明的理論性和自身的學院特征,所以缺少對藏族當前漢語文化的全面認知,導致藏族文化批評缺少藏民族氣息。

三、結束語

藏族當代漢語文學批評的歷史發展是一個漫長和不斷深化的過程,進行學術構建的過程雖然不斷完善,卻也存在一些問題,所以需要不斷對藏族當代漢語文學進行全面深刻的批評,以實現民族文化的融合。

參考文獻

[1]姜家生,方巖.當代文學批評史方法論芻議[J].當代作家評論,2018(3):123-124.

[2]王慶衛.理論旅行中的批評意識——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形態芻議[J].文學評論,2016(5):18-23.

[3]文玲,任美衡.藏族當代漢語文學批評的歷史發展與學術建構[J].當代文壇,2016(2):115-118.

[4]祁發慧.當代藏族漢語詩歌之邊界性考察——以多康地區詩人為例[J].民族文學研究,2016,34(5):140-154.

[5]于宏,胡沛萍.辨析差異 正本清源——對當代藏族文學及研究的幾個問題的思考[J].西藏研究,2017(2):103-110.

[6]黃發有.當代文學批評的方法論思考[J].當代文壇,2017(2):4-8.

[7]潘莉,張雪蕊.“當代文學批評的共識與分歧”研討會紀要[J].南方文壇,2017(5):64-73.

[8]王宇林,馮思遠.當代文學批評的共識與分歧[J].南方文壇,2017(4):136-137.

[9]張定浩.錢鍾書和當代文學批評[J].上海文化,2016(9):156-157.

[10]劉艷.學理性批評之于當下的價值與意義——結合《文學評論》對文學批評文章的刊用標準和風格來談[J].文藝爭鳴,2016(6):146-155.

[11]黃子平.批評總是同時代人的批評——在暨南大學“文學批評與20世紀文學史的生成”研討會上的發言[J].文藝爭鳴,2016(10):1-3.

[12]陳星.現當代文學批評傳統新解——評布拉德福德《莎士比亞好不好?:論文學質量評判》[J].當代外國文學,2017(4):12-14.

(作者單位:西藏拉薩師范高等??茖W校)

猜你喜歡
歷史發展文學批評藏族
“文學批評的理論化與歷史化”筆談
The Light Inside
藏族舞蹈的動作特點和傳承發展
英國文學批評的歷史軌跡探索
《演變》《藏族少女》
想象一部另類文學批評史
基督教對歐洲中世紀的歷史影響研究
西方音樂學理論的歷史發展及其思考
對偶修辭格的研究述略
國家能力的歷史發展與政治社會學五元素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