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 體會實驗探究的樂趣

2018-10-21 07:43李文麗范懷瓊
新教育時代·學生版 2018年1期
關鍵詞:小學科學興趣教學

李文麗 范懷瓊

摘 要:經常組織學生開展課外觀察,實驗、栽培、飼養、小制作等實踐活動,讓實驗室成為學生開展各種科學探究活動的陣地,成為展示學生探究活動成果的舞臺和發明創造的樂園。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活動時間,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感受科學就在自己身邊。

關鍵詞:小學科學 教學 興趣

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犊茖W(3-6年級)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基礎性課程,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而實驗教學就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這些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恰恰是探究式學習必不可少的,也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方面。

小學科學是以培養學生科學思維、形成科學意識為宗旨的教育課程。又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綜合學科。實驗教學在小學科學課學習中的作用無可替代,它常常以獨特的魅力,吸引學生步入奇妙的科學殿堂;常常能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學生的創造潛能。它能很大程度的培養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能力,是培養小學生創新能力的沃土。那么,在科學教學中,加強并改進實驗教學,無疑是我們科學教師必須抓好的環節??茖W課的教學方式必須與實踐活動相結合,而實驗是科學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用實驗教學,尤其是應用符合學生學習心理特點趣味性較強的實驗進行教學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變被動為主動,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思維方式,作為教師,應該善于創設情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去思考,去探索,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自己。相反,如果講解缺乏感染力,方法陳舊老化、單一都會使學生的探究興趣轉移甚至消逝,所以實驗就成了科學課堂,特別是一堂成功的科學課必備的教學手段。由于其年齡特征、生活經歷以及知識結構的原因,小學生感知事物的方式往往是從興趣開始,思維也是以具體形象的思維為主。因此,在進行科學新課教學之前,教師能適時適當地運用富有趣味性的實驗,才能成功引導他們主動地去觀察,去猜測,去思考。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在教學《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這一課時,我打破傳統做法,采取學生自己先準備,教師再補給材料的方法,讓學生在課前以小組的形式自己搜集器材(電線、小燈泡、電池等),在上課時展示。我發現學生準備的材料不僅齊全,而且種類多,如:長短不等的電線、大小不同電池、不同型號的小燈炮,甚至有的開關、燈座是自制的(因為有的同學已預習了教材后面的內容)。實驗中,課堂氣氛熱烈,學生思維活躍,探索熱情高漲。 例如:講《磁鐵的力量》之時,我用“小貓釣魚”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當“小魚”被釣上來之后,學生的興趣高漲,各種各樣的猜想都有。

二、變抽象為具體,增強學生學習效果

在科學課的教學過程中,有時難免會遇到一些對小學生而言較為抽象的概念、規律等。若按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要么讓學生自己看書,要么就一味地單方面的傳授相關內容,這樣就有意無意地將學生那充滿興趣、充滿奇思妙想的頭腦當作課堂內容的存儲器,教學效果很不理想。相反,如果教師此時能巧妙地運用趣味實驗,可能會出現“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例如:我在講指南針時,如何將指南針“指南”這抽象難懂的道理讓學生明白,我就使用了“小鴨指家”的趣味實驗,不論你把“小鴨”怎么轉動,停下來時,“小鴨”總是指向回家的方向(南方)。

三、巧用實驗,變理論為實踐,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中國科普研究會對我國青少年的調查研究中發現,全國青少年正在失去發明創造的興趣。所以說,加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研究性以及采用適當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參與,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大家都認同這樣一種觀點:即我們教學的目的不只是讓學生掌握現存的知識結論,而其最重要的方面是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在實驗時教師要特別注意發現、鼓勵和挖掘學生的“別出心裁”的想法和做法,并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去實踐、驗證自己的構思。如講《土壤中有什么》這一課時,我拿出一小袋土,同學猜想其中可能有水,可如何證明其中有水呢?同學們先后提出了用手摸,看是否有濕潤的感覺;用紙巾緊緊包住它看是否會濕;用火烤看燒杯壁是否有小水珠出現等辦法,你不能不說學生的創造潛能是巨大的、無限的。巧妙地運用實驗進行教學,既鞏固了學生所學的新知識,又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同時培養了學生“敢想、敢做、會做”的能力,其個性也得到了充分地展現。當然,為了有效地完成小學科學教學任務,有必要把科學實驗延伸至課外,課外實驗因具有較強的自主性、靈活性等,更能為學生所接受和喜愛,期間大自然就是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開闊的大課堂,此時有意地引導學生觀察自然界中有趣的科學現象,對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大有作用,例如在講授《彩虹》這一課后,要求學生課后注意意觀察彩虹里面各種彩色光的排列次序如何,是紅的在下還是紫的在下,生活中我們還能在哪些地方看到彩虹現象等等;后來,當學生向你匯報說,在我家窗戶邊的金魚缸旁邊能看到彩虹、吹泡泡時,在泡泡里能看到彩虹、當噴泉噴水時,在它附近也可以看到彩虹等,學生通過課外觀察發現了這么多可以看到彩虹的地方,不但覺得科學學習很有趣,還可加深對所學科知識的理解,的的確確拓寬了學生學習的時間與空間。

總之,小學科學的實驗教學應著眼于學生“基本科學素養”的提高,如何上好它,值得深究。作為一名科學課教師,要切實轉變觀念,同時要結合科學課自身的特點,在實踐中不斷反思、不斷探索,在實驗教學中,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依據教材內容讓學生進行觀察、實驗,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興趣和激情。在參與中觀察特點、發現問題、動手動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積極投入實踐,善于發現和總結勇于探索創新的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1]《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實驗稿)》 2014年9月.

[2]《小學科學三至六年級教材》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

猜你喜歡
小學科學興趣教學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加強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談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簡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銳意進取,不斷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
智力因素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研究
試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游戲的設計與研究
巧用多媒體技術, 讓語文課堂更精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