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積極參與的策略研究

2018-10-21 07:43董陳
新教育時代·學生版 2018年1期
關鍵詞:積極參與促進初中英語

董陳

摘 要:基于“學生參與”理論有效參與的含義,提出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促進與提高學生有效參與的指導策略。

關鍵詞:促進 初中英語 積極參與 教學策略

一、研究現狀

長期以來,學生只是完成教師教案內容的“點綴”,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中存在著非投入現象,學生不僅表現為無心向學,而且大量的學生表現為通過表面的學習而沒有真正達成課程。[1]為了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效率和英語課堂的教學質量,如何把握初中生課堂參與的特點,并采取相應措施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是我們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痘A教育課程革綱要(試行)》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2] 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而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在課堂教學中就是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皡⑴c”成了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方向。

二、概念介紹與理論基礎

1.概念介紹

在新課程背景下,學習者的中心地位日益彰顯,學生參與問題成為研究者熱議的話題。Newmann在《美國中學的學生參與與學習成就》指出了學生參與主要是一種心理活動,強調學生心理投入的過程。[3]參與式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個人或小組參與,教師指導等相關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支持并推進教學活動,以促進學生在認知、情感和態度上積極發展的一種教學形態。參與式學習課堂教學是新課程教學改革倡導的一種教 學理念,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模式。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過程中,廣大教師深刻地認識到,課堂教學是否 真正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教師具有正確的指導思想是前提,而學生能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式學習課堂教學全過程是關鍵。

2.理論基礎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是本研究的理論基礎,它的核心就是以學生為中心,打破過去教師話語霸權的課堂,著眼于學生的個性、學生的興趣、學生在學習過程體現的價值,進而挖掘學生潛在的能力,充分實現學生的價值、發揮學生的潛能。另一方面,人本主義強調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時的真實情感,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滿足、愉快”的經驗,可以促進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達成。將人本主義理念融入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它可以結束目前“教師中心”的教學現狀,喚起學生發自內心的參與意識,進而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在參與英語聽、說、讀、寫等學習活動時的主體作用,真正成為英語學習活動的參與主體。

三、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的策略

1.學校創設英語學習環境提高學生參與度

學校整體教學氛圍的創造需要學校方面的大力重視和大力支持。根據學校自身的條件,在硬件和軟件上盡可能地給學生們創造學習英語的氛圍。引進購買一些適合初中生年齡的能夠吸引學生興趣的視頻,例如,建設聽力實驗室,每兩周開設 1-2 節地道的英語聽力課、讓學生看原版片、學唱一些英語歌曲、 給學生提供《走遍美國》、《英語 900 句》等。

2.設計課前課外教學任務,促進學生課內課外有效參與

束定芳教授提出: 課堂教學關心課堂上的活動應該是天經地義的,但課堂教學只是外語學習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沒有相應的課前和課后外語學習是不完整的。課堂教學其實應該是學生課外學習的向導。[4]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設計一些課堂活動如“角色扮演”來促進學生的參與。要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來, 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力所能及的學習練習活動。比如在Healthy food 教學中,讓學生看 Mr. Bean 在用餐的片子; 看美國餐飲文化的介紹; 讓學生畫食物和飲料的招貼畫; 讓他們自由組合, 合伙 開店, 商量好開什么店, 該怎樣寫好店外廣告, 把廣告張貼在教室, 看哪家店能吸引最多的客人。通過這樣的練習, 老師不再是滿堂灌了,而讓學生發揮主體作用, 使他們獲得參與的喜悅。又如,初中課本中有很多內容涉及到生日聚會、拜訪某人、打電話、去醫院看病、購物等,教師可以把課文的內容編排為對話,自由 結組,進行表演,如,讓 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英語的世界,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與積極性,同時學生也能夠得到很好地鍛煉。

3.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奠定學生有效參與的基礎

融入每一個單元的語言教學中,通過準備—呈現—練習—評估—擴展這種模式。將學習策略的培養納入英語教學中,讓學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為什么這樣做。當學生掌握好英語學習的有效策略后,他們會將英語學習策略與自己的英語學習計劃結合起來,更加有效地參與到自己的學習中。這樣,學生既習得了語言知識,又學會了如何準確靈活地運用學習策略、形成有策略的學習習慣,并能將策略進一步從學校學習擴展到日常生活和未來工作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語

學生對英語課堂教學是否有實質的學習參與和思維參與,以及是否有足夠的參與量,是衡量學生是否有效參與英語學習的標準。在英語教學活動的設計及教學策略的選擇和運用上,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形成課堂有效教學向課外有效參與自主學習延伸。

參考文獻

[1] Participation and withdrawal among forth-grade pupils,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9.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Newmann F M.1992. Students Engagement and Achievement in American Secondary School[M].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12.

[4] 束定芳.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我們教什么,怎么教?[J].外語界,2010( 6)

猜你喜歡
積極參與促進初中英語
初中英語“三段四部式”寫作教學法的實踐探索
初中英語評判性閱讀教學實踐與探索
多元讀寫理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淺談提高初中美術教學有效性的探索
筑巢引鳳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贏
“體驗式旅游”促進吉林省旅游資源優勢的作用研究
教師要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游戲
活化經營管理機制 促進國有林場發展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朗讀能力
微信營銷對小微企業的促進作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