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5井區勘探部署研究

2018-10-21 18:28白雪松
中國化工貿易·中旬刊 2018年8期
關鍵詞:巖性油層儲層

白雪松

摘 要:為尋找新的儲量資源,老井復查發現具有勘探價值的榮5井區。榮5井區存在地層劃分對比,構造解釋以及油氣分布規律分析等多個難題,轉變思路,利用井震結合,儲層反演以及動靜結合等多個技術方法,在研究區進行勘探部署研究,發現榮5背斜圈閉。

關鍵詞:地層劃分對比;油氣分布規律

榮興屯油田勘探工作始于六十年代,自1993年至今屬于遞減開發階段,急需尋找新的儲量資源。雖然榮興屯油田勘探程度較高,但仍存在一些游離在儲量區之外的零星出油井點。通過老井復查,發現儲量邊界之外的榮5井沙一段和東三段都有一定的油氣顯示,而且處于構造低部位,高部位存在勘探增儲空間。此項工作對榮興屯油田乃至全廠的油氣生產具有重要的意義。

1 油藏地質特征研究

1.1 地層劃分對比

榮興屯油田區域沉積構造背景復雜,地層劃分與對比難度大。從榮興屯構造運動進行分析,沙一早期發育火山巖,構造運動頻繁,邊界斷層的扭張力將地層產狀復雜化,研究區高低起伏,后期構造活動相對減弱,低部位接受沉積,高部位遭受剝蝕,具有填平補齊的效果,后沉積了較為穩定的沙一。到東營期,構造運動減緩,東三段穩定沉積在沙一之上,在沙一段剝蝕區地層與上覆東三段不整合接觸,不整合面為沙一段與東三段的分層界線。利用地震反射特征,結合榮興屯構造運動,在全區范圍內識別出不整合面,通過時深轉換,計算出單井東三段底界深度,再根據錄測井資料進行單井校正,并多井對比,保證分層的正確性,最終完成全區分層方案。針對勘探部署區已鉆井榮14-28井的沙一段出油層S1Ⅰ和榮5井沙一段出油層S1Ⅱ,井震結合在地震剖面上標定為強反射特征,并在局部范圍內可連續追蹤。

1.2 構造特征

通過精細構造解釋以及地層對比確定研究區地層產狀分布及斷裂系統展布。研究區主要有兩組斷裂系統,一組沿北東向展布,一組為近東西向展布。其中西部邊界斷層是北東向展布,控制構造格局的駕掌寺斷層,為一級逆斷層,其他斷層為次一級正斷層。研究區整體構造主要由3個背斜,2個鞍部組成,榮5塊和榮15-37塊為相對完整背斜構造,榮28塊是受斷層切割的斷背斜鼻狀構造。本次勘探部署研究的榮5塊東三段底界是一個相對完整的背斜構造,圈閉面積0.56km2,構造高點位于榮111-24井東北部,高點埋深1880m,幅度50m。

1.3 儲層特征

東三段儲層為泛濫平原環境的分支流河道砂體,砂體呈條帶分布,橫向變化較大,多呈透鏡體狀。平面上單砂體疊加厚度相差不大,平均厚度為92.7m。一般厚度70-110m,榮5井區砂體較厚,在80米以上,其中榮5井達128.8m厚。巖性以中細砂巖、粉砂巖為主,其次為含礫砂巖、砂礫巖。巖屑成分中石英含量為33%~38%,長石含量為32%~39%,含20%的火山巖和變質巖巖屑。粒度中值一般0.05~2.0mm,分選系數2.5~4.0。,膠結類型以孔隙-接觸式為主,膠結物以泥質膠結為主,泥質含量10%左右。沙一儲層主要為扇三角洲前緣相分支流河道砂體,物源主要來自北東方向,巖性以中細砂巖、粉砂巖為主,內部發育火山巖。巖屑主要成分為石英和長石,石英及長石含量各占40%左右。粒度中值一般0.05~0.25mm,分選系數1.15~2.5,膠結類型以孔隙-接觸式為主,膠結物以泥質膠結為主,泥質含量5%~10%。

2 油氣分布特點及油藏類型

研究區儲層廣泛發育,榮28到榮15-37井區構造高部位油層厚度在40m以上,從高到底油層厚度減薄,到鞍部最低部位沒有油層分布;南部被兩組斷層分隔形成的斷塊都位于構造較高部位,油層厚度都在20m-60m,同時油層邊緣并不是完全平行于構造線,而是切割構造線,說明研究區油氣分布主要受構造控制,其次受巖性影響。從研究區生產井的開采現狀看,高產井主要位于背斜和單斜構造的高部位,到低部位產量明顯減少,同時在構造高部位也存在個別低產井,也說明研究區油氣分布主要受構造控制,其次受巖性影響。根據動靜結合分析,研究區油藏類型為構造-巖性油氣藏。

3 有利圈閉優選及部署建議

根據榮5井區油藏發育特點,即:構造-巖性油氣藏,油氣主要集中在構造高部位。在榮5背斜西翼構造高部位部署探井榮111-30井,并以200-270m井距部署5口開發井。

4 實施效果

探井榮111-30井成功實施,東三段到沙一段鉆遇砂層211.4m,解釋油層88.1m,氣層17.4m。為榮興屯油田東三段增加含油面積0.56km2,石油地質儲量96×104t;沙一段增加含油面積0.45km2,石油地質儲量62×104t。目前6口井已全部投產,平均單井日產油11.6t,日產水2.55m3,日產氣4290m3,取得良好的勘探開發效果。

5 取得的主要認識

①在榮興屯油田復雜的地質現狀下,從分析區域構造入手,確定東三段和沙一段的不整合面,在地震上進行追蹤,井震結合完成全區地層劃分對比。針對前人地層分層上存在的不統一提出了合理的劃分意見,為后續工作的展開提供了正確的方向;②通過地質體刻畫與生產動態相結合的研究方式,對新發現圈閉進行成藏分析,明確榮5井區東三段與沙一段均為構造和巖性雙重控制油氣藏。對榮5井區東三段和沙一段油氣成藏規律的明確解析,充分體現了“動靜結合”的研究方式在復雜斷塊油藏研究領域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厚福等.石油地質學[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9.

[2]陳景山,陳昌明譯.三角洲沉積與油氣勘探[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81.

猜你喜歡
巖性油層儲層
X射線元素技術在儲層保護方面應用的研究
冷凍斷裂帶儲層預測研究
聚合物驅剩余油油層挖潛措施研究
錦45塊老區邊部潛力再評價及配套挖潛技術研究
黔中地區土壤酶活性對巖性的響應
測斜儀在鉆孔施工中的應用技術
渠道運行多年后渠體中各土體物理力學性質對比情況分析
渠道運行多年后渠體中各土體物理力學性質對比情況分析
儲層巖石顆粒大小對波阻抗反演的影響分析
低孔低滲地層損害原因與油層保護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