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登丁登寺旁》的創作目的

2018-10-21 12:29何琳
大東方 2018年9期
關鍵詞:華茲華斯序言盧梭

何琳

華茲華斯是19世紀英國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抒情歌謠集》序言被看作英國浪漫主義的宣言,在序言中他寫到:“現在有幾個作家偶爾在自己的詩中采用了一些瑣碎而又鄙陋的思想和語言……這本集子里的詩至少有一點和這些詩不同,即是在這本集子里有每一首詩都有一個有價值的目的?!薄抖〉撬屡浴纷鳛椤妒闱楦柚{集》的代表作之一,縱觀全詩很明顯地可以看出華茲華斯在這首詩里表達了他的價值主張。

一、抒發對自然之愛

華茲華斯與科爾律治、騷塞同被稱為“湖畔畔”詩人,華茲華斯深受自然熏陶,她九歲至19歲這十年期間在靠近湖區的豪克斯海堡讀書,19歲以后進入劍橋大學學習,在此期間他曾徒步漫游阿爾卑斯山,1975年后定居在英國西北部湖區的塞特郡鄉間。華茲華斯的一生有大量時間與自然親密接觸,因此他對自然有著真摯而深厚的感情?!抖〉撬屡浴纷饔?798年,描寫了與妹妹重游丁登寺的所見所感,在這首詩里華茲華斯以清新自然的筆調描繪了懷河岸邊的田園風光,毫不掩飾的抒發了對自然的熱愛。

詩的開篇寫到“五年過去了,五個夏天,加上長長的五個冬天!”這一句反復出現了“五年”“五個”“加上長長的”極言五年對詩人的漫長,后面的”終于又”“我又一次”表現出詩人對重游丁登寺的渴望和欣喜。過去五年的煎熬被眼前的自然之景給排除了,雖然只是幽靜的野地卻能使人寧靜。這里并沒有什么奇特的美景,不過是樹林、園地、山坡,但在詩人眼中卻是生機盎然,他的眼中一排排小樹是一行行活潑頑皮的小樹精,這里,詩人情不自禁地運用了擬人的手法,華茲華斯曾說“擬人法事實上只是偶爾由于熱情的激發而產生的詞藻,我曾經把它當作這樣的詞藻來使用,但是我反對把它當做某種風格的人為的手法,或者把它當做韻文作家按照某種特權所享有的一種自己的語言?!痹谌A茲華斯看來好的詩和好的散文的語言沒有什么差別,因此他盡量約束自己用片面演優美的語言而使用人們日常生活的語言,即少用修辭不矯揉造作。但這一句擬人句依然給人質樸自然之感,因為這是詩人心中激情迸發的結果而非刻意的雕琢,一個熱愛自然的人因為重返自然的懷抱而產生了詩情隨著這種愉快,詩人由一縷炊煙而幻想到流浪者和隱士的生活,給樸素的田園之景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第二節詩人寫了自然帶給他的感覺,“每當我孤居喧鬧的城市,寂寞而疲憊的時刻,它們帶來甜蜜的感覺,讓我從血液里心臟里感到,甚至還進入我最純潔的思想,使我恢復了恬靜?!比A茲華斯在這里表達了回歸自然的觀點。當人們厭倦塵世,感到疲憊苦惱的時候往往會回歸自然去獲得愉快和寧靜,我國古代有許多隱士往往是這樣,在西方最早提出回歸自然的口號是盧梭。盧梭生活的時代,資本主義發展迅速,工業社會帶來城市人口劇增,環境污染,人心浮躁,道德敗壞等一系列問題,于是盧梭提出了回歸自然去尋找人類心靈的歸屬。盧梭回歸自然的思想對后來的西方作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華茲華斯回歸自然的思想淵源可以追溯到盧梭。自然使人寧靜愉快,“整個無法理解的世界的沉重感,疲憊感的壓力減輕了”“我們變成了一個活的靈魂”當詩人被塵世無益的紛擾煩惱時,便向自然尋求精神支撐,因為自然是生命的精神食糧,自然賦予人“思想的余光”,自然能夠充實我們的心智,用寧靜和美感來影響我們;用崇高的思想來養育我們。詩人對自然的愛已經有了崇拜之情,在華茲華斯看來,自然孕育一切,是一切力量的來源,這已經將自然提升到上帝的高度。因而有學者認為華茲華斯是個泛神論者。

二、呼喚理性盛行

華茲華斯的詩是抒情詩;是西方史詩和敘事詩的一大轉變。但這并不意味著華茲華斯的詩中情感的抒發是隨意的、泛濫的。他在《抒情歌謠集》序言中寫到:“一切好事是強烈感情的自然流露,這個說法雖然是正確的,可是凡有價值的詩,不論是題材如何不同,都是由于作者具有非常的感受性,而且又深思了很久?!比A茲華斯認為詩人抒發的情感是在平靜中回憶起來的情感,是經過沉思過的情感,而不是一瞬間的有感而發。詩人在詩中表達出來的是對女性的推崇,詩中多次出現“思想”“崇高的思想”等詞語。第四節詩中寫到:“那時節我像一頭小鹿,騰跳山嶺間,遨游大河兩岸,徘徊在凄寂的溪水旁邊?!边@時詩人對自然是深深的癡迷,在自然的懷抱里隨心所欲。這是兒童時代粗糙的樂趣,行為往往像動物一般追求本能而缺乏思考,隨著時間的推移,詩人發現這種對自然的迷戀不過是流于表面的顏色和形體,無需思想來提供長遠的雅興。后來詩人學會了看待大自然,“不再是青年時期不用頭腦,而且經常聽得到人生的低柔而憂郁的樂聲?!痹娙说玫搅艘环N能力—思考。比之青年時期因為愚昧而無憂無慮,在思考之中詩人體味了人生的喜與憂,但內心卻更平靜,并體會到了思考的快樂。詩中寫到:“它帶來了學高思想的歡樂,一種超脫之感,”這是思考的力量。

有了思考,人才有了靈魂,才能去應付流言蜚語,急性的判斷,自私者的冷嘲,硬心漢的隨口應付才能不懼跑日常人生的全部憂郁的交際。有了理性,人才能有信念,才能感到愉快。詩人在詩中崇尚的是崇高的思想,什么是崇高的思想呢?華茲華斯《抒情歌謠集》序言里寫到“詩的目的在真理”,人只有思考才會快樂,而思考應是思考普遍的和有效的,因為沒有一種知識,即是沒有任何一般原理是從思考個別事實中得來的,而只有由快樂建立起來,單憑快樂存在于我們的心中?!比A茲華斯對理性的呼喚或許是對不理性的現實世界的失望,他在詩中表達了對喧囂的充滿著無意紛擾的城市生活的批評,并決心回歸自然,因為自然饋贈給他成熟的心境和完善的思考能力,并因此更深切地感受到自然的親切。因為理性的指引,詩人在自然的關系中經歷了兒童時期的沉溺于自然卻沒有充分認識的蒙昧無知到青年時期迷戀自然的顏色和形體再到能理性認知世界而倍感自然的親切這三個階段。華茲華斯在詩中呼喚著思想的余光。

小結

《丁登寺》旁中描繪了樸素的田園風光,并在自然之景中融入了詩人的思考,這首詩的動人力量大概在于其中真摯的感情,這包含著詩人對自然的深沉的愛和對理性的呼喚。

(作者單位: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

猜你喜歡
華茲華斯序言盧梭
自深深處
人生的最高哲學
《琵琶行(并序)》教學經驗分享
大師的彎腰
三月序言
An Analysis on William Wordsworth’s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分析華茲華斯的自然觀
The Study of “The Daffodil” from Cognitive Perspective
盧梭:鞭打我吧,我的女王
盧梭的絕交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