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供給管理與需求管理相結合來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2018-10-23 19:26劉鳳霞
中國經貿 2018年15期

劉鳳霞

【摘 要】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需求管理和供給管理都可以起到較大的影響,但是需求管理的前提是生產可能性的邊界不出現變化,而供給管理的前提則是擴大生產邊界。所以,現階段提高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其涉及到的內容一方面有供給相關的內容,和需求之間的關系也非常密切,片面追求高增長,而不考慮長久發展,這樣勢必會影響到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和質量。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應該從刺激需求和改善供給兩個方面來進行,這也已經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式。本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需求管理;供給管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本文所提到的需求管理和供給管理其產生的基礎都是市場經濟,其在不斷調整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在這其中起到的作用都非常重要?,F在我國經濟結構已經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經濟發展也呈現出了新的特點,這就需要我們結合實際情況來制定可行的對策。但是,現在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存在著過分強調需求管理,對供給管理和長期管理重視程度嚴重不足的問題,這樣以來,就需要我們結合新的特征,將供給和需求管理結合起來,這樣才能給經濟的發展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提供可靠的依據。

一、經濟發展方式和供給、需求因素之間的關系

1.制約經濟發展方式的因素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十一五”規劃中的重要內容,其中涉及到的內容包括消費需求的擴大、刺激消費,并且結合投資和出口拉動來保投資和消費水平進一步提高。其原因有以下兩點:

首先,如果對于出口過度依賴,這樣會直接導致經濟發展出現更劇烈的波動,甚至還會過多消耗國內資源,這是一種不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方式,需要我們積極拉動國內的需求。

其次,無論是改變經濟發展的方式還是提升人力資本,都需要進一步拉動內需,現在我國消費需求仍顯不足,這樣以來,很多人無論是身體素質還是勞動技能都無法跟上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換而言之,就是沒有做的共享經濟發展成果。

2.對經濟發展方式的制約

供給管理的含義就是經過針對攻擊進行調節,來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其中的內容包括調整工資、干預物價,同時也可以改善勞動力市場狀況、推進相關經濟政策??偠灾?,其目的在于提高社會潛在生產能力和提高生產管理水平,共同做到提高經濟生產效率的目的。

現在我國經濟已經處于高速增長的階段,但是現在更為重要的問題在于如何實現從高速增長向高效增長的過渡,這樣可以進一步調節經濟增長情況、提高社會福利水平等等。過去30年時間內的經濟高速增長和攻擊管理政策的關系是相當密切的,但是現階段我國經濟增長趨勢已經出現了一定的轉變,如果不針對生產要素效率進行改變,也會進一步導致經濟下滑,所以我們也應該動用供給管理政策,進一步起到增長環境改善的目的。

二、經濟發展方式的實際需求

1.刺激需求可以解決短期問題

在國際經濟受到金融危機影響之后,我國采用的是刺激內需的方法,但是由于我國獨特的需求結構和方式,所以刺激效果非常有限,這不可持續性的刺激手段并不能解決長期存在的矛盾。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處于高速增長的態勢之下,GDP也獲得了較大的提升,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在人均水平上我國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在一定時間內延續高速增長的態勢,換而言之需要我們刺激需求來緩解一些問題,其中投資方式的轉變尤其重要。

2.擴大投資和轉變投資方法并行

經濟發展模式轉變時,我們應該進一步發揮出投資應有的作用,首先應該針對投資方向進行調整,來發展實體經濟?,F在我國在很多過剩行業上的投資比例較高,例如鋼鐵、水泥等等,這會導致重復建設的問題,進一步降低資本的使用效率。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現在固定資本投資雖然可以在短期內保證經濟的發展,但是從長期來看,很可能成為閑置資產甚至是廢棄資產。與此同時,這些過剩資金一旦流入資本市場也會導致資本市場的劇烈波動,直接影響宏觀經濟的發展和長期的穩定性。所以,在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的過程中,需要我們針對現有的投資方式進行調整,可以向制造加工產業傾斜,其對于縮小城鄉差距、提高就業率上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

其次需要投資支持中小型企業,中小型企業不僅提供了就業渠道,更可以有效改變社會分配結構。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很多中小型企業由于受到了金融危機的影響而大量倒閉,其反映出了我國融資措施匱乏的問題,無法幫助中小型企業走出低谷。增加融資渠道,不僅可以讓企業跨越低谷,更可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活躍因子。

最后需要促進民間投資。政府投資的作用在于讓經濟運行方向發生改變,但實際上經濟發展長期動力是民間的投資。相比之下,政府投資的特點起效快,但是由于經常受到實際財政情況的約束所以難以持續,但是民間投資的特點則是投資靈活,具有較高的效益,所以已經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3.堅持擴大和調整需求相結合的原則

針對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需求要素來分析,首先其在于應該有效擴大內部需求,一方面要針對結構內部的需求進行調整,例如投資結構和消費結構;另一方面先應該讓人均可支配收入得到提高,換而言之就是需要我們進一步指出實體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業。其次要我們保證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性,從社會教育和醫療、養老等方面提高覆蓋水平,通過消除后顧之憂的方式來刺激消費。另外,要縮小城鄉和地區間的收入差距,不能僅僅在發達地區進行消費和投資,更應該開發中西部地區的消費潛力。

4.通過改善供給的方式來解決經濟發展中的長期問題

我們在評判經濟發展情況時不能僅僅結合短期經濟刺激,更應該探討其是否具備可以支持經濟長期發展的能力,現在我國某些行業產能過剩,另外一些行業資金短缺,經濟結構失衡的問題非常普遍,所以需要我們提高經濟發展轉變方式的效率,從長期需求入手來讓供給情況得到改善。

三、把供給管理與需求管理相結合來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路徑

1.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重視供給管理

從理論上說,供給變化而引起的生產成本及經濟結構等方面的變化,往往是以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前提,并以效率改變為條件,而這種發展方式的轉變是建立在長期發展的基礎上,而對于需求管理政策的短期性,供給管理的政策效應大都更具長期性。短期內需求管理政策可以有效刺激經濟增長,在經濟遭受外部沖擊時能夠保持相對平穩,但其產生的消極因素卻在短期內無法得到解決;供給管理政策雖然在短期內無法顯現效果,但在長期條件下,可以保持經濟的平穩增長,同時也可以有效緩解甚至消除需求管理政策所帶來的長期負面影響。

2.把長期增長與短期增長相結合

能否處理好長期與短期的關系也是決定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性問題。任何經濟體都追求的是長期增長最大化,但短期經濟的波動不但會影響長期經濟的走勢,還會給國民帶來負面的心理預期。在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過程中要協調好經濟增長的長期與短期關系,更加重視長期發展問題。要實現供給結構的調整。改變產業結構與經濟規模發展不相適應的狀況,引導農業、工業向高效方向發展,大力第三產業以促進消費和減少經濟對出口的依賴?,F階段,我國應采取積極的政策扶持以通信、金融等為代表的現代第三產業。從長期看,第三產業的大力發展可以提升經濟增長的效率。

四、結語

總而言之,無論是我國經濟發展方式還是其轉變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們也應將需求管理和攻擊管理結合起來,一方面依賴于需求管理的相關政策;另一方面應該貫徹和發揚供給管理的作用。這樣才能不斷提高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效率,讓其能夠更好地適應于我國經濟發展和轉型的實際需求。本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和探討,希望可以給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費若男, 溫婷婷. 需求管理與供給管理相結合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J]. 經濟期刊, 2015(7):163-163.

[2]來阿龍. 供給側改革與社會需求管理的經濟增長路徑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 2017(9):3-4.

[3]呂志霞. 宏觀調控應由需求管理轉向供給管理與需求管理相結合[J]. 財政研究, 2008(2):18-22.

[4]任保平, 張弦. 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由需求管理向供給管理的轉變[J]. 學習與探索, 2013(5):104-109.

[5]任保平, 郭晗. 紅利變化背景下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路徑轉型[J].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4):5-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